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鸡传染性鼻炎是现代养鸡业中最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即会给养鸡生产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鸡传染性鼻炎;蛋鸡群;综合诊断
  鸡传染性鼻炎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流泪,脸部肿胀和打喷嚏。本病死亡率不高,最主要是由于淘汰鸡数的增加和产蛋量的减少造成经济损失,其次,本病易因饲养管理、气候条件的不同与变化引起反复发作而必须大量投药增加支出。若本病与霉形体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等并发或继发其死亡率就会明显增加,病程延长,损失更大。
  一、材料
  1.病料。某养鸡场发病鸡的眶下窦内渗出液作为细菌分离鉴定的病料。
  2.试验动物。142日龄海兰褐蛋鸡,某养鸡场提供。
  3.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某养鸡场实验室提供。
  4.药物。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批号为(2012)160396024,规格为100g/袋;泰乐佳,批号为(2011)160392731,规格为100g/袋;强力霉素,批号为(2011)160396011,规格为100g/袋。
  二、方法
  1.发病情况调查。某鸡场鸡群近来状态基本稳定,其中一批142日龄蛋鸡的产蛋率接近80%,采食量104g/只。由于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引发少数鸡只突然流泪、闭目、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呼噜声、打喷嚏、鼻孔中有稀薄如水样鼻液,后来体重逐渐下降,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几天后发病率达30%~40%,产蛋量急剧下降,并有零星死亡。死亡鸡只逐渐增多,经过用药,死亡数量逐渐减少,但淘汰鸡仍不断出现。
  2.临床症状观察。发病初期病鸡体温升高,出现精神沉郁、呆立、羽毛松乱、缩颈垂翅、食欲减退、嗜睡、眼结膜发红、肿胀、流泪、眼睑水肿、打喷嚏等症状,流浆液性鼻液,后期转为黏液性鼻液。
  病鸡采食量明显下降,经3d治疗后大群鸡病情缓和,症状减轻,采食量逐渐回升,经治疗5d后恢复正常。
  未开产鸡表现发育不良,开产鸡群则产蛋率下降,经过约20d的治疗后产蛋率才开始回升。产蛋率下降程度与发病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关。
  3.病理剖检变化。剖检20只病死鸡,发现病鸡鼻腔“眶下窦”眼结膜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并附有黏性分泌物,病鸡的鼻腔内有出血和黏性分泌物;喉头充血、水肿;产蛋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卵泡变形或出血,卵巢萎缩。
  4.实验室诊断。取急性发病期(发病后1周以内)并未经药物治疗的发病初期病鸡的窦内渗出液作为病料,经涂片、美蓝染色后镜检。
  取病死鸡的窦内渗出液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肉汤中,37℃恒温培养24h,将可疑的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进行初步鉴定。
  细菌分离和培养: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是最基本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操作从病鸡的眶下窦内抽取窦内渗出物,均匀涂布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再用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划一直线,将培养皿放在有燃烧蜡烛的干燥器内,密封,待蜡烛自然熄灭(使其内含10%左右的CO2),再放进37℃温箱中培养24~48h。36h后观察,见葡萄球菌菌落的周围长出卫星形状的细小菌落,初步确定为HPG。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动物接种:将病料或培养物接种于3只健康鸡的眶下窦内,接种后24~48h(但若病料中细菌含量较少时,潜伏期可能会延长至7d左右)试验鸡可出现鼻炎和面部肿胀等典型症状,与自然感染的鸡症状相同。
  三、诊断结果
  1.涂片镜检结果。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呈明显两极浓染,两端钝圆,红色散在、单个或成对排列的卵圆形小杆菌。
  2.分离培养结果。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出现不溶血、灰白色、露珠样、针尖大小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划线培养后,在葡萄球菌周围旺盛地生长发育,出现明显的卫星现象。根据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形态特性和培养特性,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流行病学,诊断该养鸡场流行的疫情可能为鸡传染性鼻炎。
  3.动物接种试验结果。接种动物后出现鼻炎和面部肿胀等典型症状,可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
  四、治疗
  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都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1.将出现临床症状的病鸡隔离饲养,对鸡舍和用具用0.3%过氧乙酸进行随时性消毒,对污染物和尸体无害化处理。
  2.用鼻冠康和强力霉素混合饮水,鼻冠康每袋200g,加水200kg;强力霉素纯粉每100g,加水500kg,连用3~5d,取得明显效果。
  3.泰乐佳饮水,每100g加水100kg,连用3~5d,疗效较好。用药期间为进一步补充营养,在饲料中增加投放复合维生素或速补14饮水,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五、小结
  1.发病原因。该鸡场发生IC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闷热、通风不良、技术设备不全面、没能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是该鸡场采用燃烧木屑维持舍内温度,所以舍内空气混浊并常有浓烟漂浮于屋顶。秋冬交替季节由于昼夜气温变化大,白天热,早晚冷,鸡群不适应突然的温度变化,抵抗力降低,抗应激能力差,最易引发呼吸道流行病。
  2.发病初期不易引起注意。在本病的发病初期,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者,由于病的损害仅表现为鼻腔流稀薄清液,不易引起注意,所以常常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能及时治疗,多数病鸡可以康复。
  3.防止耐药性产生。各种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对控制本病有效,但应注意HPG易产生耐药性,治疗中断后容易复发。所以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4.给药方法。该病一般选用磺胺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但要注意給药的方法,以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鸡传染性鼻炎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与饲料经消化道感染,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严重。鸡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营养不良可加重本病和延长病程,继发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可使病情加重,死亡增多。因此,应加强对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宋庆华.鸡传染性鼻炎诊疗与体会[J].中国畜禽种业.2017(05).
  [2]付正仙,杨德文,程均华,王进.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J].当代畜牧.2016(23).
其他文献
通过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等,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可减少和减轻病害发生,例如,瓜类等蔬菜作物的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在高于3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影响到学生语
摘 要: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影响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使得生猪养殖或加工人员存在感染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猪链球菌病的治疗,避免疾病对养殖行业及人员安全造成威胁。现阶段,猪链球菌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导致猪链球菌泛滥,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因此找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意义重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并探讨了猪链球菌病
近几年,在山西省长治市各级政府以及工作人员的协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写进了名特优新的目录当中.本文将结合其特点以及长治市发展优势出发,提出电子营销服务、提高产
11月10日,在MUJI HOTEL BEIJING聆听来自在东亚对街区营造有资深经验的建筑师/策划师棍原文生先生,以及日本研究“共享空间”的第一人建筑师猪熊纯先生与来自本地,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创新实践与设计跨界生活方式的CitylinX设计联城创始人贾蓉,深入探索城市青年共享生活方式的燕京里社区创始合伙人侯正华先生,致力于整合城市优质共享空间的ELSEWHERE创始人范阳先生一起探讨街区营造中的共
期刊
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这些问题只在少数学生身上存在,但高校育人是第一功能,如何有针对
我厂现有水泥生产线两条,一条φ3mx45m三级旋风预热器回转窑生产线和一条由两台φ2.75m×10m机立窑组成的生产线.机立窑生产线配套的生料系统所采用的是一台φ2.4mx13m中心传
1.虫害鼠害污染.虫害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鼠害不仅会造成饲料损失,还会造成饲料污染,传播疾病.
宜昌市夷陵区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宜昌大叶种”中发现的耐寒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品种.商品名宜邓寒.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