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区域教育名片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必然选择。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着眼于县域教育的发展,基于“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校园文化价值判断,探索多元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在地方文化土壤中自然生长,在学校文化重构中自发滋生,在区域教育实践中自主创生,使得姜堰教育呈现出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发展图景。
  【关键词】价值判断;地方文化;学校文化;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0-0021-02
  【作者简介】王东,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泰州,225300)综合学科教研部主任,高级教师。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着眼于县域教育的未来发展,引领全区中小学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厚实校园文化底蕴,探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
  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师生更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种组织了几个兴趣小组、举办了几次活动、拿了几个奖、少数学生形成了特色,再给特色项目贴上文化的标签,就认为学校已经有了文化的,是对校园文化的错误认知和肤浅构建。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泛化”“表面化”問题,回归教育本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提出了“特色项目—文化特色—特色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范式,避免学校文化建设在“特色项目”初级阶段停滞不前,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标准: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有突出的成果标志,要有校本化的课程支撑,让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性推进。
  基于以上认识,姜堰区坚持“文化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策略,实施“文化改薄”工程,推行“完美教育”创建,探索区域推进校园文化的多条实施路径,不断放大文化品牌优势,努力建设现代教育名区。
  一、在地方文化土壤中自然生长
  文化是有根和魂的。校园文化需要本土文化的滋养和濡染,需要“寻根立魂”,找到地方文化的基因。“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的王栋将“乐学”思想融进了姜堰教育的灵魂,“厚重通灵”的乐学基因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姜堰教育留下了“乐学”的深深印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承也是发展。姜堰区把王氏宗祠、“乐学歌”等历史元素,与姜堰教育的当下语境深度融合,呈现出姜堰教育文化的深厚底蕴。伴随区域教育文化打造,开展“乐学”教育系列校园内外实践活动,一个个“开心农场”遍布全区中小学校园。姜堰区实验小学罗塘校区校园边角荒地的实践基地种什么、怎么种,由学生自己摸索、体验;“走进田园牧歌,体验淳朴乡情”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活动催生了课程,课程孕育了文化,“乐学”基因生根发芽,实现了师生的乐教乐学。
  二、在学校文化重构中自发滋生
  校园文化建设,其本质是要实现学校文化重构,寻找自己的句子。
  1.在学校文化基因中生长出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基因,要想这种基因流传,就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遗传密码。姜堰区引领学校追溯办学历史,分析办学实际,用心提取、鉴别、筛查,找到文化的源头活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回到历史、回到传统、回到文化的视野,确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姜堰区大伦中心小学原名“崇实学堂”,是一所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革命老区学校,学校追溯历史,将崇实精神与校园文化进行链接,以崇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促进师生成长,师生精气神焕然一新。
  2.在师生共同愿景中产生出校园文化。
  文化必须是在大多数人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少数派形成的顶层设计,如果不能融合校园大众,是接不了地气、没有生命力的。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之前,该校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主张,学校呈现出松散式发展势态,自全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来,该校检索百年校史,走访历任校长、老教师,集聚全校师生智慧,确立“和融,和谐,和而不同”“雅言,雅行,雅俗共赏”的“和雅文化”,并完成了校徽、校训、校园景致、师生活动的文化内涵解读,很快发展成区域内有影响的优质学校。
  3.在学校精神气质中凝练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凝练是一个基于学校精神气质、价值再塑的过程。江苏省姜堰中学创办于1939年,198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中学,1999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学校高度重视历史积淀的传承,有效发挥学校精神的隐性影响。以政治特级教师陈凯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团队,形成了具有特质的“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位生活”的“姜中精神”,努力践行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使学校得以在高远的办学立意、正确的教育方向上行稳致远,让所有学子走出校门后具有独特的“姜中气质”。
  三、在区域教育实践中自主创生
  “蜜蜂班”“向日葵班”……每间教室外,由学生自己确定的生动活泼的班名取代了冷冰冰的数字排序;教师办公室里,教师用“幸福约定”取代了刚性的办公制度;课堂上,“梦想课程”“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取代了“填鸭式”教育;考场上,游戏化的“快乐游考”让评价更有温度……“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课程、评价改革”的“完美教育”区域教育实践活动,让校园文化静悄悄地变化。
  1.文化意象外显校园文化内涵气质。
  一所学校有没有文化,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让人感受出来的。“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创建让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一目了然,办学思想一脉相承,办学行为一以贯之。姜堰在全区各学校开展缔造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活动,将校园文化渗透到教室中、办公室里。班班都有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有班训、班徽、班级标识等,有丰富的班级活动、班级节日,有温馨的班级环境、科学的班级制度、人文的班级管理等,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设立图书角、图书柜、图书墙,让优秀图书进教室,并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暮读活动,开展师生、亲子共读共写。
  2.课程开发助推校园文化落地生根。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课堂,需要课程的支撑。姜堰教育进行完美课程创建和开发,让师生生命充盈灵性的跃动,课堂里时刻充满着自由、创意与快乐。姜堰第二中学以“本真”课堂为着力点,推进“本真”校园文化构建,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姜堰区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受“一幅手工作品”的启发,开发“手指上的阅读”校本课程,整合语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资源,形成了“大阅读”鲜明特色,学生阅读后制作的“文学形象、故事情节”等手工作品布置在走廊中、花圃里、楼道旁,触发了学校关注生命、关注过程的“生长”文化的蜕变重构。
  3.评价改革激发校园文化建设活力。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切实树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理念,需要打破“只见分数不见人”的评价弊端,需要制度保障。姜堰教育探索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改革,“快乐游考”“变脸文考”“试水免考”,让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张张试卷,感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生命拔节成长的惊喜。“快乐游考”就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展示学生通过纸笔测试不能考查的学科素养,侧重素养展示和实践操作;“变脸文考”就是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试卷变脸,推行“大阅读”,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运用;“试水免考”就是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和搞教学创新的班级尝试免考。良性的评价制度改革,使大家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为校园文化生长注入蓬勃动力。
其他文献
高峰期的公交车一向很挤。就算挤得进去,我都觉得那是一种对人的羞辱。就当自己是乡下来的狗狗好了,对城里生活多一点宽容。  这么想的时候,我错过了一趟公交车。  车子呼啸而去,突然的安静里有点失意。  沙皮,你有没有发现,生活里权势和金钱也是这样拼抢来的。而且,不见得公平。还好,这个星球上的人,有太多不同的活法。也许你将来没能成为一个有钱人,也没能成为一个有权人,但你至少可以成为一个有心人。你可以用心
她姓杨,是新来的语文老师,今年刚毕业。因为原来的老师住院了,临近会考的我们一下子失掉了主心骨,学校就安排杨老师来暂时教我们。  杨老师的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很难具体描绘那是怎么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她不严肃,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意。每天清晨,当身材娇小的她走进教室,轻轻地看我们一眼,几位以前不太听话的同学也会不好意思地笑笑,悄悄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这真让人费解。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甚至
我在月亮的山坡上  遇见一双忧伤的眼睛  天空里倒映着乌黑的麦田  我们坐在灰蓝的云朵上歌唱  红果子  美丽的红果子    铁道穿过柔嫩的黄昏  通往大雾的秋天  纯白的花蕊  溶化在野草的舌尖  寂静的十一月 寂静生长    突来的洪水  淹没了你的脸  海水被太阳点燃  大火烧掉了我的头发和双脚  风撞倒了麦子  月亮被麦芒割伤  星星睡在泥土里  你带走了我的双眼  和忧伤  红果子  美
【关键词】扇形统计图;数据分析观念;形式;意蕴;平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52-02  【作者简介】于蓉,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东区校(江苏扬州,225000)教师部主任,高级教师。  《扇形统计图》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第三次来认识统计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读图经验以及扇形统计图的形象性
暑假结束回到喧闹的校园,我们总受用分享假日径石钓方式来回味和纪念那个逝去的夏天。游记、相册、礼物、好心情……在阳光下抖落一地。毒个人都神采飞扬。某校高二的贫困生杨某却在角落里黯然神伤。原来,杨某在暑期花了200元钱和同学一起去乌镇旅游了一趟。他的资助人得知炊事后,立刻打电话到杨某的学校,请老师提醒他注意节俭。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就找杨某谈话,让他反省自己的行为。身迫的同学得知后也开始对他指指点点。
【摘 要】“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也就没有真正的人的实践。”基于解释学的理解理念,提出教育领域的理解教育观,试着给出理解教育实践的理论架构与“教”“学”通道。基于师生视界探求,走向文本意义的发现课堂成了理解教育视野下母语教育的首要前提与基础;基于学生成长诉求,走向文本意义的发现课堂成了理解教育视野下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与中心。由此获得形而上的哲学启示:课程筹划促进理解主体精神成长,且互相融通、
对爸妈说“我爱你”——肉麻。  听妈妈的话——老套。  给爸妈捶背——做作。  每天承担家务劳动——坚持不了。  那么,用一天的时间把家里收拾得有模有样,再亲自烧一桌菜,让爸妈体会一下你的成长吧——说这是矫情的同学一律被拍飞。细水长流地孝敬父母你做不到,为父母策划一次惊喜你又不屑去做,不要告诉我——你以为对父母的爱不表达他们也能自己感受到。  那么,惊喜是怎样炼成的?    小编支招1:张罗一顿温
荐碟·当古典遇到动漫    古典音乐离你有多远?你的回答也许是:很远很远很远……不说别的,光是“正襟危坐、闭目聆听”的方式已经让我们这新人类觉得浑身不自在了。  然而经典的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褪,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古典音乐能以更亲切的面孔来面对我们,从而也让我们从此走近古典音乐呢?  现在,你可以打开影碟机,音乐飘出,充满想像力和个人风格、或风趣幽默或优美典雅的线条和色块随之在你眼前跳起
【摘 要】追求有效教学目标是区域性教改努力的方向。40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一系列教改措施,具有影响力的有:教学“五认真”“讲练工程”、基于学案教学和“学讲行动”。教学“五认真”促进了有效教学规范化管理,“讲练工程”减讲增练促有效教学课堂提效,基于学案教学优化设计促有效教学目标达成,“学讲行动”彰显学生主体促有效教学深度推进。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40年教改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值得探讨的问题。  
顾玉龙,号“龙眼”,时事演绎怪侠,独门武功——“大话国际”。从孵蛋(复旦)出壳,曾被央视发往欧洲常驻,是著名战地记者……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制片人。    人类源于黑猩猩    最近的国际时事似乎都和“黑”有关。  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始祖源自黑猩猩: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类人猿。肯尼亚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距今990万年的一种大型类人猿化石,从而填补了人类研究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