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程领导实践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某中心小学为个案,从开发校本课程、把握课堂教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领导等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课程领导行为。
  【关键词】教师 课程开发 课程领导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成为我国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课程领导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从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中看出来(于泽元,2003;李定仁,段兆兵,2004;林一钢,黄显华,2005)。教师作为课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利已经得到学界的认可。那么,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是怎样发挥他们的作用来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呢?以下就以北京市某中心小学为个案来说明此问题。
  
  1 北京市某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北京市某中心小学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分析需求,确定学校的教育目标。2003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状况,通过对国家政策、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定位与资源以及教师与学生几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校本课程的主题——炎黄传承,把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最主要的内容。
  第二,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形成课程开发机构。研发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层面和教师层面,教师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师的精力、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程度、对此项工作的兴趣等,另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门类很多,所以在选择教师的时候也尽可能覆盖各个学科。
  第三,选择与组织知识内容,编成校本教材。迄今为止,该小学已编辑出四本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根据校本课程的主题基本以中国文学和民族文化为主。
  第四,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实施的同时也是学校创建校本文化的过程。该校以校本课为基础,将“炎黄传承”的校本文化渗入到各个学科,配合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味的学校环境里,打造他们“让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有底蕴的人、有品位的人”“了解民族的五千年文化”的教育理想。
  第五,课程评价。以《炎黄传承》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在课程价值上主要考虑到三个角度:首先,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与发挥个性和特长提供可能。其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实施能力。最后,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建设与管理经验,创建品牌校园文化。
  第六,课程维持。从智力支持和管理保障上促进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校本课程建设的升级。
  
  2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课程领导
  
  在以上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课程领导是保证校本课程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接下来笔者将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把握课堂教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领导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 开发校本课程:从“消费者”到“生产者”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地方,就是它是以校为本、从学校生发出来,而不是给定的,它需要学校去开发。该中心小学从2003年开发校本课程以来,共研发四辑《炎黄传承》校本教材,而研发的整个过程都以教师为主,可以说倾注了教师大量的心血,他们从开始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选择的方式到呈现形式的确定,也就是开发方案的拟定再到具体的资料收集工作、编辑成册,是全体教师积极配合的结果。比如对一个内容的选择上,他们要对比不同版本,进行判断,以保证教材的准确性。他们对比、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实现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中心小学的教师从课程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
  2.2 把握课堂教学:从“怎么教”到“教什么”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课堂教学是达成学校教育哲学的具体手段,在许多情况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课程开发的过程。[1]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总体把握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课程领导能力。
  2.2.1 校本课:“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
  该中心小学的校本课教师,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他们会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储备来把握课堂教内容,从传统的考虑“怎么教”转变到“教什么”。当然,并不是说他们不去考虑“怎么教”,而是说在课程的自主性上有了本质上的转变,这便是课程领导行为的一个表现。
  笔者在2007-2008年的第一学期分别听了两节兼职教师、八节专职教师的课,她们都是按照自己本学期的具体想法来安排、组织教学内容,因为所教的是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能动性比较大,两位老师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学期初制定好一学期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给学生分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序的给全班同学报告自己所准备的内容。兼职校本课教师周老师所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她在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首先让学生思考学校《炎黄传承》到底传承什么,在确定为文化、艺术、精神三个关键词之后,又让学生分成组去找四册的校本教材中都介绍了哪些有关这三方面的内容,并让学生调查该中心小学的学生都喜欢哪些文化、哪些艺术和哪些精神。专职校本课教师教的是四年级和五年级,她在学期初给学生们介绍了《世界遗产在中国》,让学生了解中国都有哪些世界遗产,然后列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同样给每个班分组,让每个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中国世界遗产,各组查资料并准备讲解内容,然后填写“自主学习报告单”,最后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全班同学讲解。
  教师在上校本课的时候,对于中、高年级绝大多数都不是讲所编的校本教材上的内容,而只是把它作为老师们讲课的大纲,学生们学习的参考资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则根据校本课程第一、二册教授《三字经》和《弟子规》。这也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擅长来安排的。
  2.2.2 校本文化对其他学科的渗透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也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自己的学科与校本文化结合起来,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2.3 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的教师团队
  教师课程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其他教师在友好、合作的氛围中互相交流、帮助,从而促进业务发展。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交流是存在于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的,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也是教师们积极发挥同伴关系,共同推进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教师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分为一个小团体之间的交流和两个教师之间的交流。
  小团体之间,比如体育组,他们会就选择哪些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的选修内容,也就是关系到整个学科走向的事情进行讨论、商量。这个过程同时是一个对各种条件进行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为在小团体之间形成对学科发展的共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两个教师之间的交流的就更多的指向个人业务的提高。一方面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课,从教案的设计到对课堂情境的把握,听课教师都可以对讲课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尤其是教师在做比较大型的公开课时,他(她)都会请他老师来听课,从而使课堂更加顺畅。
  2007年12月25日是该中心小学校长研讨会的日子,校本课教师要准备一节校本课作为公开课向与会的来宾展示。她在之前两星期就开始了准备,还邀请两位教师来听课,向她提建议,笔者也听了这节试讲课。由于在对学生展示毛猴的做法之前就让学生动手,学生很茫然,造成了进程的不顺畅。课后其中一位教师对校本教师的课给予了肯定,认为她讲课时对语言拖泥带水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需要改变视频资料的放映顺序,先让学生了解做法,再动手,笔者也非常同意这点,所以在正式展示的时候,校本课教师的课堂展示就显得很紧凑。从这个过程中,笔者很清楚的了解到教师之间的交流过程以及沟通的有效性,听课是一个直接的、建设性解决问题的教师沟通渠道,有利于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两个教师之间的交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帮助其他教师收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当然,教学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懂得向他人寻求帮助本身也是课程领导的一种表现。校本课教师作为专职校本课教师,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无论是找其他教师听课给自己建议,还是向他人寻求课程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她的课程领导行为。
  2.4 对学生的领导:“指导者”与“伴奏者”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2]我想这句话很贴切的反映了该中心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无论是兼职校本课教师还是专职教师,他们所采取的课堂形式都是让孩子做主角,而自己是“伴奏者”。
  六年级的一节校本课中,教师把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让学生陈述他们的调查和思考,而自己都是在引导学生向问题的深层次发问,引导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在给学生赋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的同时,老师们并不是完全的放任学生,而是给他们必要的指导。拿专职校本课教师校本课老师来讲,在小组讲课的前几天,她都会对学生做好的课件做必要的指导,再让学生去修改,然后在上课前还要确认“最终版”课件没问题。
  在学生讲完一节课后,对主讲组进行评价是课堂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校本课教师都是先让主讲组评价自己的表现,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来评价,最后自己再做总结,评价的内容校本课老师还会记录到“自主学习报告单”的评价栏中,当然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改进,给别的学生提供借鉴,这从另一个方面对学生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在教低年级学生的时候,引导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该中心小学的教师时刻不忘用他们的智慧去引导孩子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教师参与课程领导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管理理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充满多元视角的系统过程。[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领导不仅仅表现在以上四个方面,作为研究者,有责任挖掘表现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师课程领导行为,从而提供借鉴,更好的促进校本课程以及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200.
  [2] 教育与人生,e百句,句句在理!.给学生一个.[EB/OL].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a/1519146140cid00003.
  [3] 徐君.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应有之举[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16.
其他文献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是贸易当事人仲裁的最终目标,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亦是当事人选择仲裁的应有之意。在《纽约公约》的规制下,主权国家依据各异的法源形成的内国法进行的司法实践依旧给国际裁决的承认执行带来了不同的声音。《纽约公约》第5.1条赋予了仲裁地法院以撤销权的同时,其中的“may”也给了执行法院去承认执行已撤销裁决的剩余裁量权。诸如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法院行使剩余裁量权去承认执行了已被仲裁地法院撤销的国际裁决,此行为打破了理论界对承认与执行标准的传统认知。
  剩余裁量权在已撤销国际裁决的承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公共事件中日趋凸显的图像牵引现象,本文聚焦于学术考察层面稍显研究不足的图像赋权议题,希望根植于本土经验,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法律法规层面探讨图像表达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赋权工具,承担着生产概念、阐释缘由、塑造舆论的传播重任。另一方面,图像来回穿梭于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针对公民的权利生活而言,行动者借助图像所赋予的权力与被挖掘的潜能,进行诉求表达以维护、救济个人合法权利,即维权事件;针对国家权力而言,行动者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制约公权力,即舆论
【摘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企业能力系统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本文认为企业的能力系统主要包括战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财能力四个方面,并阐述了企业能力系统如何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条件下保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能力 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
期刊
【摘要】物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一直以来颇受业界关注,通过对周宁上海钢市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现状的调研,针对其在实际中存在的认识、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提出或许有效之解决方法,提高钢材现货交易市场人员素质,完善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提升服务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钢材专业市场 物业管理 人力资源 周宁 上海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
期刊
【摘要】教学评估是从机制上促使高等学校重视并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推动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本文通过对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作用、必要性和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 教学评估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
期刊
【摘要】培养大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时代提出的战略性需求,也是高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这种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学生以学为主的情况下,科研能力培养客观上与之存在着时间上的冲突,而结合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可以确保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合理协调发展。  【关键词】科研训练 体制与机制 人力资源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1    我非常喜欢看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除了对艺术家们的崇敬和渴望对其了解之外,更多的是感动于整个节目自始至终洋溢着的真诚。不难发现朱军每次都是用心去说,用心去问,才使得接受访谈的艺术家真情流露,所以出现了一系列动人场面,时常感动得台上台下所有人泪水涟涟。正是有了朱军的真心问话,才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工作者十分注重智慧性的开展教学工作。高校教师相比之下则较少探讨教育智慧,对教育智慧的重视不够。但是高校教师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要提倡和引导教师注重教育智慧;第二课堂的开展要求高校教师具备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想成为智慧型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灵活应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必须对正确理解高等教育职业的性质,必须对学生有真诚的爱心,必须善于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 教育
期刊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项重要大学教育课程,旨在帮助新生加深对学校的认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试图了解新生的实际状态,并分析其对入学教育的需求,最后从入学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考核等方面构建一套规范的入学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1 问题的
期刊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就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