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社会生活融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索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q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认知。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做到把教学形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课堂教学
  一、结合生活,确定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要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更要根据学生实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那些高标准、高要求甚至近似乎苛刻的要求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甚至缺乏学一学,做一做的想法。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展示出它的魅力。
  如在教授《为了平安健康地生活》中的主题活动《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时,笔者想到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第一杀手。关爱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让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具有强烈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生命意识成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指导学生感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认识交通标志,读懂标志语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道路语言”,但因缺乏认识往往忽略它,更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到,笔者班上只有30%左右的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10%左右的学生能认识较多的交通标志。因此,这一课题教学笔者主要是让学生收集、交流认识并探究常见的交通标志,能够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学会运用各种“道路语言”,遵守交通规则,并且补充更多学生不了解的知识。这样不仅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还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把“安全”二字记在心中。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目标。
  二、贴近生活,活用教材
  新课标提倡教师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处理坚持“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的基本理念。在实施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灵活地进行再创造,活用教材,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
  如《通信与生活》中的主题活动《怎样看电视》一课的教学,笔者提前发给学生一张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一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类型,并让学生根据调查表总结出,由于年龄不同,興趣不同,大家喜欢的电视节目也不同。逐步引导学生懂得看电视要合理选择节目,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再给学生推荐一些精彩的电视节目,并出示一些因长时间看电视而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明白如果看电视不合理安排时间会带来严重后果,最后让学生结合时间安排和节目选择,制定合理“看电视计划书”,达到引导学生有节制地、健康地看电视的目的。
  在教授《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一课时,笔者给每个小组发三颗玉米种子,让他们种在学校的劳动基地,并要求每天观察、劳动,用日记形式记录玉米的生长过程,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苦与乐,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材中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其中的图片和文字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再创造。教师须清楚教材提供了哪些信息,提示的是什么,要展开怎样的话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活用教材。可以在保证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把社会生活中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素材,把本地区、本学校和本社区的相关资源及时地结合起来,不断关注社会生活中最新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地开发、引进和建设课程资源,从而实现“活用”教材。
  三、回归生活,思想升华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导之以行,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再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防止和克服“能说不能做”的现象,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在教授《学校生活有规则》一课时,笔者通过“跳绳”“下棋”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找规则,从而让他们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起规则具体化、生活化的理解,懂得遵守规则会使生活更方便、更安全,从而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一个遵守规则、热爱学校的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在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感受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
其他文献
目的:护理干预降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临床发生.方法:2016年单组输入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112人作为对照组;2017年单组输入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135人为观察组
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在校园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文章针对我校实行体育选修课模式下小学篮球技能习得的实效性研究与策略,在体育选修篮球课的教学中通过设计大量的游戏
它不仅是美国军方的运输合作伙伴,还是中国所有码头的投资者。每开拓一条新航道,就意味着马士基要开始与新的主权国家打交道。青岛前湾港码头,桥吊林立、汽笛高奏、航线如簇。远
摘 要:科技七巧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内容的延伸。进行科技七巧板的图形整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动脑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技思维品质。基于科技七巧板的训练的重大意义,笔者从训练策略论述了科技七巧板训练实践的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科技七巧板;科技思维;思维训练  小学科技七巧板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思维训练,可指导小学生掌握科技知识、运用科学
目的 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CN4)在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心肌组织中各类细胞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HCN4对心肌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出生1d、1月、3月
目的:探讨妈福隆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即术后应用妈福隆治疗3个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匠心是一种信念,把职业当作一种追求,把工作视作一份沉醉.温老师始终秉承匠心精神,踏实稳健地走好每一步,用心奉献教育事业.温老师走上工作岗
期刊
传统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课堂,当今社会不再需要只懂得知识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在让学生掌握知识之余,
期刊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其中通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合时事政治内容,不仅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育重点,还可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