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分校的尴尬处境:第一,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教学楼相对陈旧,办学规模小,各种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如多媒体电脑室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图书室实验室设备设施添置相对滞后。其次,目前的分校都率属于中心学校,因此在师资配置上,往往容易成薄弱地带——师生比低,代课教师多,新老教师多。第三,学校参加区级层面较高层次的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各类竞赛机会不多,接受培养培训机会明显少于中心学校教师;同时由于目前分校大部分好的生源被中心学校吸纳走,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纷纷涌入分校学习,使分校的管理有了一定的难度。那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激活我们分校老师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自我提高,自我追求进步。
一. 向管理要效益,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当我们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时,作为师长的我们有否也在履行学校的一些制度呢?因此我们在教职工管理中响亮地提出要严抓落实,即“开会 不落实=零”、“布置工作 不检查=零”、“抓住不落实的人 追究不落实的事=落实”。在“职责明确,事有人管”的前提下,要求布置的工作要雷厉风行,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强调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在备课中重点突出备学生,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线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线。二是在课堂上重点突出精讲,讲学生不会的知识、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知识规律,真正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是布置作业时重点突出作业题的精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负担。
二. 凸显师本,优化环境
教师是“教之源”,“学之本”,只有教师队伍蓬勃向上,学生才会感受到那份热情,才会学得用心。因此如何为老师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尊重教师的人格。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设身处地的去洞察老师行为心理,无论教师做出什么样的举措,他都出于同样的目的,即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尊重教师个性的存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师本关注就要以此为出发点,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和创造的潜能;其二,尊重教师群体的存在。管理不是形式,不是居高临下,不是无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者,切忌在教师面前摆威风。“自己要说话,也要让别人说话,最好是大家合作”。
2、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重视终端绩效,忽视过程管理和人文关怀。事实上,我们分校教师工作负担特别重。由于师资少,因此我们每个教师每周至少16节课。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一着不让,环环到位,每天至少工作12~14个小时,才能完成分配的本职工作。我们强调的师本关注,就是要注重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对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对教师的劳动手段多样化应予以充分肯定,除了对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劳动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外。不能把目光只落在教师的工作终端——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不论教师工作绩效的多少,作用力的大小,只要他们尽职尽力,都应适时有度的鼓励,以激励和肯定教师的人生价值。
3、多关注教师的生活。因为教师工作的个体性,教育成效表现的滞后性,教师工作的难以计量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成效更多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自我激励。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竭尽全力,全方位的营造师本关注环境,首要的就是关怀教师的生活。每到季节转换,多到老教师中间嘘寒问暖,到单身教师中间询问工作和生活,到小家庭家中了解油米酱醋柴等情况。对各类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学校帮助的有关事宜应一一予以答复和落实,让教师们充分享受集体的温暖。
三、 注重教师的互动,提高教学能力
有了好教师,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这是一个基本共识。好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鉴于分校的现状,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把一直习以为常的“听评课”视作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规定每月每人进行一次家常课的展示在每个学期初就作为分校的一项工作重点被定了下来。在家常课后,利用中午休息、放学时间进行全员评课。首先上课教师陈述得失,听课教师依据观察记录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课,最后得出结论和改进建议。通过各个老师的互相听评课,每位老师都简洁迅速,真实有效地寻找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同时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各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理性审视隐藏在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这种方式的评价,细致深入,且针对性突出,不仅对上课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的驾驭能力,又给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促进了所有听课教师的专业提升,加快了教师们成长的步伐,使他们少走弯路。其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更获得了一个敢评、会评的机会。这种来源于课堂又回到课堂的做法,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大为提高。正是这种常态下、随时随地的已深入人心的教研氛围,使我校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四、 加强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更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
2、记学生问题。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的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另外,学生在课内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当时不一定能及时解决,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到课后去研究。
五、 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我们常常这样对学生说:老师是为了你好,你要理解老师啊!事实上,如果人与人之间如此容易互相理解,那教育未免也太简单了。况且,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了吗?哪个学生不知道上课说话不对,他之所以还说,我们认真分析过其中原因,
并在原因上下功夫了吗?我们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是否只是流于说教而没有让学生承担他能承担的责任呢?我们有没有对不同的学生说着千篇一律的话,却希望他们个个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很多时候,有些老师只考虑到我提供什么而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对学生并不缺少关爱,并想用关爱来换学生的感激,以为学生只要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现实却告诉我们,仅有关爱是不够的,教师教育学生应主要靠教育专业本领而不只是爱。我们是否应花时间想想:学生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不能产生效果?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心目中的快乐教师吧:有趣,幽默,有知识,上课从来不骂人;作业不要太多;从来不把副课拿走;下课能出去玩;上课面带微笑;批评带有幽默;哪个同学在某方面有特长,让他继续发展下去;不拖堂……这样的老师懂得用快乐来教学,本身也是快乐的。
六、 寻找自己成长的支点,不断地学习
教师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有什么理由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反倒停止学习了呢?我们为教师征订各类教学教育杂志,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多看报刊杂志,或上网浏览时事新闻;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的进修。努力把自己营造成一个博览群书,有着丰富内涵的师长。
一. 向管理要效益,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凝聚力强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制度一定是合理健全的。当我们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时,作为师长的我们有否也在履行学校的一些制度呢?因此我们在教职工管理中响亮地提出要严抓落实,即“开会 不落实=零”、“布置工作 不检查=零”、“抓住不落实的人 追究不落实的事=落实”。在“职责明确,事有人管”的前提下,要求布置的工作要雷厉风行,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强调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在备课中重点突出备学生,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线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线。二是在课堂上重点突出精讲,讲学生不会的知识、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知识规律,真正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是布置作业时重点突出作业题的精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负担。
二. 凸显师本,优化环境
教师是“教之源”,“学之本”,只有教师队伍蓬勃向上,学生才会感受到那份热情,才会学得用心。因此如何为老师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尊重教师的人格。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设身处地的去洞察老师行为心理,无论教师做出什么样的举措,他都出于同样的目的,即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尊重教师个性的存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需要、认知水平,师本关注就要以此为出发点,调动和发挥教师工作和创造的潜能;其二,尊重教师群体的存在。管理不是形式,不是居高临下,不是无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者,切忌在教师面前摆威风。“自己要说话,也要让别人说话,最好是大家合作”。
2、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重视终端绩效,忽视过程管理和人文关怀。事实上,我们分校教师工作负担特别重。由于师资少,因此我们每个教师每周至少16节课。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一着不让,环环到位,每天至少工作12~14个小时,才能完成分配的本职工作。我们强调的师本关注,就是要注重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对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对教师的劳动手段多样化应予以充分肯定,除了对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劳动予以严肃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外。不能把目光只落在教师的工作终端——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不论教师工作绩效的多少,作用力的大小,只要他们尽职尽力,都应适时有度的鼓励,以激励和肯定教师的人生价值。
3、多关注教师的生活。因为教师工作的个体性,教育成效表现的滞后性,教师工作的难以计量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成效更多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自我激励。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竭尽全力,全方位的营造师本关注环境,首要的就是关怀教师的生活。每到季节转换,多到老教师中间嘘寒问暖,到单身教师中间询问工作和生活,到小家庭家中了解油米酱醋柴等情况。对各类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学校帮助的有关事宜应一一予以答复和落实,让教师们充分享受集体的温暖。
三、 注重教师的互动,提高教学能力
有了好教师,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这是一个基本共识。好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鉴于分校的现状,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把一直习以为常的“听评课”视作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规定每月每人进行一次家常课的展示在每个学期初就作为分校的一项工作重点被定了下来。在家常课后,利用中午休息、放学时间进行全员评课。首先上课教师陈述得失,听课教师依据观察记录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课,最后得出结论和改进建议。通过各个老师的互相听评课,每位老师都简洁迅速,真实有效地寻找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同时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各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理性审视隐藏在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这种方式的评价,细致深入,且针对性突出,不仅对上课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的驾驭能力,又给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促进了所有听课教师的专业提升,加快了教师们成长的步伐,使他们少走弯路。其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更获得了一个敢评、会评的机会。这种来源于课堂又回到课堂的做法,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大为提高。正是这种常态下、随时随地的已深入人心的教研氛围,使我校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四、 加强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成为一种多向的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更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
2、记学生问题。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学生的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另外,学生在课内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当时不一定能及时解决,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到课后去研究。
五、 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我们常常这样对学生说:老师是为了你好,你要理解老师啊!事实上,如果人与人之间如此容易互相理解,那教育未免也太简单了。况且,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了吗?哪个学生不知道上课说话不对,他之所以还说,我们认真分析过其中原因,
并在原因上下功夫了吗?我们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是否只是流于说教而没有让学生承担他能承担的责任呢?我们有没有对不同的学生说着千篇一律的话,却希望他们个个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很多时候,有些老师只考虑到我提供什么而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对学生并不缺少关爱,并想用关爱来换学生的感激,以为学生只要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现实却告诉我们,仅有关爱是不够的,教师教育学生应主要靠教育专业本领而不只是爱。我们是否应花时间想想:学生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不能产生效果?
让我们来看看学生心目中的快乐教师吧:有趣,幽默,有知识,上课从来不骂人;作业不要太多;从来不把副课拿走;下课能出去玩;上课面带微笑;批评带有幽默;哪个同学在某方面有特长,让他继续发展下去;不拖堂……这样的老师懂得用快乐来教学,本身也是快乐的。
六、 寻找自己成长的支点,不断地学习
教师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有什么理由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反倒停止学习了呢?我们为教师征订各类教学教育杂志,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多看报刊杂志,或上网浏览时事新闻;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的进修。努力把自己营造成一个博览群书,有着丰富内涵的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