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科学探究素养的实验装置改进探究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lcimer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33-03
  摘要 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的实验装置的进行改进,特别是从保温、安全操作方面进行探究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用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装置来开展实验,以期达到更佳的实验效果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关键词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改进 食物能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實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一个探究性实验。该实验能锻炼学生的多方面实验技能,如天平、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等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数值读取,同时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笔者通过对该实验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探究,以期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1实验思路的设计
  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人体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化学能会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从而被水吸收。水在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可以推算出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而每1g蛋白质或1g碳水化合物在身体内可产生4kcal能量,每1kcal相当于4.184kJ。在常态下1mL水每升高10℃需要吸收4.2J的能量。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燃烧食物引起水温升高来间接测出食物的能量。公式为:1g食物含有的能量(焦耳)=水的容积×温差×4.2÷食物的质量。
  2实验材料的选择
  有很多教材中都是选取花生和核桃。花生和核桃同属油料作物,含有能量差异不大,稍不小心就会使实验结果相反,有悖科学真理,因此笔者选择成本较低的花生做该实验。花生的种皮不易燃烧,所以实验中把花生的种皮剥掉,以达到花生快速燃烧,并且避免更多热量损耗的目的。由于改进装置前一般取1粒种子充分燃烧后,水温一般会在80~90℃,而在改进装置后燃烧1粒种子,水很快沸腾,而且温度继续上升。此时,已经不能使用常规温度计测量,为了降低水温的升高,在改进装置后,选用花生的一片子叶作为实验材料。本实验中用的是放置一年左右的饱满而干燥的花生,原因是放置这种花生的水分较低。
  通常使用解剖针扎入花生用打火机引燃,再去加热试管中的水。在花生燃烧过程中,花生常常有脱落现象,会影响测量结果,原因主要是解剖针没有垂直扎入2片子叶中,所以需要用解剖针垂直扎入子叶。
  3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
  用纸质材料容易被点燃,而玻璃材料不易剪裁,所以选择易拉罐。铝质易拉罐易剪裁处理,不会伤手,其拉环口恰好能将普通试管放入。空罐倒置后,将其底部突出部分以内全部剪去,周围尽量不留明显突起,然后在罐体1/3处剪出一个三角形空缺,当做炉门使用。
  实验中花生的燃烧物容易掉落桌面,同时也会损坏实验台。可将易拉罐从中部剪开,取其下部作底。
  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采用试管可避免锥形瓶直接炸裂,发生意外,还可以减少能量损耗。一般情况下,一粒种子燃烧一分钟就能将10mL水煮沸。若容积过大,不仅温度变化不明显,而且需要使用较大口径的试管,从而还需要对易拉罐拉环口进一步裁剪,所以量取容积为15mL的水。
  温度计不能直接接触试管瓶底,更不能待燃烧完全后再测水温,用橡胶塞打孔后将温度计固定在水层中部,同时试管瓶口部加橡胶塞也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花生种子在燃烧时,会向不同方向射出火苗,也会有小小的脂肪颗粒燃烧着向周围喷射。显然,这样的火苗释放的热量很难被测量记录。将使用解剖针扎入的花生用打火机引燃时,若转动着使花生全部开始燃烧,燃烧速度很快,其热量损耗的也就较多。若只是集中外焰点燃花生的一端,使其燃烧的较小火焰加热试管底部,待燃烧一半左右时,再转动解剖针,让另一端花生开始慢慢燃烧。这样处理的结果是花生燃烧时间较长,其热量损耗就会相应的减少。
  花生火焰熄灭,就开始读取温度计的水温数值误差比较大。因此要稍等几秒钟,待温度计内水银的膨胀细线末端不再上升(一般能升高5℃左右),再及时记录数据。并且第二次实验前应等温度计降下来(或换用新的温度计,以节省实验时间)。
  4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记录表(表1),并在探究过程中实时记录。
  5实验装置的探究过程
  直接用试管加热,用铁架台固定试管,用橡胶塞打孔后将温度计固定在水层中部。取一粒点燃花生种子,用解剖针垂直扎入2片子叶中,直接加热试管。重复至少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记作A组。
  选用铝质易拉罐,其拉环口恰好能将普通试管放入。空罐倒置后,将其底部突出部分以内全部剪去,周围尽量不留明显突起,然后在罐体1/3处剪出一个三角形空缺,当做炉门使用;易拉罐从中部剪开,取下部作底;试管用试管夹夹住。取一粒点燃花生种子,用解剖针垂直扎入2片子叶中,直接加热试管。重复至少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记作B组。
  用多层锡纸包裹在铝质易拉罐内层,底部也剪个三角形,取一粒点燃花生种子,用解剖针垂直扎入2片子叶中,直接加热试管。重复至少三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记作C组。
  用两个易拉罐做成简易装置。将一个直径较小的易拉罐罐口的部位彻底去掉,然后倒过来,罐底在上方,用剪刀在罐体三分之一处剪出一个三角形空缺。将另一个易拉罐底部突出部分以内全部剪去,周围尽量不留明显突起,然后将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中间填充泡沫(包装材料中可找到,也是简单易寻找的)连接处用胶带在外面巩固好。取一片点燃花生子叶,用解剖针垂直扎入其中,重复至少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记作D组。
  6实验结果及分析
  6.1实验结果
  将各组数据统计后,绘制成柱状图。
  6.2实验结果分析
  A组中,整粒种子燃烧时,集中燃烧而散发到周围空间的热量较多,直接加热试管的热量相对就少了,所以A组误差比较大。B组在罐内燃烧时,由于易拉罐的局部空间限制,热量散失相对较少,测量得到数值就较高些。C组中,用锡纸材料,一方面隔热效果好,减少热量散失;另一方面,近年来流行锡纸花甲,所以材料也很好找。不过,笔者所使用的锡纸的厚度更大,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效果更好。D组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虽然想过用泡沫剂,不过学生不易找材料就放弃了。
  本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重点应放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以及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步骤。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能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是一种粗略的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实验误差,因此对引起实验误差原因的分析应该是本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大致包括:一部分热能转化为光能、热传递引起的能量散失、燃烧不充分、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装置的设计、加热不均匀、读数不准确(天平精确度不高)等。实际上花生的能量值是12.47kJ/g。笔者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最后一种实验装置能量相对耗损最少,误差最小。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简单易行,不仅使实验更加接近真实值,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一些彼此间有联系的实验,开展主题式探究活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设计实验,在探究活动中寻求证据以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最后实现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关键词 生物学概念 主题式探究实验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生物学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知识的基本单元、生物学科的基石。生物学概念是对一类“生物学事实”
AQA是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TheAssessment and Quaiifications Alliance)的缩写,目前为英国三大颁证机构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AOA的考试种类有GCE、GCSE、GNVQ、VCE等。  普通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简称GCE),分为普通水平(Ordinary level,O水平)考试和高级水平(Adva
摘 要 介绍了“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教学范式提出的背景及活动模型,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对该范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  关键词 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 教学范式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信息量与思维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自主、互动的建构式学习。笔者等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的定义。但基因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所以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
“学生所需,即教之所在。”学生有疑惑、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倍关注、讲细讲透的地方。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有时课堂上也会出现“疑惑”层出不穷,教师应接不暇的情况。“人的生殖”这一课笔者就遇到了此种情况,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生殖”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太想知道人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这些问题是他们平时想过,但羞于问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教师要怎么办
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利用生命观念来认识生命世界和解释生命现象。动物的行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其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有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和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笔者以“动物的行为”一课为例,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第四节内容,前面几节内容都涉及生物的行为。但对于行为没有
摘要:诗人济慈出生于1795年的伦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拜伦和雪莱齐名。1821年,济慈身患重病不幸离世,年仅26岁。年少逝世的他却为世人留下宝贵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恩底弥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诗歌风格真挚、浪漫,细腻的表述下蕴含人间真性情。早在20世纪,济慈的诗歌就流传到中国。通过简述济慈诗作在中国的译介,介绍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并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济慈诗歌的中译
摘 要 阐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基于这四个维度,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巧妙结合生物学科知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积极尝试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今大学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学位论文是大学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揭示和分析现今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对近五年某高校优秀学位论文进行分析,从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三个方面對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学位论文 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
摘 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本节复习课中,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完成对本章所学知识的回顾,将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关键词 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