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病恶变并多处肠套叠一例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37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并呕吐10 d于2006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口唇及双手、双足掌侧可见散在黑色斑点,直径0.2~0.5 cm,见图1.右上腹可扪及一5 cm×4 cm大小包块,触痛,质硬,不活动。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探讨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肝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移植成功.建成一株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
尽管食管癌的外科治疗被认为已步入成熟阶段,但迄今对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包括手术径路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在肿瘤外科领域,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肿瘤的外科治疗像食管癌那样对于手术径路的选择和手术范围存在如此多的争议。
期刊
结直肠癌目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虽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经广泛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手术中,并且辅助以放化疗,但复发率仍达10%~30%[2].早期而准确地确定复发病灶,是成功实施根治性切除复发灶或使复发病灶最小化的关键。
期刊
患者,女,54岁.进食梗阻感进行性加重2月于2001年9月6日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检查示:食管中下段不规则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破坏及肿块影,近端食管扩张,病变长约15 cm。
期刊
无肛舟状窝瘘是女孩最常见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国内多行一期手术,手术方式多样[2,3].我院199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瘘管原位游离后移肛门重建治疗无肛舟状窝瘘6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期刊
患者 男性,43岁.因卷帘机致全身多处挤压伤于2007年1月11日入院.查体:血压80/50 mmHg(10.7/6.7kPa),神志清,痛苦貌,面部肿胀,以双眼睑及口唇明显,腹部平坦,腹肌软,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可。
期刊
患者,女,28岁,因"间歇性便血3d"于2008年4月30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体检发现右颈部包块,外院诊断为右侧甲状腺,行右甲状腺全部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一直坚持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19岁.因腹泻伴黏液血便3个月行肠镜检查提示"直乙交界肿块".于2005年12月8日行直肠肿块经腹前切除术.病理报告:绒毛状腺癌(T2N0M0).术后1个月出现进行性头痛,伴头晕、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脑MRI提示:左侧颞叶约2 cm占位,伴病灶周围水肿,脑转移不排除.于2006年1月15日行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Ⅲ级).半年后因持续头痛发作于同年6月1日
期刊
结肠代食管常作为不能以胃代食管或胃代食管失败的首选术式,而合并有喉损伤者重建消化道则面临新的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