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乌拉特人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拉特人婚礼过程中有一条规矩:新郎必须戴帽子。更有趣的是,按照乌拉特婚礼的风俗,新媳妇到婆家之后,婆婆要给她起一个新名字。
  到乌拉特人家里做客,就要毫不客气地饱餐畅饮,这样主人才会格外高兴,才会觉得你这个客人“够朋友”。
  当我们用心倾听一曲乌拉特民歌,犹如站在苍茫的草原上向大自然倾诉,这种艺术境界,被诸多音乐学家、歌唱家称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
  “能工巧匠”乌拉特部独具风情的草原婚俗
  乌拉特部的祖先,原本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一带,他们善于制造枪炮和各种器皿,被成吉思汗封为“乌拉特部”,意为“能工巧匠”。清朝中期,乌拉特部在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世孙布尔海的带领下,迁移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清顺治年间,政府以封赏的方式,将河套北部,阴山及其所属的狼山、支脉乌拉山等地分给了乌拉特部,并改编为乌拉特前、中、后三旗。随着部落的迁徙,乌拉特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阴山南北的草原上,并与兼容并包的河套文化发生碰撞、融合,为河套文化增添了一抹异彩。
  如今的乌拉特人延续了蒙古的传统生活,也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例如在婚姻活动中,就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习俗。
  通过最初的接触,在男女双方家庭同意亲事之后,媒人就会领着男子及其长辈,带着礼品到女方家订婚。订婚时带的礼品很有讲究,根据需要和贫富而定,富者可带羊乌叉(整羊背子)、哈达、白酒等,一般人家就带一套茶礼,即哈达、4块原油饼、一块砖茶、若干瓶白酒。茶礼是代替羊乌叉的,同样属于“重礼”,4块油饼代替4条羊腿,砖茶代替羊背子。
  到了良辰吉日,娶亲队伍启程时,男方唱起“辞行曲”,新娘在伴娘的照应下,告别双亲和家人,依依惜别。一般情况下,娶亲队伍要在7~9点之间回到男方家中,最晚不能超过10点。而从女方家到男方家的途中,并不是只顾赶路,还要上演热闹的追逐、戏斗场面,如击镫、抢帽等活动。由此,在婚俗上还产生了一条规矩:新郎必须戴帽子。更有趣的是,按照乌拉特婚礼的风俗,新媳妇到婆家之后,婆婆要给她起一个新名字。
  当然,最重要的仪式还是举行婚礼。在乌拉特婚礼中,男方必须专门聘请歌手来演唱婚礼歌曲——律歌,为婚礼烘托热闹、喜庆的氛围,所唱歌曲曲目和顺序都有规定,不能颠倒也不能随意更改,这些歌曲,都是梅力更活佛创作的(梅力更活佛是18世纪的音乐家)。在婚礼中,一般人家唱9首歌就可以了,大家族可以唱18首或更多,如果全部唱完,能持续三天三夜。
  乌拉特人招待朋友的美食,大多与羊有关。乌拉特草原的生态环境极为优越,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羊群逐水草而牧,因此有人戏称“草原上的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唱的是爬山调,跳的是“迪斯科”——这里的羊肉是驰名全国的优质肉食品牌。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乌拉特人,在招待宾客的宴席上,一定少不了羊肉,特别是在宴请尊贵的客人、喜庆酒会以及祭奠摆供时,为了表示尊敬和隆重,往往要摆全羊席:以烤全羊压桌,再配上以羊肉及羊内脏烹饪制作的各种冷热菜肴。在当地人的生活中,烤全羊是接待贵重客人的一道名菜,它色、香、味、形俱佳,别有一番风味。席间,主人先以膝下地,高举酒杯,唱起劝酒祝饮的蒙古族民歌,直到客人接杯畅饮,方才罢休。
  在适宜的场合,还有机会品尝到乌拉特人的另一种美食——石头烤肉。据说石头烤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征战连年的成吉思汗时代。在一次围猎宿营时,成吉思汗看到士兵们架在篝火上的肉被熏得焦黑,难以下咽。他灵机一动,取来一个士兵的铁盔放到篝火上,拔出腰刀,把猎来的黄羊切成肉片贴在铁盔上。不一会儿,铁盔上的肉片被烤得外焦里嫩,一种绝妙的美食就此诞生。士兵们见状纷纷效仿,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烤肉方式逐渐传播开来。后来,人们发现了用石头代替钢板来传热的新窍门,因此演变出极具特色的“石头烤肉”,并以石锅作为烹饪器具。时至今日,在石头烤肉上餐桌之前,乌拉特人会从石锅中取出一块油腻、滚烫的石头,在手上来回翻动一阵之后,又传递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意为“传递温暖和丰硕”。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大口吃肉,怎能少得了大口喝酒的豪爽呢。酒是深刻展现乌拉特人豪迈、粗犷性格的“灵魂之水”,在设宴欢迎客人时,他们总是要斟满酒杯,捧出洁白的哈达,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让人们领略以酒寄情、以歌结友的草原情怀。老舍先生曾于1961年在内蒙古写下这样一首诗:“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用奶酒、手扒肉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蒙古族真诚、豪爽的酒文化。   不但如此,酒也是乌拉特人表达礼仪的必备品,祭敖包、祭奠、婚丧、得子、寿诞时必有酒;酒还是相聚喜庆场合必不可少的饮品,故人重逢、宾客造访、家人团聚,都以酒来表达情谊;饮酒和敬酒也体现了蒙古族传统的尊老敬长美德,每逢酒席,年轻人都要给长辈敬酒,并须用双手敬献,把酒作为礼物赠送时,只送给长辈。
  《鸿雁》是乌拉特草原民歌的经典曲目之一,伴随着凄婉的歌声,我们仿佛回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感受到了在草原上空久久徘徊的大雁留恋不舍的情怀。草原是鸿雁的家乡,也是乌拉特人的家乡,这首歌把乌拉特人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表现得荡气回肠,优美动人,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乌拉特人豪迈奔放、坚韧不屈的性格。这首歌旋律如泣如诉、简练悠扬,除了草原的粗犷、苍劲和辽远,思乡之情更为歌曲平添了几许淡淡的忧伤。
  其他民歌,诸如《三福》、《赛勒泉》、《乌拉特旗礼德美》、《辽阔美丽的杭盖》、《三匹枣骝马》等脍炙人口的民歌,也一直在草原上传唱,这些曼妙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就像春风细雨滋润着辽阔的草原,滋润着乌拉特人的生活。当我们用心倾听一曲乌拉特民歌,犹如站在苍茫的草原上向大自然倾诉,这种艺术境界,被诸多音乐学家、歌唱家称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听到乌拉特民歌,就会感悟到那份独有的力量——激越、振奋、自由、向上……
其他文献
从地理上来说,先有永嘉郡,后来才设置温州。从精神上来说,“永嘉学派”是温州地域文化的基础,是后世温州人好经商、敢于闯荡世界的精神支柱。  对于楠溪江沿岸的居民来说,佛像木雕并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他们的精神的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每当黄昏来临,渔翁们便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撑一支长蒿,乘着竹筏,带着鸬鹚前往江水深处。待到夜幕四垂、星光点点,渔翁们在竹筏上点上渔灯,鸬鹚捕鱼的大幕徐徐拉开……  
【摘要】2020年上半年,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按照昆山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我校科学合理地制订阶段性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努力实现学生在家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笔者利用微课、腾讯课堂等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在线学习。本文以译林版7A Unit4 “Finding your way ”中的Reading课时为例,分析如何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实现网络与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网络线上
2008年,俄罗斯野生动物摄影师尼古拉·索特斯科夫在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上,拍摄到了一种长相奇特的昆虫,它们看上去根本不像地球上的生物。索特斯科夫说,“它们的脖子是身体的好几倍长,就像长颈鹿的脖子一样!”索特斯科夫随后又把拍摄到的昆虫照片放到网上,经动物学家确认后证实,他所拍摄到的这种昆虫,此前的确没有被人类发现过,他是第一个拍到实体的人。  根据这种昆虫的长相特点,动物学家给它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课堂提问技巧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英语;作用与策略  【作者简介】周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中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常见的互动就是提问。课堂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是一门语言艺术。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
呼和浩特市内,有数不清的奶茶店。单拿著名的“格日勒阿妈奶茶”来说,一杯看似简单的奶茶,竟也需要7道工序。  莜面颜色偏褐色,有味香、筋道的特点。从生的莜麦变为熟的莜面,需要经历“三次生三次熟”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三生三熟”。  呼和浩特的羊杂碎遍布大街小巷,十家饭店中八家都有这道菜。羊杂碎主要包括羊的五脏六腑和头蹄,一定要新鲜,否则根本没有嚼头。  一提到内蒙古,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必定是一望
【摘要】目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的差异性与教学进度一致性教学评价一刀切的矛盾,这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如何在不打破班级教学体系的同时,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必备课题。本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选取新疆喀什市某中学八年级的一个班作为实验对象,将学生分层以后,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作业、教学评价价五个方面开展隐性分层阅读教学实验,探索隐性分层教学
当贝加尔湖完全冰封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冰雪王国。然而,随着昼夜温差变大,有的冰层会突然崩裂,如果此时有车辆或行人经过,后果将不堪设想。  奥利洪岛上居住着布里亚特人,他们信奉萨满教,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会在萨满岩洞穴附近的树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垒起一些石头,以此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关于贝加尔湖,不仅流传着远古的传说,还有充满科幻色彩的离奇故事:不明飞行物曾在这里频频出没,许多船只毫无声
条子泥滩涂湿地是候鸟迁徙中重要的驿站,然而,正在開展的围垦项目却使大量自然滩涂丧失,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可能直接导致一些物种毁灭。  沦为“盘中餐”,不仅是千年鸟道上的候鸟,在云南、贵州、四川以及两广地区,候鸟们都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厄运。  白鸟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进鸟退”,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不得不将白头硬尾鸭从中国的鸟种名单中除去。候鸟迁徒的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
桃渚古城是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台州大捷”的地方。尽管饱经战火,却依然保持着秀美的景色,不但有“桃江十三渚”的田园风光,还有8000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珊瑚岩群,以及中国古代最具佛性的灯塔……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海边,有一座因为海防而兴起的古城——桃渚古城。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位置险要。曾经,大明皇帝朱元璋在这里修建卫所,巩固海防。当倭寇进攻时,名将戚继光在这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台州大捷”,从
【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文素质,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与其英语输出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理工类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基于所在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内容安排与复合型任务设计方面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培养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输出能力;英语教学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