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先导的单元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f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孩子眼里的世界,往往都是很美好的,没有谎言,没有阴暗;而孩子眼里的体育运动,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阳光。这种孩子般天真的愉悦感受,来自于人类运动的天性,来自于运动本身积极向上、健康的本质。哪怕在他们的脚下是并不平整的跑道,在他们的手里玩着并不时尚的破旧体育器具,包括他们的身上还穿着 打满补丁的家常衣衫,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着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渴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在全国小学生阳光体育摄影展示活动
摘 要:随着“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的号召,体育教师如何理解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意义,如何设计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如何开发资源让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更简单、有趣和有效,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19:30-21:30,《体育教学》编辑部在读者QQ群开展了题为“寒暑假家庭体育作业”的热点话题微研讨。  关键词:寒暑假;家庭体育作业;意义;案例;资源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全阅读”体系下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教师应在读前、读中、读后等阶段,落实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上“共读”,习得阅读本领;与文本“共鸣”,养成阅读习惯;与作者“共写”,收获阅读成果。由此学生才有可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关键词】《呼兰河传》;“全阅读”体系;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关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选用了很多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怎样在这些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
关键词:密云区;檀营小学;满族;蒙古族;民族体育;全员运动会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6-0078-01  2018年5月25日,在北京市“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的指导下,北京市密云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召开了“让每个学生都精彩”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第一届民族体育全员运动会。  一首由马头琴演奏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将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烦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读中感知,那么我们该从哪
【摘 要】为落实“了解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一语文要素,教学《跳水》一课时,教师要对文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解析,明確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语和课后习题,梳理文章脉络,追溯人物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过程;内容理解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编排了《跳水》等三篇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怎样落实“了解
笔者平时比较喜欢看排球比赛 ,在比赛的过程中,教练可以请求“暂停”,一方面可以让队员获得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比赛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由此,笔者想到,在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向排球教练学习,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暂停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调整,而不是为了课堂的流畅性或者基于“时间关系”,任学生错误地学习下去。当然,这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那么,在课堂
【文本解读】  《花之歌》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和“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指向非常明确。  《花之歌》是一首凝练、隽永、富含哲理的散文诗,以“花”的口吻来叙述,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维、细腻的笔触,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可以说,表面是写花,但实际是写人。  教学时,教师要
【摘 要】应教育局规定,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然而,基于学生实际,汉语拼音的零起点教学存在一定困扰。对此,教师要反思日常教学,探索有效途径,以“玩”激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攻坚克难,夯实基础,培养兴趣。  【关键词】拼音;零起点教学;教学策略  应教育局规定,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然而,基于学生实际,汉语拼音
1988年春天,笔者执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课上完后,笔者问学生还有没有疑问,一位平时不很用心的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河蚌夹住了水鸟的嘴巴,它们还能开口说话吗?”真是一石激起干层浪!原本沉闷的课堂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立即分成两派,有的认为确实不能说话,应该将“说”改成“想”;有的认为寓言是假的,开口说话也可以,否则对方就听不到各自的想法了。课后,笔者让语文课代表执笔,将大家的讨论情况写成《给编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