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的研究综述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心理学(school pshology) 是将基础心理学提供的理论转化为技术,以求解决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本文从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和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校心理学 心理评估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88-01
  
   一、学校心理学的产生
   学校心理学是将基础心理学提供的理论转化为技术,以求解决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学校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其产生和发展源于当时的社会需求和学校的教育实践[1]。
   临床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莱特纳·魏特默(Lightner Witmer)被认为是最早的学校心理学实践者。1896年,魏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第一家临床心理诊所,同时他还创立了一个医院模式的学校俄勒岗学校,专门诊断智力落后、心理残疾的儿童[2]。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与医生、社会工作者、教师和家长相配合,来解决儿童的问题,同时强调让教师来矫正儿童。这些观点标志着教育治疗的开端,因此魏特默又被称为“学校心理学之父”。
  其后,有“学校心理学家”第一人之称的格赛尔(Arnold.Gesell)继续并推进了魏特默的实践活动。1915 年,格赛尔在康涅狄格州被聘请为学校心理学家,对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并以此为依据对特殊儿童进行能力分班,让学校对其实施特殊教育。由此,学校心理学产生并开始发展。格赛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学校心理学家头衔的人[3]。
  二、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处于暂时停滞阶段,但是二战之后,由于美国进入了“生育高峰”阶段,儿童人数的增加促使了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前的学校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于是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大,这就使得美国学校急需各方面的心理学服务。
   1945年,美国心理学会重组,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分会(第十六分会)的形式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这标志着学校心心理学的独立,推动着学校心理学的迅速发展。
   1954年8月APA在塞耶召开会议,确定了学校心理学家的作用、资格和培训标准。会议认为学校心理学家应发挥5个方面的作用:(1)评定和解释儿童智力、社会和情绪发展;(2)帮助鉴别特殊儿童,与其他专家协作开发个别化教程;(3)发展有利于全体儿童学习与适应的方法;(4)鼓励和发起科研,解释解决学校间题的科研成果;(5)诊断教育和个人问题,提出补救方案。会议还确定了博士和非博士两种人才培养标准,并认为只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有资格做“学校心理学家”。塞耶会议是学校心理学发展的一块里程碑,它让学校心理学家第一次有了关于自身作用与培训方式的统一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心理学家的地位。
   在这些组织的推动下,学校心理学发展迅速,一些专业的期刊杂志开始出现,如《学校心理学杂志》,《学校中的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评沦》等,而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也日渐科学化和技术化,心理学服务的水平有明显提高。
   1969年,美国职业心理学评估理事会终于同意颁发学校心理学文凭。这标志着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了全国性的认可。1969年,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全美学校心理学家协会”也成立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校心理学者除了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以外,还做了大量的深入实际的工作。他们深入到教育现场实地观察学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儿童”,制定出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援助的教育计划,甚至参与到整个学校教育改革计划当中。这些理论联系实践的活动为学校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校心理学的组织日趋完善。学校心理分会和全美学校心理学家协会开始合作,许多全国性例会、全国基金会、各级学校心理学服务组织等都相继建立起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心理学服务组织机构。这时,学校心理学家也开始走进高校,各个学及其校区都聘有学校心理学家。
   总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学校心理学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沦体系,法律化、正规化的完善的服务体系。
   三、国内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中国教育心理学分会”这标志着关于学校系统的心理学研究的开始。80年代初期,随着国外工业心理学的发展,学校管理心理学诞生了并致力于学校领导行为和教师动机的研究。1981年,我国的第一本与学校心理学相关的书《学校心理学》出版,这本书有效地提供了与中小学学校教学和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1993年10月,中国心理学会执行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学校管理心理学分会”改为“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着手进行学校心理学的建立和建设工作,从此拉开了我国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序幕。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咨询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问题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的辅导、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咨询、行为问题咨询、生涯心理辅导六大方面。
   我国现从事有关学校心理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需要。当前有关学校心理学的工作主要依赖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儿科临床医生、精神科医生、以及普通和特殊教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杨玲,赵国军主编.学校心理学[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2]苗素莲.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J].心理学探新,1999,19(69):36-41
  [3]林崇德,魏运华.试论学校心理学的未来趋势[J].教育研究,2001(9):36-41
其他文献
摘 要: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在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医学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这一问题更加显得突出和重要。本文就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方面的管理运行体制、投入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  关键词: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非直管附属医院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82-02    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医院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33-01     高考试卷中,物理力学部分大概要占到该科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力学部分的重头戏在能量、动量的综合应用,皮带传输物体的问题,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正确分析皮带传输的力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很好的途径,我认为在分析皮带传输过程中,判断物体相对皮带的运动或运动
摘 要: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其心理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两个案例表明:采用人性化心理疏导的模式进行教育开导,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人性化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89-02     近年来,高校扩招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使贫困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身处贫困山区的他们要用这来之
摘 要:班级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经过一段时期的班级生活,由班集体中的全体成员在班级这个独特的空间中所共同认可的并能满足班级成员发展需要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它可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班级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班级文化生成的最初原型是学生群体内部的同化,教育活动则是其形成的动力,师生之间的
摘 要: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的一种新途径,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效率高等特点,能有效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某些难题。本文介绍了团体辅导的基本特点,论述了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并结合实践阐述了团体辅导的具体实施阶段。  关键词:团体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093-01     团体辅导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