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脂、高盐摄入可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据有关调查证实,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问题。
饮食要清淡少盐,即不要太油腻、太咸,这就是低盐、低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成年人每日每人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或30克;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那么,是不是每天做到烹调油和食盐不超标,就是达到低盐、低脂了吗?专家对此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低盐的实质是限钠,钠的摄入量每日不高于2克。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低盐的实质是限钠。低盐确切地说应该是每天钠摄入量不超过2克,如把它换算成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为了达到限钠的指标,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低盐是指限钠,不仅仅是限制盐的摄入。应对含钠高的食物,如酱菜、酱豆腐、黄酱、泡菜、榨菜、松花蛋、海米、虾皮、咸面包、挂面、膨化食品、腌制食品、味精、酱油等引起注意,否则将失去限盐的意义。
(2)总量控制。每天针对食盐摄入应采取总量控制,如北京市有关部门发给各家各户量具,用量具量出每天的食盐量,每餐按量添加,这是一个很好的限盐办法。如果增加了含钠丰富的食物,就应该相应减少食盐的摄入,如10克黄酱相当于1克食盐,10克腐乳相当于0.6克食盐。
(3)适量加醋。在烹调菜肴时加少许醋,有助于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可减少食盐的用量。
(4)糖会掩盖咸味。烹调菜肴时应注意,如加糖会掩盖咸味,因为人的味觉是有误差的,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使用量具更为准确。
2.低脂实质是限制脂肪的数量和考虑质量。脂肪是人体必需八大营养素之一,其功能是为了提高和储备能量,参与构成人体组织成分,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还有助于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如果脂肪摄入不合理,也会给机体带来危害。
研究表明,“好脂肪”包括两个标准:一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高;二是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能过高。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往往伴有胆固醇过量,就会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脂肪酸还可以按空间结构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如果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水平升高可降低患冠心病的危险。
根据营养学理论,低脂实质包括两个含义:一是限制脂肪数量;二是考虑脂肪的质量,即保证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在合理范围,反式脂肪酸不超标。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使低脂达标:一是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这是减少烹调油用量的首选方法。二是坚持定量用油,总量控制。可将全家每天应食的烹调油盛入一量具内,炒菜用油均从该量具内取出,逐步养成控制油的习惯。三是减少猪、牛、羊等红肉(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摄入,可适当选食鸡、鸭、鹅三大家禽肉,以达到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能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温馨提醒:无论对于已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冠心病等慢性病人群,还是对于未患病的正常人群,都应该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尽管对于正常人群限盐、限脂不用那么严格,但至少应了解其意义,让头脑中有这种健康意识,这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此外,反式脂肪酸已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物中,如曲奇、酥脆饼干、煎炸食品等,虽目前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欧美,尚不足达到机体产生严重危害的程度,但为了健康也应尽可能少吃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饮食要清淡少盐,即不要太油腻、太咸,这就是低盐、低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成年人每日每人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或30克;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那么,是不是每天做到烹调油和食盐不超标,就是达到低盐、低脂了吗?专家对此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低盐的实质是限钠,钠的摄入量每日不高于2克。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低盐的实质是限钠。低盐确切地说应该是每天钠摄入量不超过2克,如把它换算成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为了达到限钠的指标,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低盐是指限钠,不仅仅是限制盐的摄入。应对含钠高的食物,如酱菜、酱豆腐、黄酱、泡菜、榨菜、松花蛋、海米、虾皮、咸面包、挂面、膨化食品、腌制食品、味精、酱油等引起注意,否则将失去限盐的意义。
(2)总量控制。每天针对食盐摄入应采取总量控制,如北京市有关部门发给各家各户量具,用量具量出每天的食盐量,每餐按量添加,这是一个很好的限盐办法。如果增加了含钠丰富的食物,就应该相应减少食盐的摄入,如10克黄酱相当于1克食盐,10克腐乳相当于0.6克食盐。
(3)适量加醋。在烹调菜肴时加少许醋,有助于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可减少食盐的用量。
(4)糖会掩盖咸味。烹调菜肴时应注意,如加糖会掩盖咸味,因为人的味觉是有误差的,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应使用量具更为准确。
2.低脂实质是限制脂肪的数量和考虑质量。脂肪是人体必需八大营养素之一,其功能是为了提高和储备能量,参与构成人体组织成分,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还有助于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如果脂肪摄入不合理,也会给机体带来危害。
研究表明,“好脂肪”包括两个标准:一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高;二是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能过高。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往往伴有胆固醇过量,就会增加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脂肪酸还可以按空间结构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如果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水平升高可降低患冠心病的危险。
根据营养学理论,低脂实质包括两个含义:一是限制脂肪数量;二是考虑脂肪的质量,即保证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在合理范围,反式脂肪酸不超标。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使低脂达标:一是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焖、水滑熘、拌、急火快炒等;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这是减少烹调油用量的首选方法。二是坚持定量用油,总量控制。可将全家每天应食的烹调油盛入一量具内,炒菜用油均从该量具内取出,逐步养成控制油的习惯。三是减少猪、牛、羊等红肉(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摄入,可适当选食鸡、鸭、鹅三大家禽肉,以达到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能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温馨提醒:无论对于已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冠心病等慢性病人群,还是对于未患病的正常人群,都应该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尽管对于正常人群限盐、限脂不用那么严格,但至少应了解其意义,让头脑中有这种健康意识,这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此外,反式脂肪酸已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物中,如曲奇、酥脆饼干、煎炸食品等,虽目前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低于欧美,尚不足达到机体产生严重危害的程度,但为了健康也应尽可能少吃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