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我发现用普通漏斗灌装液体时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1.用漏斗给开水瓶灌开水时,若冲得急热水瓶中的空气就会从漏斗口冲出,同时把热水冲喷到外面,很不安全。
2.灌装液体时不能把液体中的杂质滤去。
3.若不小心往漏斗中倒的液体太多(超过灌装液体容器的容量)时,则使液体外溢,造成液体流失和浪费。
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呢?为此我买回了两个大小不同的漏斗进行了研究:寻找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反复研究中,便设计出了可控过滤漏斗。
可控过滤漏斗由普通漏斗改造而成:一是在普通漏斗容体的底部设置了一个过滤网;二是在普通漏斗的外壁设置了一条从引径底端到容体顶端边沿的半圆形凹槽;三是在普通漏斗引径底端设置了一个可控活塞,并在漏斗手柄处安装了一个控制夹,再用一根控制线的两端分别联接活塞和控制夹,形成控制系统(如图)。
可控过滤漏斗的使用方法与普通漏斗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使用时先把可控过滤漏斗引径从需灌液体的瓶口插入,再往漏斗的容体注入液体。但可控过滤漏斗比普通漏斗有如下一些优点:
1.因在漏斗的外壁设置了从引径底端到容体顶端的半圆形凹槽,因而当漏斗的引径插入瓶口时,引径和瓶口之间不再处处挤得无空隙,而是形成了一条空气通道,因而灌装液体(如开水)时,瓶子里的空气就不会像普通漏斗那样从引径内口冲出,而是从凹槽排出,这样就可避免因空气从引径口冲出而使液体喷飞。
2.因在漏斗容体的底部设置了一个过滤网,因而在盛装液体(如水果汁)时可同时滤去杂质,并起缓冲和防溅的作用。
3.因在漏斗引径底部设置了一个控制活塞,因而当瓶子里的液体灌到接触活塞底面后,活塞因液体的浮力而上浮,并堵住漏斗引径口,使漏斗容体中的液体不能再往瓶子里流,而是停留在漏斗容体中,从而确保给瓶子灌装液体时不会因不小心倒入漏斗中的液体不多而使液体从瓶口外溢。此时,用手捏住漏斗手柄中的控制夹,就可通过控制线拉紧活塞,确保提起漏斗时,漏斗中的液体也不会从引径口流出,这样可轻而易举地把漏斗中剩余的液体无流失地灌入其他瓶中,可省去用普通漏斗灌装液体时带来的诸多不便!正是由于对普通漏斗的三方面的改进,使可控过滤漏斗具有过滤、防外溢、防冲溅和安全可控等优点。
我还想在可控过滤漏斗中增加一项功能:当瓶中的液体接近灌满后就发声或发光,以此来报警,以提醒人们此时不要再往漏斗中注入液体。
(指导老师 张金保)
1.用漏斗给开水瓶灌开水时,若冲得急热水瓶中的空气就会从漏斗口冲出,同时把热水冲喷到外面,很不安全。
2.灌装液体时不能把液体中的杂质滤去。
3.若不小心往漏斗中倒的液体太多(超过灌装液体容器的容量)时,则使液体外溢,造成液体流失和浪费。
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呢?为此我买回了两个大小不同的漏斗进行了研究:寻找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反复研究中,便设计出了可控过滤漏斗。

可控过滤漏斗由普通漏斗改造而成:一是在普通漏斗容体的底部设置了一个过滤网;二是在普通漏斗的外壁设置了一条从引径底端到容体顶端边沿的半圆形凹槽;三是在普通漏斗引径底端设置了一个可控活塞,并在漏斗手柄处安装了一个控制夹,再用一根控制线的两端分别联接活塞和控制夹,形成控制系统(如图)。
可控过滤漏斗的使用方法与普通漏斗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使用时先把可控过滤漏斗引径从需灌液体的瓶口插入,再往漏斗的容体注入液体。但可控过滤漏斗比普通漏斗有如下一些优点:
1.因在漏斗的外壁设置了从引径底端到容体顶端的半圆形凹槽,因而当漏斗的引径插入瓶口时,引径和瓶口之间不再处处挤得无空隙,而是形成了一条空气通道,因而灌装液体(如开水)时,瓶子里的空气就不会像普通漏斗那样从引径内口冲出,而是从凹槽排出,这样就可避免因空气从引径口冲出而使液体喷飞。
2.因在漏斗容体的底部设置了一个过滤网,因而在盛装液体(如水果汁)时可同时滤去杂质,并起缓冲和防溅的作用。
3.因在漏斗引径底部设置了一个控制活塞,因而当瓶子里的液体灌到接触活塞底面后,活塞因液体的浮力而上浮,并堵住漏斗引径口,使漏斗容体中的液体不能再往瓶子里流,而是停留在漏斗容体中,从而确保给瓶子灌装液体时不会因不小心倒入漏斗中的液体不多而使液体从瓶口外溢。此时,用手捏住漏斗手柄中的控制夹,就可通过控制线拉紧活塞,确保提起漏斗时,漏斗中的液体也不会从引径口流出,这样可轻而易举地把漏斗中剩余的液体无流失地灌入其他瓶中,可省去用普通漏斗灌装液体时带来的诸多不便!正是由于对普通漏斗的三方面的改进,使可控过滤漏斗具有过滤、防外溢、防冲溅和安全可控等优点。
我还想在可控过滤漏斗中增加一项功能:当瓶中的液体接近灌满后就发声或发光,以此来报警,以提醒人们此时不要再往漏斗中注入液体。
(指导老师 张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