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创作状态∶播音创作成败的关键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参加一场比赛,临场发挥直接影响着成绩的好坏。有时准备十分充分,却功亏一篑;有时过去成绩不够理想,但却爆出冷门,这些在竞技场上已屡见不鲜。
  播音员在话筒前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拿到一篇稿子,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准备,大致有个设想,这篇稿子该怎么播,播成什么样子,它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个设想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播音创作蓝图”。有了这个蓝图,到话筒前、镜头前,如能摒除杂念,精神集中,镇定自若,这样播音就会成功。反之,话筒前紧张,杂念多,精神不能集中,那么,即使备稿充分,播音也会失败。由此可见,临场创作状态是播音成败的关键所在。
  临场创作状态,就是播音员在话筒前和镜头前准备播音和正在播音的状态。话筒前、镜头前的创作是播音员的声音、气质、经验、学识、情操、素养等的综合体现。
  首先,应适当做些准备活动。比如:轻松地活动一下肩、腰、胸、颈等部位,使身体充分舒展、放松;做做口部操、发发气泡音,充分活动发音器官。通过以上两点把自己的身体调节到一个最佳的播音状态。然后可以读一点练嘴皮子的、练气息的小诗、小段子等。每天早晨做一下这些活动对于一天的用声都有好处。
  其次,充分、细致的播前准备是获得良好临场创作状态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备稿。备稿是为表达服务的,只有深入分析、理解稿件,深刻、具体地感受稿件内容,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目前大多数电台、电视台还不能达到采、编、播合一,所播稿件出自记者之手,播音员的播前备稿就显得更加重要。其实,即使实现了采、编、播合一,播前备稿也不可马虎。播音员亲自参与采编的稿件,并非就不用备稿。因为实地播出是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把书面稿件“立”起来,转换为有声语言,绝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念念就行。
  备稿,要从结构入手,理清稿件层次,弄清主次关系,理解稿件的主题,进而联系背景,明确播出目的,准确把握基调,做到稿件基调(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和播音基调(播音员的感情、态度)吻合一致。
  然后是不可忽视的一些技术性的(有些是琐碎的)准备工作。比如:稿子中是否有书写不清楚的文字、数字、标点等,不清楚的地方务必仔细改写清楚;播前必须重新查对一遍稿件的顺序、页码,不能错乱、颠倒;对稿子中一些不熟悉的字、词、术语、掌故等,要查阅工具书,逐一弄清;对稿件里一些难读的译名、商品名或单位名称、专业术语等要反复上口念念;读准、读顺,达到流利上口。
  接下来可先试播开头几句,把握基调,把握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把握语气和节奏,并适当调节一下气息和声音,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播好开头是播好全篇的基础。
  完成各项理解、感受、播前设计等各项准备工作后,就要进入播音室坐在话筒前播出了。
  一般来说,准备充分,容易进入好的播音状态,但在实践中,往往有这种情况,稿子准备得还好,在理解、感受和表达技巧上都花了很大气力,可一到话筒前,却脑子空空,只有“见字出声”的被动状态,没有传情达意的主动状态,只能应付,不能创造。那么,好的播音状态是怎样获得的呢?具体说来应达到“四入”:心入(神入)、身入、情入、态入。
  心入(神入)。指心理、精神状态。要全神贯注于播音创作,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从容镇定,满怀自信,有浓厚的播讲愿望和清醒的意识。要防止和排除种种不利于创作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障碍,不断克服话筒前容易出现的毛病:太紧张(过分紧张,就失去了自如性,束缚了创造性),想技巧(边播边考虑声音大小、气息深浅,这个词是重音、那里该停顿,这儿该快、那儿该慢等,看似没有离开稿件,实际上越是这样,越容易失去自如),改缺点(不论是新缺点还是老缺点,不论这些缺点好不好改,在话筒前去想,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和打仗差不多,如射击姿势不对,就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这就要在平时苦练,形成习惯。到战场上再临时去想、去纠正,敌人早跑远了)。
  身入。指身体各部位、呼吸及发音器官处于和话筒前、镜头前相适应的良好状态、坐在座椅前半部,放松但有支持力,身体正而不板、直而不僵。上体微向前倾,双肩自然下垂,下腹部轻收,气息匀细深长、发音器官放松自如,不僵不懈。与话筒的距离也应调整好,距话筒太远,会因此怕声音小,而努力要靠近话筒,用气发声也会不自如。
  情入。感情表达与稿件内容一致、合拍,决不离开规定情景作自我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表达的收、放、转,都和稿件内容和谐一致,适时合度。以声传情,真挚自然,不做作,不夸张失真。依据稿件内容与形式的需要,灵活恰当地采用讲述、交谈、播读等不同的播讲方式。切忌没有感情却硬装成很激动的样子,这样不但不可能吸引人、感动人,这恰恰是对观众的愚弄和欺骗。想从声音的外在形式上解决内在感情问题,那是舍本逐末。
  态入。态,主要指面部表情、眼神及适当的手势,这是有声语言表达的重要辅助。对电视播音来说,当然至关重要。即使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播音,也并非不重要——因为态、声、情不能割裂。不信您试试:故意满面笑容、欢天喜地地用低沉的语调读一段悼文,或者硬是满面愁容却以轻松欢快的语调读一则喜讯,看看到底是什么效果,就不难理解态与声、情不可分割,从声音可以感觉情,“看见”态。
  在话筒前、镜头前播音,“目中无人”而不可“心中无人”。心目中要有受众,要仿佛置身于他们面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样。表情神态的细微变化要与稿件内容吻合,仪态自然、大方、潇洒,神情恳切、真挚、朴实,眼睛有光彩、有神韵,既不能冷漠、呆滞,也不可夸张做作,露“舞台味”,脸谱化。电视播音要与观众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味低头念稿,也不要过于频繁抬头,抬头时要抬起来,不要头不动而翻白眼。头也不可太活,使人觉得“摇头晃脑”像货郎鼓,眼光忌斜视。
  总之,播音员要精神高度集中,技巧充分发挥,从容、主动、自如地进入播音创作。使播音创作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清丰县广播电视局)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院校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科学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探究士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寻找完善评价
近年来,随着网上交易以及国际交易等经济交易的发展,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所以培养现在市场所需的专业物流人才成为物流专业课堂上的只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物
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打破一事一报、一事一议的新闻报道旧框框。可以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电视魅力的具体体现,更是观众日益提升的收视心理、审美情趣的需要,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做好深度报道。    要把好选题关    新闻深度报道是关于重
电视解说词写作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构思、行文到表现形式都有许多同文学创作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要为“看”而写。  解说词的写作要尽量做到充实具体、含蓄简约,有创造性、感染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总的来说,要提高解说词写作的水平,创作者要有主动的艺术追求,不能语言平平,毫无特色,要讲究艺术性。除了掌握一般的写作技巧外,还要注意电视写作中特殊的艺术要求和语言处
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更侧重于营销技能的掌握,通过实施互动教学,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实现师生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很好的教学模式。结合市场营销教材架构,针
在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提高色彩教学质量则是中职美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分析了现今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现状后,对一些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色彩教学策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正在以其固有的优点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了如何结合中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加大微课中职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应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不管是在媒体人看来还是老百姓看来,新闻媒体只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一直被忽视和淡化。随着2002年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新鲜出炉,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全国各级电视媒体上遍地开花,电视新闻也由此从“播”新闻向“说”新闻演变,进入“平民时代”。老百姓成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新闻也越来越有人情味,电视新闻的服务性逐渐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以学生实践为主要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及学习热情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对于中职校心理健康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以体验式学习在中职校心理健康教学中
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老师的关注。以模拟面试课堂为例进行了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主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