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研究的省思

来源 :励耘学刊(语言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民族的族属、语言、源流、发展,数十年来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其中也不乏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从方法及研究态度等各方面提出省思。例如通过客家语言的研究,有的论者想建构的其实是“客家原为中原士族,后来才迁居南方”的历史图像。可是这样的南迁论述,在声韵学和史学方法上都仍有不少漏洞。努力想证明客家乃最正统之汉族的“崇正论”也忽略了许多人类学的材料。近年台湾崛起的客家在地化论述,则为另一值得注意之发展。此说系受政治力量所影响,极力建构在台客家之集体认同:认同土地、认同义民精神、认同大家都拜三山国王。如此一来,客家将不
其他文献
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有深刻的复杂性,提升其国家认同的有效性需要理论视角的创新。类主体理论揭示了主体间性,将国家视为群体意义上的类主体,国家认同亦被视为类本位中主体与
古今字观念形成于东汉时期。较早论述这一现象的学者是郑众,他已使用"古字""今字"对举的方式来表述古今字关系,并且对古今字的内涵做了基本界定。郑玄在古今字的理论阐述上并未超
以句为单位,汇集此前对《行气玉铭》的49种释文,分别从隶定字形、阐释句义两方面逐一简评得失,纠正错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提出新释义。证明了铭文确属晋系,确释了铭
专家组一行32人,深入12所学校听课86堂——这是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李三福带领考察组在南县调研时出现的一组数字。
"予之一生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容闳《西学东渐记》耶鲁高材生1850年,美国耶鲁大学迎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提升,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会计电算化的模式发生了十分快速的提升。会计电算化从传统的软件进行进一步延伸,逐渐的发展成为了现阶段的会计
<正>"内容为王"原则需要在新的技术环境下被重新阐释和把握,以使之服膺新媒体传播逻辑提出的新要求。"内容为王"已成历史?媒介作为信息生产的主要机构,天然遵循"内容为王"的
音义训诂是古籍注释的一种形式。隋唐经师以注音方式揭示经典字句的读音、词性、语法、意义;有时附带指出经籍文字上的假借、改字、异文、句读;甚至还会辨析经典大义、诸家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