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论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遍追求“自我”的当下,不少青年剑走偏锋,要么把特立独行当成自我个性的抒发,要么深陷哗众取宠一味附和他人喜好难以自拔。然而,这一“自我”之旗帜,皆非真正的自我之意识。
  特立独行本无可厚非,可若只重以自我为中心,只一心求不同,把一“己”凌驾于其他万物,这就是“绝对的自我”。在绝对自我的掌控下,很容易自我意识过剩,凡事肆无忌惮地自由发挥,完全不顾旁人感受,最终导致游离于群体之外,不被集体所接纳,平白惹人生厌。哗众取宠则与绝对自我相反,一举一动全然无“我”,只顾旁人眼光和喜恶,丧失了自己的主张与看法,这就是“无自我”。在无自我的驱动下,很容易人云亦云,被旁人的意志所支配,进而变成只会贯彻他人意识的机器,这样的人是悲哀的,还会导致不尽人意的结果。
  所谓自我,依我所见,是一种“相对自我”,处在无主见的从众与“绝对自我”之间的平衡,符合大众利益的自我。它既能让人自由表达自我真实的主张,更能让人融入周遭的社会环境,不惧怕意见不同,也不过分唯我独尊。相对自我是一件好事,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有过这样的论断:“人在群体中往往会丧失自我意识,变得盲目、狂热,沦为群体的奴隶。”但若有了自我之意志,人即便是在群体里,依然能够保持清醒,不盲目,不狂热,凡事仍有一个思量考虑的余地,这对个体独立生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自我是否意味著完全由己呢?若是自我意识便意味着能够仅凭个人意志作出决定,那么诸如社会道德等的群体意识是否是对于自我的束缚与枷锁呢?我想不是的,正如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般,现在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约束自己的能力,而社会道德却可以帮助我们修正自己的行为,在既定的共同规则内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换言之,社会道德不是对自我的阻碍,更不是刻板的教条,而符合社会道德的个体行为,并非是个体丧失了自我意识,反而恰恰是个体有自我意识的表现。
  归根结底,自我即是在不违背个人意愿与社会道德的条件下,自己做出决定,并为之承担责任。
其他文献
摘 要:自然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教育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共生”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得到长足发展。本文从户外体验式教学与园内体验式教学两个层面入手,论述了体验式教学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实践应用,期望对实现幼儿自然教育目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学前教育 森林体验式课程 自然教育  1 构建森林体验式课程,丰富户外体验式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能给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就可以让学生对文字意思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并在整本阅读中形成更好的方法和习惯。然而小学生刚接触整本书阅读,常常会因为阅读效率低和实际受益少,使得他们难以坚持下来。因此,本文首先关注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或障碍,引导他们去分析障碍形成的原因,探索克服阅读障碍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主要障碍 应对
从双边贸易价值链嵌入的前向嵌入度与后向嵌入度指标入手,分析价值链嵌入对汇率出口弹性的影响机制,并以中国对美国出口为例对影响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双边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显著,但影响效率下降。按行业分类,中国低技术行业出口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要高于高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出口中的后向对冲效应与前向竞争效应均显著高于低技术行业。汇率的直接影响与价值链嵌入效应的双重差异,将导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后,中国对美出口中高技术行业产品比重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