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窗区颞骨切片和CT对照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

方法

外观无异常的经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5例(30侧),以眦耳线为基线,用高分辨率CT扫描,获得间隔为1.00 mm,厚度为1.00 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颅脑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常规脱钙、脱水、火棉胶浸胶,包埋并按标记切制成厚为1.00 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下表面并扫描照相.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逐一辨识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圆窗、圆窗龛、耳蜗、锥隆起、内耳道、耳蜗水管等结构.

结果

颞骨横断CT扫描,有18~22个层面,圆窗和圆窗龛出现层面多为第10层(右侧)和第11层(左侧),圆窗龛前壁厚度平均为右侧0.92 mm和左侧0.90 mm,龛深平均为右侧1.89 mm和左侧2.04 mm,龛与颈静脉窝间骨壁的平均距离为右侧2.10 mm和左侧2.39 mm.龛前壁厚度、龛深、龛与颈静脉窝骨壁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耳颞区火棉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试语前聋儿童植入电极极间辨别能力,观测汉语声调识别结果,以了解电极极间辨差阈与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结果的关系,使言语处理方案和电听觉图更加合理和个性化.方法14例语前聋儿童,Nucleus 24M型(22通道)人工耳蜗植入者参加本次测试.声调识别材料共25组,采用封闭项列测试法进行测试,每组包括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4个汉字.选择7个电极与相近电极进行音高比较辨别测试,正确辨别出差异的最
目的评价耳蜗植入患者残余听神经接收电刺激后的不应期特征,以了解患者应用连续间隔采样(continuous interleaved sampling,CIS)等基于时间机理的言语编码方案时所能接受的最高刺激速率.方法38例患者按病因、病程不同分为4组,应用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技术,测试患者残余听神经纤维的不应期恢复函数.采用单极刺激模式,刺激强度
目的比较足板小孔开窗镫骨切除术与足板大孔开窗镫骨切除术后的远期听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2~1990年间由同一位耳外科医师施行的94例(102耳)镫骨切除术病例.术后对足板大孔开窗术(54耳)和足板小孔开窗术(48耳)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早期(6.4±2.8)个月和(6.6±3.0)个月,远期(14.5±3.0)年和(7.4±2.2)年.结果2组手术术后早期和远期的纯音平均听阀(pure-t
双侧声带麻痹常见于甲状腺手术损伤双侧喉返神经和颈部外伤,声带固定于正中位或旁正中位,可引起呼吸困难,以吸气时为重,常需要手术改善呼吸.CO2激光应用于临床后,学者们已将其用于杓状软骨切除术或声带切除术,术中基本不出血,手术操作大大简化[1].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辅助一侧声带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已取得了良好效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