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阅读分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个部分,其中,自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连接了教读和课外阅读。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过程,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自读,学生可以将教读时了解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应用阅读技巧,这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的自读课上,教师往往无法落实“自读”这个概念,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为此,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形式,并对初中教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实现自读课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略
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提高,就能掌握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同时,核心素养中还包括价值观的培养,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极大的影响。自读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材料中包含的各种思想感情也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成型。因此,自读课堂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有很大的优势。
一、 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基本内容
自读课是教师通过恰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教读时学习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自己独立完成教材的阅读。在备课时,教师要先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为学生设置阅读目标,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思考。其次,教师还应该做到取舍有度,在紧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能够大胆放手,将主动权交还学生。在自读课上,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有多一半的时间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将监督阅读过程与引导学习思路融合在一起。同时,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应该侧重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阅读,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断调整引导方式,去掉教师过多的引导。
在自读课上,留给初中教师讲解的时间并不多,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指导性教学。因此,自读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发现并解答阻碍学生阅读进程的难题,还应就阅读过程主动与学生攀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思想碰撞。此外,自读课的教学特征还要求教师主动收集和分析课堂评价。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对自读课的感受和收集到的课堂评价,对之后的教学进行优化和改善。
二、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课中的体现包括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其中,阅读兴趣是第一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其放在优先的位置。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将实际的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这样也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多花费心思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研究发现,教学环境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正面的影响。为了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从自然环境的布置、精神氛围的熏陶出发,营造出满足初中学生需求的教学环境。
三、 基于自读课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
在以往的阅读学习中,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语文知识,阅读水平也不算特别低。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阅读方法的培养上多做文章。首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从阅读方法出发,选择一些侧重于阅读技巧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应该把握好材料的难度,多选择一些中难度的文章,如果文章难度太高,学生很可能读不懂文章,也就无法解決问题,而如果难度过低,学生就无法体会到更深层次的阅读技巧。当然,教材的难度也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评估,教师应该不断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此调整教材的难度。
此外,在选择阅读教材时,初中教师也要将学生的喜好考虑进去,尽量选择与学生的喜好有关联的教材,以便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自读课上乐于主动阅读。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想要利用自读课堂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贯彻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互动问答和合作探究这两种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将学生分组,再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后对所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探讨,最后与其他学生一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提问的环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会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阅读,也会明白如何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书信两封》时,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自读前,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并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通过讨论制定一个问题列表,例如“是不是真的有两封书信,两封书信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信?”“信里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组学生列举的问题进行检查,并通过引导性的语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改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要求、文章简介、文体特点等资料中提取问题,这样提取到的问题也更符合文章的内容。
(三)巧用阅读教材中的提示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读,自读教材增设了阅读提示部分,在每个文章的后面都存在阅读提示,其中对文章的独到之处都有提及,可以非常精准的引导学生调整阅读方向。例如在《雨的四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带大家分析阅读提示,分析其中暗含的线索,从而对阅读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比如阅读提示中写道:“优美的写景散文……细腻……灵动……如诗般的语言……容貌”……,‘性情’各异……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这些话语包含了许多信息,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将这段阅读提示中的关键词找出来,比如“写景散文”“细腻”“容貌”“性情”等,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文章的体裁为写景散文,描述的雨包含了四季,而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的细腻灵动等,“性情”“容貌”更有拟人化的可能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将描述每个季节的雨的句子找出来,进行对比学习,同时多关注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将其中优美,或者用到修辞的句子进行重点标注,分析其中的美。此外,许多阅读提示还会提及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课外阅读上,让学生从自读教材中发现课外读物,刺激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扩大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 (四)增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进行自读训练,也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核心素养的办法之一。为此,营造阅读氛围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初中教师可以利用物体营造出阅读环境,比如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类似图书室的元素,比如增设图书角、报纸杂志架、板报等,还可以将课桌重新排列,在分组阅读时,将组员的课桌放在一起,构建一个大的共用空间。除了在教室进行布置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阅读长廊,在长廊上分享一些阅读材料中发现的好的语句段落,或者学生的读后感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娱乐性的活动,从精神层面提高整个校园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师合作,定期组织一些面向全校的自读课相关活动或比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场阅读比赛,选择几组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学生利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分析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写出来,最后展示在阅读长廊上,由全校学生打分。
此外,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它使学生能够在课外自发进行阅读,是自读课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想要利用自读课,为学生培养出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变成“为自己量身打造阅读时间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材料中的思想感情,将阅读的意义提升到运用和表达上,让学生被阅读的魅力吸引,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自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同时阅读材料中包含的各类思想也非常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从这两方面来看,自读课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好选择。当然,想要有效的利用自读课,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多做尝试,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现状,为其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其次要将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最后利用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的学习掌握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邵继国.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84.
[2]俞小燕.圈放有法 精略相輔 取舍有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教学的实践和研究[J].课外语文,2019(28):137-138.
[3]白洁琼.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自读课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31):218-219.
[4]冯芳.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在自读课中的培养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2):164-165.
[5]黄丽娴.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理念的区域教师培训:谈语文科核心素养理念与行动[J].语文课内外,2020(3):131-133.
[6]崔婷婷.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自读文本中助读系统的运用:以《带上她的眼睛》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6):8-9.
作者简介:林锦图,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县火田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略
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提高,就能掌握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同时,核心素养中还包括价值观的培养,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极大的影响。自读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材料中包含的各种思想感情也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成型。因此,自读课堂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有很大的优势。
一、 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基本内容
自读课是教师通过恰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教读时学习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自己独立完成教材的阅读。在备课时,教师要先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为学生设置阅读目标,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思考。其次,教师还应该做到取舍有度,在紧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能够大胆放手,将主动权交还学生。在自读课上,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有多一半的时间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将监督阅读过程与引导学习思路融合在一起。同时,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应该侧重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阅读,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断调整引导方式,去掉教师过多的引导。
在自读课上,留给初中教师讲解的时间并不多,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指导性教学。因此,自读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发现并解答阻碍学生阅读进程的难题,还应就阅读过程主动与学生攀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思想碰撞。此外,自读课的教学特征还要求教师主动收集和分析课堂评价。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对自读课的感受和收集到的课堂评价,对之后的教学进行优化和改善。
二、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课中的体现包括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其中,阅读兴趣是第一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其放在优先的位置。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将实际的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这样也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多花费心思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研究发现,教学环境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正面的影响。为了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从自然环境的布置、精神氛围的熏陶出发,营造出满足初中学生需求的教学环境。
三、 基于自读课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
在以往的阅读学习中,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语文知识,阅读水平也不算特别低。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阅读方法的培养上多做文章。首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从阅读方法出发,选择一些侧重于阅读技巧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应该把握好材料的难度,多选择一些中难度的文章,如果文章难度太高,学生很可能读不懂文章,也就无法解決问题,而如果难度过低,学生就无法体会到更深层次的阅读技巧。当然,教材的难度也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评估,教师应该不断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此调整教材的难度。
此外,在选择阅读教材时,初中教师也要将学生的喜好考虑进去,尽量选择与学生的喜好有关联的教材,以便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自读课上乐于主动阅读。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想要利用自读课堂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贯彻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互动问答和合作探究这两种模式进行教学,首先将学生分组,再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后对所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探讨,最后与其他学生一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提问的环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会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带着哪些问题去阅读,也会明白如何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书信两封》时,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自读前,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并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通过讨论制定一个问题列表,例如“是不是真的有两封书信,两封书信是谁写的?”“为什么要写信?”“信里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组学生列举的问题进行检查,并通过引导性的语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改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要求、文章简介、文体特点等资料中提取问题,这样提取到的问题也更符合文章的内容。
(三)巧用阅读教材中的提示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读,自读教材增设了阅读提示部分,在每个文章的后面都存在阅读提示,其中对文章的独到之处都有提及,可以非常精准的引导学生调整阅读方向。例如在《雨的四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带大家分析阅读提示,分析其中暗含的线索,从而对阅读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比如阅读提示中写道:“优美的写景散文……细腻……灵动……如诗般的语言……容貌”……,‘性情’各异……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这些话语包含了许多信息,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将这段阅读提示中的关键词找出来,比如“写景散文”“细腻”“容貌”“性情”等,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文章的体裁为写景散文,描述的雨包含了四季,而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的细腻灵动等,“性情”“容貌”更有拟人化的可能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将描述每个季节的雨的句子找出来,进行对比学习,同时多关注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将其中优美,或者用到修辞的句子进行重点标注,分析其中的美。此外,许多阅读提示还会提及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课外阅读上,让学生从自读教材中发现课外读物,刺激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扩大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 (四)增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进行自读训练,也是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核心素养的办法之一。为此,营造阅读氛围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初中教师可以利用物体营造出阅读环境,比如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类似图书室的元素,比如增设图书角、报纸杂志架、板报等,还可以将课桌重新排列,在分组阅读时,将组员的课桌放在一起,构建一个大的共用空间。除了在教室进行布置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阅读长廊,在长廊上分享一些阅读材料中发现的好的语句段落,或者学生的读后感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娱乐性的活动,从精神层面提高整个校园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师合作,定期组织一些面向全校的自读课相关活动或比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场阅读比赛,选择几组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学生利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分析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将自己的分析过程写出来,最后展示在阅读长廊上,由全校学生打分。
此外,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它使学生能够在课外自发进行阅读,是自读课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想要利用自读课,为学生培养出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变成“为自己量身打造阅读时间表,并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材料中的思想感情,将阅读的意义提升到运用和表达上,让学生被阅读的魅力吸引,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自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同时阅读材料中包含的各类思想也非常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从这两方面来看,自读课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好选择。当然,想要有效的利用自读课,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多做尝试,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现状,为其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其次要将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最后利用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的学习掌握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邵继国.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84.
[2]俞小燕.圈放有法 精略相輔 取舍有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教学的实践和研究[J].课外语文,2019(28):137-138.
[3]白洁琼.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自读课教学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31):218-219.
[4]冯芳.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在自读课中的培养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2):164-165.
[5]黄丽娴.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理念的区域教师培训:谈语文科核心素养理念与行动[J].语文课内外,2020(3):131-133.
[6]崔婷婷.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自读文本中助读系统的运用:以《带上她的眼睛》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6):8-9.
作者简介:林锦图,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县火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