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三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其中的情感教学提升到了不可没有的地位,给予全新的定位。在课程教学的设计要求上,教师始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主旋律不动摇,因为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还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关键词:文本情感;情感教学;审美教育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语文文本是情感的坚实土壤
  语文文本以语言为物质手段,它不像音乐、绘画、雕塑那样直接诉诸作用于人的感觉,在性质上有所不同。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尤其在人格的美育方面也是其他门类艺术所无法企及的,作家通过深入生活体验:艰辛、困厄、忧难以及欣慰、欢乐、超脱与向往等,在激情灵感的引导下进行创作,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始终包含着他们自己的情感和广大人民大众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现实生活的回光返照,在大众读者中产生共鸣。情感表现成为文学艺术的特质。因此,语文属于文学种类。可以说,语文教材里的大部分课文,字词如珠似玉,段段精华,篇篇声情并茂,无不在于反映生活,塑造形象,抒发作者与大众特定境况下的情感。
  情感铸就了每一篇文章的生命力。
  1、诗歌方面。有道是诗歌“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全声玉振。”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诗歌的意境传达出一种作者来自心灵深处的情感。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作者采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词中描写九种事物,各具特征,藤是枯萎的,失去了应有的色彩,树是衰秃的,看不到挺拔的伟岸,乌鸦是伫立黄昏的枝头上,急迫投林归宿,桥是小的,道是羊古道,古道上的马是消瘦不骏,风是凄凄西风,它们组成了一幅精妙的深秋晚景图:萧瑟、悲凉。词中字字有味,句句含情,能使读者深受陶染。正是它深沉的丰富的情感性,与多少漂泊异乡之人不谋而合,才会穿过时空、跨越古今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
  心灵的诗才是真正的诗,诗人通常创造美妙的意境,以致景情相生。又如,弗罗诗特的《未选择的路》,这是一首典型的哲理寓意抒情诗,其中所散发出的“味”,很悠远,够人琢磨。正是《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2、散文方面。情感性不仅体现在诗歌里,而且更体现在文质兼美的散文里。真可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语),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散文的魅力,如今,我们的新课程教材中收编的散文数量并不少,而且篇篇秀美。比如,朱自清的《春》,堪称美文“情文”的典范。把“春”看作是诗情画意,生机勃然,充满着跳动的活力,这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心理积淀,美化了的物象。春在朱自清的笔下亦然,通篇倾情。文章开头,作者盼春之情毫无掩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春天来临的喜悦,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使得状物抒情更加自然流畅,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接近和体察春天,“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小草是偷偷地钻出来,嫩嫩的,软绵绵的,花是竞相争妍,连春风都像母亲的手抚摸着,鸟儿呼朋引伴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雨寻常地下,洗得树叶发亮,小草逼眼,劳动场面是明快的……这一切都能让我们去陶醉,与其说陶醉春天的景象,不如说是陶醉映照在春天之上的心灵的情感。一个春天就是一个心灵世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它的情感性不压于一般文章。本文的情感在叙述中如甘泉缓缓流入读者的心田,沁人心脾。
  3、小说方面。情感性,不可不谈小说。小说较之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它所承载的情感要多得多。可以说,丰富的情感表现是小说的特质。曹雪芹对他自己的《红楼梦》曾经说过此仍“大旨谈情”之书。确实如此,情感化是小说作家的所做一切的最终目的,它像一面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现实的光环。比如,鲁迅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勤》、《祝福》、《范进中举》等文,都是情感淋漓尽致的倾泻。
  二、做好文本的情感教学可以优化学习功效
  我们经历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在内容选择上,仅仅关注认知领域的有关内容,甚者仅关注零散、片段的事实,较少接触或根本没有接触到情感的领域。而新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实施语文教学,缺少学文本情感教学的这个环节,便等于偏离了课程目标。应当指出,情感教学中的情感,不仅是文本本身含有的情感,它还包容学生和老师的情感。
  我深有体会,情感教学做得好,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它可以起到优化学习语文的功效。例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一文,我是这样渗透情感的:充分处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专家朗读设置美读,由此所带来黄河的气韵——气势狂澜,浊流雄壮,源远流长,学生受到了这种黄河气韵壮美的感染与震撼。千百年来,华夏儿女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来赞颂黄河,或歌舞,或作文,特别是将它以母亲的形象作喻,非常之多之贴切,在不同寻常的年代,它又是中华民族英雄的体魄,伟岸坚强。我通过远教图文课件展示三组图件:1、流域、支流;2、所经省区;3、黄河上建设的水电站。结果学生真切地全新地理解到了黄河源远流长,浊厚壮美,又为我们文化的发祥地,和对人类贡献之大,认识由远古祖先征服自然能力低下而畏惧黄河“神力”转向了黄河当今成了我们可利用的一大丰富资源(发电、旅游、灌溉、防洪、生态等)的可爱形象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母亲”这一形象的情感,课堂学生表现出不乏味,“余音绕梁”的教学效果。情感是感性的。学生获得“母亲”这一形象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去寻求真知灼见的热情,情感达到了优化学习的功效。
  三、做好文本的情感教学是学生心灵的体操
  实际上,情感教学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从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入手,始终以人为本。所以情感教学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学生心灵的体操。综合表现如下几点,1、使学生更有人“味”;2、提升学生的境界,转移有害注意;3、使学生感悟人生而上下求索。上述已经表述过,情感教学中的情感,不仅是文本本身含有的情感,它还包容学生和老师的生活与学习中的情感。
  总之,实施语文教学就要做好文本的情感教学,缺少这个环节,便等于偏离了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上课贵用‘空手道’”,是说教者在课堂上不借用辅助的教学手段,全凭着自身个体的“内功”来实施课堂教学的意思。  我在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中文班读书时,给我们上古代汉语的孙肃老师,就是用“空手道”上课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40年,但他上课的情景却历久弥新。  记得孙老师在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只带了三样东西:一盒粉笔、一杯浓茶、一包香烟。简洁的“开场白”话音落毕,他就开始了第一堂课的教学。只见他一边讲一边
期刊
摘要:“语言——思维”型教育区别于“文字——语言”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实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密切结合。  关键词:核心因素;思维训练;经验积累;语言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核心的因素  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概念难点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在阐述了教学难点的含义之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小学数学;概念难点;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小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我国小学
目前,我国的部分语文课堂仍然处于重感悟、轻写法的状况,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在我看来,备课中确定好需要读写结合的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为学生安排课堂小练笔,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互动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素养。“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沈大安如是说。这里,“写”不仅是模仿写法、创造迁移,也是在过程中还原语境、深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落实课标“读整本书”的要求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适宜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点燃读整本书的热情,给学生创设读整本书阅读的情境,切实地让整本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读前巧推荐,引发阅读期待  1. 书名引好奇之心。有些书的书名一看就让人无比好奇,继而产生一探究竟、欲罢不能的阅读欲望,如《无字书图书馆》,一看书名,就会使人产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又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重视手与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探索能力,并通过物理教学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探索;想象力;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7    
一、什么是“细读”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茅盾先生强调了“读”和“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细读文本也就是通过仔细、详细地读,对文本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从而引发对语言的敏感,感知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读出课文背后的深意,感悟言语背后的智慧,唤醒学生的言语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二、如何“细读”  教师在语
期刊
摘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这一特点,职业学校应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技能的操作、态度的培养、模拟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实践型教学的训练和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等途径,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职业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455    对于职业学生来说,文化学习基础薄弱,在中学阶段,他们已是学习困难生,对学习没兴趣,才选择去职业
摘要过去我们常用传统式课堂教学,化学中的实验一一演示,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灌输式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是很高,这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  探究式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种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活动----思考、质疑、辩论、总结、论证、实验,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学习探讨问题的科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