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相中CH-53K直升机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0173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底,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透露,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印太战略”推进没有任何松劲,尤其具备两栖作战能力、可快速干预亚太热点地区的陆战队更得到资源倾斜,重点发展远程兵力投送和火力投射技术兵器,这其中就包括绰号“种马王”(King Stallion)的CH-53K重型直升机。目前,美海军陆战队第366重型直升机中队(HMH-366)已接收6架CH-53K。该中队原有的全部CH-53E“超级种马”(Super Stallion)直升机大致要在2022年淘汰完毕,根据陆战队公布的航空计划,到2030年完全淘汰CH-53E。

“海上游击队”

CH-53E直升机是美军直升机队中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图为CH-53E正在吊运UH-60直升机
2015年10月27日,CH-53K一号原型机(EDM-1)首飞成功,试飞过程历时30分钟

  CH-53是美海军陆战队的重型直升机,前身是1962年发布的HHX项目,当时西科斯基的S-65击败波音·伏托尔(Boeing Vertol)的CH-47改进型,被陆战队看上,命名为YCH-53“海种马”(Sea Stallion),1964年首飞,1966年量产型开始交付。早期型CH-53A使用两台T64-GE-6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约20.86吨。“海种马”衍生型众多,使用者遍及美国空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型号包括CH-53D、CH-53G、MH-53H/J/M等,RH-53A及D是美国海军的扫雷直升机,CH-53D使用功率更大的T64发动机以及附加油箱。美国空军使用HH-53B/C“超级欢乐绿巨人”(Super Jolly Green)执行特种任务及战斗搜救,MH-53H/J/M“低空探路者”(Pave Low)直升机是最后一型双发的H-53,配备更多的航电设备来执行全天候任务。
  1967年,美海军陆战队希望发展比原有CH-53D吊挂能力大1.8倍的直升机,配备在两栖攻击舰上。在这之前,西科斯基已在进行装3台涡轴发动机以及更大升力旋翼系统的设计,称为S-80。正好陆战队希望获得更好更大的直升机,决定投资发展原型机,改称CH-53E,有更强的传动系统,机身延长1.88米,主旋翼改成7片式钛与玻璃纤维复合桨叶,并有一套新的自动化飞控系统以及更大的尾桨。1974年,首架YCH-53E原型机首飞成功后,1978年获得军方合同,1981年投产,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共采购177架。随后海军另外采购担任反水雷任务的MH-53E“海龙”(Sea Dragon),加大舷侧油箱以增加燃油储量,1986年开始采购,共采购46架。
与“种马”相比,V-22“鱼鹰”还是显得小了一些。图为当年美军邀请日本记者乘坐“鱼鹰”

  有人会有疑问,纵观过去十年的美海军陆战队海外征战,能搭载一个全副武装作战排、速度接近固定翼机的“鱼鹰”起了“风火轮”作用。以驻冲绳美海军陆战队第31远征特遣队为例,借助两个中队(24架)左右“鱼鹰”,加强营规模(约800人)的特遣队可整建制地將兵员兵器投放在敌滩头阵地后方机降(或伞降),造成敌方防线动摇。但殊不知美海军陆战队现在更多要考虑战时压制类似“大国竞争对手”的武装的火力,因此155毫米M777榴弹炮之类的重武器必不可少。而MV-22B“鱼鹰”机身下虽有两个吊挂点,每个点可挂4.5吨物品,但一次最大吊装重量只有6.8吨,勉强满足M777榴弹炮的吊运,但对陆战队未来需求的重武器却力有未逮,而“宰相肚里能撑船”的CH-53系列直升机就能弥补缺憾。根据2020年3月26日发布的美海军陆战队《兵力设计(2030)》,明确陆战队2030年前,将裁减3个MV-22B“鱼鹰”中队(现有17个)与3个CH-53直升机中队(现有8个),这是配合大批步兵营和全部坦克营砍掉的结果。未来M142火箭炮营将增至14个(现有7个),轻型装甲侦察连保持3个(现有9个),提高远程投送能力。美海军陆战队司令伯杰坦言,新编制下的陆战队作战单位会更小,更依托海空平台在短时间内高速机动。
  美海军陆战队其他高级军官进一步指出,“如果军事对抗迫在眉睫,这些部队将分散为一个个作战小组。这些小组乘坐旋翼机和直升机,迅速前往散布于南中国海或东中国海的小岛上。在先进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的协同下,海军陆战队将在别国军舰进入更广阔的太平洋海域之前,对其发起袭击……为躲避报复性打击,每隔48~72小时,海军陆战队将凭借新一代两栖舰艇和直升机,从一座岛屿转移至另一座岛屿。”伯杰自信地说,海军陆战队的这种新能力、新战术将给对手制造“很多困境”,“他们难以对抗一支高度分散的美国海军远征部队,这支部队规模很小、机动性强,有能力进行快速投送并给对手以致命打击”。这些言论符合美国海军提出的“分布式杀伤”理论,并且直白地道出了海军陆战队未来兵力运用构想。正是基于这个角度,有人将采用这种兵力运用模式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称为“海上游击队”。
  不过,这种“海上游击队”并非伊朗快艇式的游击队,而是高科技赋能、采用灵活战术的“现代游击队”,其动机更阴险,杀伤力更强、更致命。这里需要重点关注《兵力设计(2030)》中的扩编部队。其一,是M142“海马斯”火箭炮营。M142是一种高机动火箭炮,不仅能发射火箭弹,还能发射陆军战术弹道导弹。当发射火箭弹时,最大射程70千米,圆概率偏差不大于5米;当发射战术弹道导弹时,最大射程300千米,圆概率偏差不大于15米,可用于攻击远距离高价值目标、时敏目标或深藏于地下掩体内的固定目标。近几年,美国陆军在“多域战”概念试验中,还演练了用M142火箭炮打击海上舰艇的技术与战术。该火箭炮采用中型战术卡车底盘,不仅具有良好的越野机动性,而且有利于战术空运。其二,是战术运输中队。它们拥有C-130J固定翼战术运输机与CH-53直升机、MV-22B倾转旋翼机,它们都对机场条件要求较低,具有良好的战场适应性,能共同在岛屿间快速转移M142火箭炮部队。如此分析,这样的装备编制调整,与海军陆战队高层的未来作战概念相吻合,就是要主打分布式、高机动远程火力。
CH-53系列是西方世界最大的直升机

延续“种马传奇”


  事实上,已有“鱼鹰”在手的美军陆战队对“种马家族”念念不忘,希望持续提升CH-53E性能。CH-53K原称CH-53X,但计划一直拖延,直到2006年海军陆战队同西科斯基公司签订合同,以188亿美元采购156架CH-53K,预计2021年交付完毕,并从2009年开始让CH-53E退役,因为CH-53E机群将在2011~2012年起陆续到达结构寿命期限。
  CH-53K基本算是全新设计的CH-53E,改进重点集中于发动机和座舱。CH-53K具有CH-53E两倍的吊挂能力及行动半径,可搭载完整、全武装的“悍马”车。但同时为适应上舰需要,CH-53K使用大量复合材料,使整机重量能满足舰上操作的苛刻要求。其旋翼使用与UH-60“黑鹰”直升机相同的技术。发动机方面,CH-53K改用通用电气的GE38-1B发动机,它击败了普惠的PW150和罗-罗的AE1107C的发展型,后者已用到“鱼鹰”倾转旋翼机上。
  2007年8月,美军陆战队将订单从156架追加到227架,当时计划在2015年达到初始战斗力(IOC),届时重型的CH-53K可与中型的MV-22B旋翼机以及轻型的UH-1Y直升机搭配使用。兰德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配备较大作战半径的CH-53K及MV-22B,将减少从海军舰艇上出发的部署架次。2008年,CH-53K的设计工作正式启动,主要涉及减重、发动机功率提升及桨叶改进。整个设计在2009~2010年间冻结,不再变动。2010年1月,西科斯基在康涅狄格州斯特拉福德(Stratford)建立精密组件技术中心,生产旋转及固定转盘、主旋翼及套筒、尾桨桨毂等。2010年8月,CH-53K进行关键设计评估(CDR),开始试生产,但此时军方所要求的IOC时间表已推迟到2018年,西科斯基建议生产4架预生产型机供测试。
CH-53K原型机进行机腹吊挂作业,顺利在机体下方吊挂5.3吨重的测试箱飞行
CH-53K座舱里的液晶显示器

  2012年12月,西科斯基交付第一架CH-53K地面测试机,初步测试包括调整燃油系统,将传感器装到机身各测试点位,记录温度、气动负荷、压力及振动。斯特拉福德工厂则进行另外两次额外的静态结构测试。2013年1月,美军陆战队估计整个项目成本将达到231亿美元。同时海军计划管理主管认为,该项目进展良好,可能提前投入使用,不过由于零件故障,使原定201 5年进行的飞行测试评估推迟一年以上。同年5月,美国海军授予西科斯基4.35亿美元的合同,制造4架CH-53K原型机进行作战评估及任务测试。前两架试飞机用于检验结构的飞行负荷,后两架则集中在一般飞行性能、推进系统及航电。至2016年1月,西科斯基交付其中2架。2013年10月,西科斯基同Kratos公司签订一笔85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后者研发CH-53K的后勤训练系统,包括仿真的维修训练站(MTDS)和陆战队模拟维修训练器(HEMT),用接近真实的三维虚拟现实提高训练效能。
  2014年1月,CH-53K在旋转转子未连接桨叶的情况下首次启动GE-38-1B发动机,这项发动机独立测试是重要步骤。4月,开始测试旋翼,接着进行系统集成,原计划2014年接着展开飞行测试,4架原型机要达到500小时的测试飞行时间,不过因传动系统和齿轮箱中钛套筒轴系问题而使首飞延期。
  2014年5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詹姆斯·F·阿莫斯正式宣布CH-53K命名为“种马王”。2015年10月,CH-53K首飞。2018年3月,CH-53K首次以16.3吨载荷升空,这是机体中央单点吊挂的最大重量。2018年5月16日,首架CH-53K降落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陆战队新河航空站(MCAS New River),供部队试用,西科斯基也同步进行一项支援能力计划,帮助满足部队后勤维修养护需求。
德國陆军现役CH-53E直升机进行消防水桶的吊挂训练。CH-53K今后有可能向这些国家出售
CH-53K在两栖舰上进行测试

成本高企


  “种马王”的主要设计与“超级种马”相同,但增加了更多能力,包括数字化座舱、电传飞控系统、新型涡轴发动机、全新的传动系统、更有效率的旋翼,功率提升超过50%。这些“美容强肌”措施让CH-53K最大速度达到37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9.9吨,比CH-53E的33.3吨要大许多。任务载荷达15.9吨,外挂能力几乎达到CH-53E的2倍,约12.2吨,航程超过1600千米。不过CH-53K保持与CH-53E相同的占地面积,另外,CH-53K可装入两个463升的标准航空货柜,若从货机卸下,不用另行拆装。CH-53K舱内空间增大,可装载全副武装的“悍马”车,甚至更大的“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相比之下,美国海军陆战队及海军现有机型面对这些载荷时,就勉为其难了。
美军研制装备综合考虑陆海通用以及方便运输,并不一味贪大。图为装载进C-5A运输机的CH-53E

  军用型号为T408的GE38-1B发动机,在输出功率达到5516千瓦时,CH-53K的飞行速度比CH-53E快了37千米/小时。而且结合全新的玻璃座舱及电传飞控系统、触觉回馈、健康管理系统、新的弹性轴毂及复合材料桨叶,CH-53K在炎热及高海拔环境的飞行性能有了显著提升。有套筒轴的分体扭矩齿轮箱在2007年研制,变速箱总成包括转子轮毂和旋转控制系统,重达5280千克,几乎与一架“黑鹰”直升机的空重相当。分体扭矩齿轮箱重2390千克,而俄制米26双发直升机的齿轮箱总成重达3639千克。CH-53K的货舱长9.14米,宽2.74米,高1.98米,比旧型宽30厘米,大15%,但机体侧面复材突起部分较短。
  当然提升能力也带来成本的增加。原来美军估计的CH-53K单价就有1.22亿美元,几乎跟一架F-35B隐身战斗机相当。如果陆战队如数采购227架CH-53K,有可能将单机成本降至8000万美元,却仍比“鱼鹰”倾转旋翼机还贵,且仍然接近F-35B后续批次的目标价格。出口有助摊薄美军的采购成本。目前美国正积极向德国、以色列和日本推销,它们都是“种马”系列的拥有者,并在防务上对美严重依赖,打开它们的荷包,美国人还是有信心的。事实上,淘汰CH-53E可谓美海军陆战队最急迫的任务。2017年底,陆战队告诉国会仅有143架CH-53E仍在服役,额定数量应该要有200架,其中仅有37%可保持随时出动。另外,要维持这些直升机堪飞已是十分困难的事,更不要提让飞行员能维持足够飞行时数,以确保其能够在执行各种不同任务时能顺利达成。2018年4月,一架“超级种马”在加州埃尔森托海军机场(Naval Air Field El Centro)坠毁,四名机组成员丧生。
  [编辑/行健]
其他文献
美国的“标准”3 ⅡA等导弹目前已经能拦截中程弹道导弹,那么当它与“萨德”、“爱国者”等反导系统一起构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反导隔离墙时,会大幅削弱地地常规导弹的作战效能。另一方面,地地常规导弹成本高昂,耗费巨大,但从历次战争实践看,其打击效果、获得战绩却不尽如人意,也就是说,与航空火力相比,地地常规导弹效费比并不具有优势。然而,一些经济状况并不怎么好的国家,如伊朗等,似乎并未受周边反导隔离墙不断加厚
M16是一款“有故事”的枪械。  大概是8年前,笔者就接触了M16。作为一款极具特点的世界名枪,M16就像陈酿,需岁月才能品出味道,很适合伴随一名设计师成长。遗憾的是,当年的笔者只顾着玩,流连于各国枪械的同时,却多多少少轻视了M16。  此后笔者对M16的认知经历了多次反复。从一开始的好玩到批判地接受,接着高山仰止,再到现在的感同身受。如今的M16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装备时间最长的枪械,从这款垂垂老
临界试验安全操作规定  达格利安事件发生以后,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进行审查。每当可裂变材料组装时,在装配可能变得临界的情况下都要进行评审,以及提出适当的安全建议。以下这些规定是该委员会工作的成果,这些工作不仅是为了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是为了在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后尽量降低后果的严重程度。  1、准备两份特别的名单,一份列出唯一允许做这项工作的人;另一份名单上是来领导这项工作
印度无人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改装靶机以来,在研发和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近几年积极引进私营公司和外国企业进入无人机市场,已经开发出多种平台交付军方、警方或其它政府部门使用,尤其是在中小级别平台研发上进展比较明显。  2016年3月,印度国防部国防部发布无人机蓝图,要在未来10年内斥资30亿美元,发展、采购5000多架无人机,按照“印度制造”要求将投标限于国内,而且最好是能与外国公司合作
俄罗斯“阿玛塔”坦克的诞生引起了国外专家的极大兴趣。2018年12月21日,美国最有影响刊物《国家利益》杂志全文刊登了美国评论员威尔·弗兰尼根撰写的题为《俄罗斯“阿玛塔”的诞生将会改变游戏规则吗?》一文。该文指出,自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首次研制出了一种将火力性能、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集于一身的全新坦克。该文作者将车载武器控制系统和主动防护系统称为“阿玛塔”坦克的最大优势。同时,作者对各种坦克进行比较
2016年伊始,波音公司与美国空军组成的联合试飞机组,正式开始了首架KC-46A原型机的一系列空中加油测试。1月24日,该机首次通过硬杆加油系统为美国空军的一架F-16C战斗机输送了725千克燃油,时隔半个多月后,又在2月12日首次通过软管加油系统为美国海军的一架F/A-18战斗机实施了空中加油,成功验证了不同加油系统为轻型、快速受油机实施空中加油的有效性。作为“里程碑C”验证试飞的重要内容,此举
2020年4月的第5天,吹向列克星敦的海风已不再刺骨。和往常一样,这座美国东海岸城市正沐浴着晨光渐渐苏醒。不远处的切萨皮克湾上空,两架海军战机并肩飞驰,略微拖后的是一架螺旋桨战机,另一架显然和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螺旋桨战机飞得很慢,似乎在享受这段时光。无线电波中充满了感恩与不舍,热烈的掌声不断从地面传到云霄。在朝阳辉映下,机组人员湿润的眼眶显得格外耀眼。  我叫C-2A(R),是美国海军的一架舰
尾流自导鱼雷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航行时产生的尾流尾流自导鱼雷攻击舰艇示意图  前篇介绍了线导鱼雷的制导原理,接下来谈谈尾流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就是指鱼雷利用敌方舰艇航行时产生的尾流来对目标舰艇进行跟踪。水面舰艇在航行时,由于螺旋桨搅动会在海水表面形成明显的尾流痕迹,尾流与毗邻的海水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声特性和热特性,压力场和温度等物理特性也会变化,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并长时间存在于海水中而无法消散
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7年4月出生山西省闻喜县人,现任强电磁场环境模拟与防护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王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防电磁危害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
2017年7月30日,八一大楼,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从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代表着军队最高荣誉之一的“八一勋章”。耀眼夺目的奖章充分肯定了这位海军专业技术少将在舰船发供电领域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舰艇综合电力推进技术。正是这项重大突破,一举实现了中国海军作战舰艇动力系统从落后到领先的巨大跨越。作为舰船动力新的技术高峰,综合电力推进技术正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