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感恩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nay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颂德学校是在2006年4月端州区委、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区基础教育学位紧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而组织开展“心系教育,爱满校园”大型募捐活动筹建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广大市民一片爱心,共筹捐款达1400多万元。为纪念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的德行义举,区委、区政府把用捐款建设的学校命名为“颂德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校园“德”文化建设,让学生以“崇德”修其志,以“颂美”雅其身,以“感恩”善其行,取得良好成效。
   一、彰显文化建设特色的硬环境
   学校通过加强对静态校园文化的一系列建构,形成一个有机的、鲜活的“德”文化体系,力求科学合理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1.百德交映——多角度的德文化呈递,使全体师生时刻得到德思想的浸润。百德堂,天花板由百种“德”的字体组成,让学生一入百德堂就直观地感受到“德”文化;宣德台,学校的升旗讲话,各类大型活动都在宣德台举行;八德影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朱底鎏金大字更彰显出众德之厚重;“铭德园”“育德楼”“正德楼”与百德堂遥相呼应,汇成学校“德”文化中轴线。
   2.感恩长廊——更加全面诠释学校“立德·感恩”的教育理念。感恩长廊既展示古今中外的感恩实例,也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感恩理念的具体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完整地呈现在校园。
   3.博览书角——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室、黑板报、电子屏、宣传栏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社团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二、突出校园文化和谐氛围的软环境
  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为学校校园“德”文化教育提供了落脚点,学校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丰富了学校“德”文化,将其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
   1.确立“立德·感恩”的思想形式体系。邀请专家结合学校实际撰写《颂德赋》,在“全国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中,让学生在千人诵读中感受颂德学校蕴含的“德”文化底蕴。
   2.以“立德·感恩”为核心,构建系列校本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大力宣扬以“崇德”修其志,以“颂美”雅其身,以“感恩”善其行。
   (1)“崇德”篇。课程包括: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公民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良好素养的好公民;生命教育。
   七年级开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会感恩生活,感恩自我;八年级开展消防知识和防溺水知识培训。
   (2)“颂美”篇。课程包括: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君子、淑女;青春期教育,我的青春我做主;阳光心态与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拥有阳光、自信的心态及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
   七年级开展我就是我(自我意识);八年级开展学并快乐着(学习品质);九年级开展“考试焦虑”我不怕(备考焦虑)和架起沟通的桥梁(人际交往)。
   (3)“感恩”篇。课程包括:八德文化教育,“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教育;爱家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考冲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年级开展肇庆风景名胜;八年级开展肇庆美食汇;九年级开展肇庆名人录。
   3.开设百德讲坛。在学校中,由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色与知识拓展,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设计一节讲座课程,形成百德講坛;每周开设四节百德讲坛,通过讲坛的形式,教育学生“立德·感恩”的内在含义。
   4.拓展学校文化外延,在假期中实践体验文化理念。学校以学科为载体,以“立德·感恩”为主线,在假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以下的一些活动:读文学经典《水浒传》,揣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介绍最感兴趣的一个或一组“数字”、由来及喜爱的原因;用英文写一封向国际友人推介家乡优美旅游景区的信;构思一个实验改进(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方案,等等。
   在历届颂德人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连续七年获区中考教学成绩达标一等奖殊荣。通过多年的打造,学校校园“德”文化建设成为了城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范例,作为成功的范例向周边市区学校进行经验介绍。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一、开展影视课程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是时代呼唤  2017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要“推动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让干部群众鼓足干劲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2017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提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
大观念理念下的单元设计是大单元设计,而这种大单元设计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所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不谋而合,目标都指向了核心素养。  一、单元名称与课时,即在多少时间内学习什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单元是传记类文言文单元,传主分别是蔺相如、苏武和张衡。笔者设定本单元名称是“为家国情怀点赞”,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联系粤教版语文必修一、二、四、五中的的第4单元点击链接文
为丰富校园生活,学校开设社团吸收兴趣喜好相近的学生参加,让学生广识朋友,丰富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参加音乐类社团,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节奏掌控能力;参加体育类社团,增强体质。而“星动”动漫社,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让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一、以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设定科学的动漫课程   小学阶段动漫课程应侧重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的精神;动漫课程必需要注
导学案课堂模式能否高效实施取决于导学案的设计与课堂实施策略。导学案设计统一于备课组,课堂实施策略则与个人的教学设计有关。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整合课《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为例,谈谈我的导学案设计与课堂实施。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业评价标准,该课的目标设置为:目标1为通过阅读教材和我国资源的数据表,描述我国的资源现状。目标2为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列举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说明我国
高中议论文写作与其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不如说是在写作中实现自我认同,只不过此认同是被动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情愿的。近些年来,我国的高中作文写作生态恶化,“虚假写作”层出不穷,假大空、政治小论文式的作文范式成为考场作文司空见惯的现象。此现象的原因浅层次地挖掘可归咎于学生的文风不正,“可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层,这是不可能单靠转变文风的呼吁可以根本解决的!”在荣维东看来,“要写出真实真情的文章,必须拥有或者
建立“三美”教研模式,推进美育区域均衡发展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为加强美育教学交流,引导广大美术教师进行美育、美学、美感课堂的研究,提高区域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推动学校美育特色发展,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广州市各区均围绕着“以美学涵养教师,以美育涵养学生”
2020年初,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并积极投入其中。面对疫情,我校秉承“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教育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合力下,把握“热点即资源,危机即契机,生活即教育”,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居家指导,通过线上研、云端学的形式提升专业素养。线上教学以全新的面貌,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实践活动为例,谈谈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孩子们回到熟悉校园求学的脚步,但没有阻隔孩子们求学的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贯彻落实深圳南山区教育局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简称南实集团)全体教职员工在集团党政班子带领下,积极行动,勇当先锋,落实“两手一起抓”工作,即一手抓好疫情防控,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确保全集团一万三千多名师生安全;一手立足教育本职岗位,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本工作室承担了对小学英语乡村骨干教师(下称“学员”)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任务。与来自5个乡镇的12位学员访谈中得知,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上进心,但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引,缺乏外出学习机会,教师们只能闭门造车,久而久之教学热情逐渐消退,个人专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缺乏有效提升专业能力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引导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力争成为“四有”好老师,已成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实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和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育工作。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坚定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激发其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期学生教育中去,成为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