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事。尤其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见识不广,学生课外书少,能有让学生阅读的东西太少了。
  【关键词】作文仿写学写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事。尤其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见识不广,学生课外书少,能有让学生阅读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低、基本能力差,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以及社会需要,相差很远,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写、仿写,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积累的词汇较少,好词佳句背的少。因此,平时我让他们把课文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勾出来,然后背记下来。还鼓励他们多摘抄优秀刊物中的好词佳句。这样,他们写作文时可套用上。再多看一些优秀范文,看得多了,就学写,仿写。慢慢的他们就掌握了写作的步骤和方法。
  小学生之所以作文能力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感到作文的众多要求束缚着自己,对作文不感兴趣,厌恶作文。因此,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需要减少作文的束缚,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学习兴趣。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活动,学困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写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接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写作实践活动中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还强调学生“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待学生要减少写作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束缚,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允许他们使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表达,平时教师要多给学生读一些范文。凡是能传达个体的思想、意识、目的,都可以称为作文。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写作中,只要能做到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教师要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泛的写作氛围,消除学困生写作的压抑和畏惧心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文就是写生活。教师要贴近学困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学困生打开封闭的门扉,让作文与生活接轨,让作文充满生活气息,素材来源于生活,让他们不要把作文想象得太难。针对学困生写作文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这一通病,教师要让他们从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中去寻找素材,激发他们把看到的境和想到的情急于写出来,进而活跃思维,启迪智慧,从而培养了学困生的写作兴趣,以情入境。
  二、对学生的作文,多鼓励,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多表扬,发现他的文章优点,及时表扬,增强他的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如,我班有这样一名学生,平时作业上错别字很多,考试成绩很差,因此他在班里很自卑。但我平时经常鼓励他。他的作文虽错字很多,但优点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就在全班面前读他的作文,并且表扬他的作文好在哪里,并建议他如果再加上几个优美词汇就会更好。这样一来,他对自己有了自信,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这样一来,学困生对作文的畏惧就会逐渐地消失。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体会。学困生作文中的言之无序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阅读量少,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将读和写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学困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汇,储备写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阅读指导,教师主要是要通过课内阅读进行的。这要靠教师在教学中用自己的情感结合作品的情感设计导语,去拨动学困生的心弦,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深入到文章的深处,激荡起胸中的情感,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心体会作者描写这个场面的感情,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阅读又是模仿的基础,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在指导好学困生阅读的基础上,选择部分精短的文章模仿作文或进行改写式作文,把他们的作文从仿造阶段逐步引导到创造阶段,提高其创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创造思维奠定基础。
  三、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教师要从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因人而定目标,充分考虑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语文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推进,因材施教。根据语文学困生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的实际,对他们采用不同的写作指导和写作要求,从而逐步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
  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先对本次写作课的基本要求和指导进行讲解。询问和观察学困生的反应,确定出学困生对此作文主题的把握情况。然后,把对学困生的写作指导分成三个层次:对于语文学习略微困难的学生,基本上放手让自己走,着重激励他们创新。在选材、立意、写法等方面加以指导,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可以直接让他们当堂作文;对于语文学习比较困难的
  学生,即教师要“搀”着走,他们会有些想法,但不会组织作文结构。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简要的题纲式的指导,要帮助他们理解题意,理清层次,然后让他们当堂作文;对于语文学习十分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会仍感到无话可写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一篇范文,让他们模拟写作。
  参考文献
  [1]《少年素质教育报》
其他文献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培养人们能力,锻炼人们思维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首先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出发,然后探究现在高中哲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最后从开创好的开端端正学生态度、回归生活感悟哲学魅力,创设和谐环境启迪哲学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阐述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词】哲学智慧和谐环境优化教学过程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任
【摘要】文章旨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良好的學习氛围是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前提;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中应提倡、鼓励、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让学生敢问、善问,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落实,个性得到了强化;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教材,通过自我建构,评价情节,评价观点,评价语言等,来引发思维异化,展现新认识,让孩子们彰显个性,充满个性地自主学习。  【关键
【摘要】随着教育革新的不断加深,“生活化”教育模式得以实现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样的,在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育中,“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受到重视,并且是把“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带到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重视对人的培养,要立足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生活化  当前中国教育模式存在很多不合理,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寻求教育的革新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