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片天,自由翱翔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已成为幼儿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以绘画活动中如何凸显幼儿自主性为重点,从对当今绘画活动出现的问题和现状进行思考,阐述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中简称《指南》)背景下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凸显幼儿自主性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和今后需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等,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激发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关键词:幼儿;绘画;自主性
  一、问题的提出
  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已成为幼儿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艺术提供的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最正规的特性。绘画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觉力、认知能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是实施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完整人格的最有效途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以出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临摹三段法为主要教学形式,忽视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只是把成人的画法强加给幼儿,扼杀幼儿稚拙而天真的绘画方式,迫使幼儿依赖教师,使幼儿丧失主动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剥夺了幼儿想象的自由,扼杀了创造性。
  二、绘画活动现状分析
  1.孩子的烦恼——我不会画
  【案例】绘画活动“天安门”,老师出示范画,讲解后请幼儿照着老师的范画。甜甜照着老师的画,画了一条直线就不画了,向老师求助:“老师太难了,我不会画。”老师只好握着甜甜的手,帮她把天安门画好。
  【分析】幼儿天生就爱涂涂画画,从能够拿笔的时候开始,他们就会画他任何想画的东西,她会兴奋地告诉别人他画的是什么。反思幼儿为什么不会画?老师的绘画水平肯定远远高于幼儿,那么让幼儿来模仿老师的画,对于幼儿来说是对他们绘画技能的挑战,过分注重绘画技能,使得孩子不敢去画,甚至无从下手,从而失去自主性,对自己的绘画水平丧失了信心,对绘画活动丧失了兴趣,丧失主动自我表现的自信心。
  2.孩子的心声——我不想画
  【案例】绘画活动,老师说:“今天我们要来画《有趣的昆虫》,小朋友想不想画呀?”小朋友一听,都在下面嚷嚷起来,“怎么又是画画课呀,我最讨厌画画了。”
  【分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绘画内容和材料不感兴趣,没有绘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只注意技能的灌输和儿童模仿,那美术活动就成了一种枯燥的机械运动。要知道,幼儿每做一件事都是凭兴趣的。
  3.孩子的无奈——我不敢画
  【案例】绘画活动《长颈鹿》,可可拿着笔左看右看,就不画,老师提醒她:“可可你怎么不画啊?赶紧画了。”可可委屈地看着老师说:“我不敢画,我怕画错了,你骂我。”……
  【分析】孩子天生就会画画,反思孩子为什么不敢画?是因为教师的高要求,孩子害怕画错了,使他不敢下笔;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总以范画相比较,孩子担心自己画得不如范画好,使他不敢大胆表现;老师的高控,使孩子害怕自己画错了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在画画时变得畏畏缩缩。在这样的环境中,试问,孩子敢画吗?
  三、我们的尝试及效果
  《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指南》的新观念,对幼儿绘画教法有了新的认识,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发现、感受、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让我们放心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画画。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的目标确立之后,教育工作只完成了准备阶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牢记目标,把它贯穿到活动过程的始终。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幼儿教师在活动设计前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把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很多教师早已习惯了先示范再让学生临摹的教学方式,所以即使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正确鉴别,对于不合理的成分要敢于否定。教师一定要对教育目标有一个新的认识,要认识到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的重要性。
  2.创设环境,让幼儿想画
  在教学中,要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一日生活环境。室内环境的装饰与布置应丰富,内容应有情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如,主题《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展示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自然美。可以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与周围环境中,去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有研究表明,让儿童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艺术创造性的发挥。
  3.师幼合作,让幼儿敢画
  【案例】绘画活动《脚的特别作业》,老师在纸上画了一只大脚丫,说道:“今天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魔术师,你能把这只大脚丫变成什么?”“我来。”上来的是雨欣小朋友:“我要把它变成花朵。”她很快地画好了一朵“脚丫花”,小朋友大呼“厉害”,听到小朋友们这么夸奖自己,雨欣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让幼儿直接参与和老师一起示范,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且自己的创作能够起到示范作用,能大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指南》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小朋友想象力很丰富,作品中有大脚丫棒棒糖、大脚丫房子、大脚丫花朵、大脚丫树、大脚丫汽车等等,几乎每个孩子变得都不同,活动中幼儿变模仿为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4.户外活动,让幼儿爱画
  【案例】教学活动《春天的花儿》,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了校园里的植物角,那儿种着花,孩子们到了花园里,看到五颜六色的花争相斗艳,孩子们兴奋极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各种花,老师向他们介绍了各种花的名称,回到教室里,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花,在画纸上一一呈现出来……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幼儿通过观察可以把大自然中美好的一切反映到画面上,幼儿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她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果幼儿脑海中没有这些生活经验和感受,光凭老师引导幼儿想象进行绘画,孩子们的画面是空洞的、没有创意的,所以教师要寻找一切机会带儿童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参与社会生活。
  5.创设情境,让幼儿大胆画
  【案例】在绘画活动《动物园》中,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孩子们纷纷举手。“好,那把你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小动物画出来吧?”小朋友拿起画笔开始画起来了,活动结束后,孩子的作品有:熊猫吃竹子、小猴子吃桃、长颈鹿……
  案例中,老师根据绘画内容的主题《动物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说说去动物园的经历,通过这种情景创设可以让幼儿回忆起动物园的动物种类,并把看到的动物画下来,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看到动物的一种或者是多种进行绘画并能够选用自己喜欢的画法,能够自由自在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画出来的动物品种丰富,形态多样,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并调动幼儿作画的积极性。
  四、我们的困惑
  开展美术活动,教师以开发幼儿的潜力,发展幼儿的个性为前提,运用多种途径,灵活多样地组织各种美术教学活动。虽然每位老师都研读了《指南》,以《指南》精神来组织我们的绘画活动,但是在活动中老师们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1.家长意识不高,对绘画作品评价有误
  由于我们生活在农村,家长意识普遍不高,他们还是以“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画,不满意,就开始数落孩子并认为老师不负责,没有认真教孩子画画,放纵孩子乱画。那么,我们将如何将《指南》的精髓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幼儿绘画创造力未能有效地表现
  美术教育活动中,发现在一张桌上如果有一个幼儿的绘画作品受到教师的表扬,那么此幼儿的画面内容就会再次出现在其他几个幼儿的作品中。在这样的从众心理背景下,作为教师,应有效引导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从而获得艺术成功感的体验。
  幼儿的自主性培养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需要长期坚持下去。让我们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通过绘画发展其自主性。让幼儿从敢画、想画、爱画、大胆画的过程中逐步会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让绘画为他们的心智插上翅膀在新的时空飞翔。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意识也愈来愈强。为了及时全面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家长常常会主动拜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因此,如何接待好来访家长,抓住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必备的一课。  一、热情而真诚的接待  许多家长的拜访是忙里抽闲,不可能事先预约,对工作负荷已很重的班主任来说,这样的“突然袭击”常常会打乱预先的工作与生活安排。作为班主任,面对
摘 要: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为中心”成了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以小学教学课堂评价为例,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教学课堂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为中心;课堂评价  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中心论”,他特别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
摘 要: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关注儿童当前的现实生活。但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呵护,却很少进行自我体验或自主实践,教他们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出行方式,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生活;体验;感悟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出行做好计划与安排。  2.培养学生收集社会信息、处理
摘 要: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探究性学习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提高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五年级上册《一件小事的启示》为例,对小学习作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习作教学;备课研讨;课堂实录;应用策略  习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含量以及单词数量都比课改之前有了很大的增加,这在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程度的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困难。尤其是在让学生记忆单词上,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下降,而自然拼读法就能很好地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就自然拼读法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对自然拼读法的思考让学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差异日益突显。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更何况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他们的差异更是不言而喻。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呢?现将自己的几点经验写出来,供各位同行们参考。  一、擦亮双眸,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在班级里,那些聪明伶俐的
摘 要:怎样指导教材中的习作安排,才能使学生有东西可写,使学生乐意写呢?在近几年的写作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提前准备,群智自改。  关键词:准备;自改;循环;鼓励  作文课,老师们总喜欢自己开发的内容:或玩一个游戏,或创设一个情境,或让孩子写想象中的事物……就是不喜欢上教材中的作文,究其原因,都认为教材作文难教。可难教也得教,因为教材作文的安排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序列。  那么,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美术;自信心;自我评价  在一次绘画课上,同学们都在开心地画画儿,有一位同学却拿着笔不敢画,我轻声问他:“你怎么不画?”他说:“我画得不好,不会画。”我微笑着摸着他的头说:“你没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老师相信你能画好。”  这类学生是严重缺乏自信者,他们胆怯、畏惧、想象力差。自信心是人们生长和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王勃这位旷世奇才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盛世的文化底蕴滋润了他的才华,而他则以自己的高超文笔写就《腾王阁序》,为这个时代添上了应有的亮色。  王勃——才华横溢  据王定保《唐摭言》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笔纸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件小礼物、A4的白纸若干张。  一、课前谈话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先把手上的几件礼物送给大家。不过,有个要求:谁猜中它的价格,它就是谁的。(老师出示礼物,学生竞猜价格)  二、引入  课件演示:看看街头的各类广告,说说它们与哪些数学知识有关?  预设一:折扣。  预设二:分数(百分数)问题。  三、展开  1.购物策略  (1)课件出示:书包图 A店:八折 B店:九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