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皮肤微循环结构改变研究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o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糖尿病足与非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微循环结构的比较,了解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微循环的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足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足患者29例( DFU组),非糖尿病患者19例( NDM组),取足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及抗体的免疫组化,对比两组患者足部皮肤真皮乳头层微循环结构的各项指标。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组比较,糖尿病足患者组足背部皮肤真皮乳头层面积增大[(1.6±0.5)×105比(1.1±0.4)×105μm2,t=3.5,P<0.05],但单位面积下真皮乳头个数减少[(63±18)比(90±30)个/mm2,t =4.05, P<0.05];真皮乳头内微血管密度降低[(109±34)比(161±40)条/mm2, t=4.81, P<0.05],但微血管外径增大[(23.9±2.8)比(21.9±3.2)μm, t=2.28, P<0.05];微血管内皮细胞密度[(320±150)比(563±212)个/mm2, t=4.65, P<0.05]和内皮细胞数量[(8.2±1.5)比(10.3±2.1)个, t=4.06, P<0.05]减少,但内皮细胞厚度增加[(4.0±0.4)比(3.2±0.3)μm, t=6.47,P<0.05];同时,血管VEGF表达减少(0.34±0.04比0.41±0.05, t=4.87, P<0.05)。结论足部皮肤真皮乳头层内微循环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在无机硒的测定过程中 ,Se(VI)还原为 Se(IV)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基质效应 ,本文采用加入浓的Na Cl溶液来消除基质效应 ,取得较好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 0 .0 9nmol/ L,对 Se(V
目的:评价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项目在颅内感染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细菌性脑膜炎、64例结核性脑膜炎、6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及6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第一次腰穿
目的重新评估幽门螺杆菌时代非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8年间54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79.6%)经过非手术治疗成功
目的:观察比较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柱状扩张球囊取石( EPBD)后放置鼻胆引流管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两组,21例给予内镜下柱状扩张球囊取石后放置鼻胆引流管(治疗组),1
目的比较2004年和2012年的糖尿病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溃疡特点、预后及住院费用。方法以统一的方法调查2004年全国10个省市14家三甲医院和2012年全国11个省市15家三甲医院住院糖尿病足病患者,包括病史、生化检查、足溃疡分类分期和预后及住院费用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有关数据,住院费用进行消费价格指数校正。结果2004、2012年糖尿病足病患者分别为386例、682例。2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瘦素( Leptin)、脂联素( adiponectin )水平,探讨瘦素、脂联素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 PCI)的预测价值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伴感染( DFI)患者溃疡表面无菌棉拭子擦拭取样与深部组织活检取样培养病原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病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产科子宫切除病例的病因及诊治过程。结果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早剥、粘连、植入、
目的探讨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斑块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比较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的80例维吾尔族、80例汉族冠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经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年龄、性别、地区以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