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一把解读叙事散文的金钥匙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lic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叙事散文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叙事散文,常常难以把握其内容意蕴。但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重视文眼的设置。而抓住叙事散文的文眼,就是找到一把解开叙事散文的钥匙。本文就文眼在梳理叙事散文的思路脉络、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感情、把握主题意蕴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举例阐述。
  【关键词】叙事散文;文眼;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叙事散文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借以抒情写意的散文。它具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但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十分重视文眼的设置。
  什么是文眼?文眼是文章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层次或内容主题的关键词句。它往往是一篇文章结构的关联点、内容的核心点、主题的凝聚点。就如能透视人的心灵的眼睛一样,透过文眼,可以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韵的律动,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
  文眼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一景一物。或在题目,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但不管怎样,它能起到照见全文、以“片言”役“众辞”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抓住了叙事散文的文眼,就找到了一把解开文章的思路脉络、人物形象、思想感情、主题意蕴的金钥匙。
  一、借助文眼,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
  散文的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文眼,是“神”的外在显现,具有衔接“形”的作用,即“形”紧紧围绕“神”选材和结构。因此,有些文眼是文章结构的枢纽,它贯穿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阅读叙事散文时借助“文眼”,可以较好地理清文章的层次和线索,把握行文脉络。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段中的“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是第一部分的点题之笔,第一部分都是由“乐”字展开。阅读时可以依此梳理出“我”在百草园所做的乐事:乐于赏玩百草园美丽的景物,乐于倾听神奇的故事,乐于娱玩有趣的捕鸟活动。同时这个“乐”字也关照了第二部分的内容,即与三味书屋乏味憋闷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比照关系:在百草园中可以自由自在地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而三味书屋虽可以玩着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之类的把戏,但必须偷偷进行,并且担心被责罚。写捕鸟一事,是与“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种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读书生活比照。写美女蛇的故事也与向先生询问何谓“怪哉”形成结构上的比照:美女蛇的故事在儿童的内心产生一种满足胜过恐惧的快感,满足了一个天真儿童的求知欲。可是当也是因为这种心理而去询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只能被面带怒气的先生呵斥而碰一鼻子灰。一个是可以在神秘的太空里畅想,一个是只要读书而不许有读书之外的好奇。两相比照中,一个突出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一个反映了死读书的枯燥,禁锢儿童的可恶。
  可见,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抓住“乐园”这一文眼,不仅能较好地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认识和把握文章比照式的结构特点,而且能抓住文章的要害,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借助文眼,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文眼”不仅是文章结构的枢纽,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些文章的文眼,能简洁凝练地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成为文章着力刻画和表现的中心点。
  例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开头“勤劳一生”高度概括了母亲的本质特征,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是该文的文眼。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翔实而又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的崇高品质。同时作者通过对母亲的歌颂,表达了对千千万万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歌颂,使母亲的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可见,阅读叙事散文,有时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
  三、借助文眼,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叙事散文的抒情,往往要有所依附,但也有自己的“喷发处”。这主要集中在文眼上。因此,文眼常常也是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抓手。
  例如,要理解杨绛的《老王》一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抓住文末“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一“文眼”,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愧怍”的原因和内涵。
  作者认为,虽然她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殘疾、生活贫困的老王,自感还是幸运的。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但作者回想起老王,感觉到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尤其是忽视了老王的精神诉求,没有平等地尊重他的人格,更没有发现他对我们那朴素真诚、无私无畏、不求回报的尊重和爱戴的美好人性,所以感到“愧怍”。杨绛的这一声真心的“愧怍”,是她对美好人性和真爱人间的强烈呼唤,从中也体现了她对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也表现了知识分子勇于反省的良知。
  散文的文眼,常常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是思想感情的凝集点。紧扣“文眼”细读课文,便能准确而迅速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借助文眼,把握文章的主题意蕴
  有些叙事散文的文眼就是文章主旨的凝聚点,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的闪光点,它能帮助读者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主题意蕴。
  比如阅读包利民的《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2014年孝感市中考试题),只要抓住题目“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这个文眼,深入阅读文章,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注意文末“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这个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句,文章的中心主题就不难理解:文章通过叙述“我”的一次经历,告诉我们,生命中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并朝着希望不停地前进,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总之,文眼是一篇文章思想和艺术融为一体的聚光点,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当然,要掌握好这把入门的钥匙,除了掌握一定的技巧外,还需要多阅读多揣摩,才能培养准确把握文眼和正确解读文本所需要的能力。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阶段关于口算和竖式计算的这两部分,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快地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不过要想让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本文从激发表达欲望、培养理解能力以及增加运用机会这几个方面阐述怎样培养能说会道的孩子,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添彩。  【关键词】能说会道;有效课堂;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课上,大部分孩子在
21三体综合征是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多器官发育及功能异常,典型的面部特征等。其产前筛查及诊断作为产科医务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内容。目前染
【摘要】以朗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脑动、口动、手动。实践证明,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只有学生融入了课堂,才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有效学习;朗读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离不开朗读,朗读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试想一下,一篇好文章,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意?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因此,教师要引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由生物、药物、化学制剂、物理辐射等多种因素造成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损伤,最终导致机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细胞
【摘要】唐诗《琵琶行》历来为人称道,其中的音乐描写尤为突出。人们对琵琶曲的博喻手法进行了大量的赏析品读,也对琵琶女与白居易的人生对比探讨。不管哪种解读,仅停留在艺术作品共同性的解读上,而《琵琶行》之所以流传千古,肯定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将重点解读其独创之处。  【关键词】琵琶行;传统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左迁江州司马写下了惊世之作《琵琶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