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普惠金融是精准扶贫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对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样本期内,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全国均值以及各省市的测度值均在缓慢增长,但总体水平较低,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第二,贫困程度具有持续性,前一期的贫困程度对本期具有显著影响;东中西三大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有明显差异,普惠金融在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最明显,中部次之,东部不显著。第三,居民受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范围内植被物候发生了显著变化,而目前针对不同植被分区类型下(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森林草原区、落叶栎林区、落叶栎林亚区)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季节性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尚少。因此基于MODIS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MODIS NDVI:MOD13Q1)数据、中国植被区划数据及135个气象站点插值数据,利用Sen′s斜率估计、Hurst指数和高阶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黄土高原200
探究行人行为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我国交通安全的重要内容。诸多研究表明,行人人格特质是影响其交通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冲动性与感觉寻求、利他主义、大五人格、从众、无规范感、愤怒等人格特质不仅对行人行为具有预测作用,也与行人交通事故卷入率密切相关,但既往研究对这些特质如何影响行人行为以及交通事故发生的心理机制的探讨并不深入。通过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唤醒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风险平衡理论可以全面系统地解释这些人格特质对行人行为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