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式热风炉改造方案优化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某1000m3高炉内燃式热风炉内衬出现问题,拟对其进行改造。通过对改造方案、布置形式、热风炉形式、燃烧器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投资、占地、生产操作、检修维护、对生产的影响、不利因素等方面的情况,最终优选方案为:新增一座内燃式热风炉,采用“一列式”布置,对原有两座热风炉内衬进行改造,燃烧器采用矩形燃烧器。同时对现有内燃式热风炉的砌筑结构、耐火材料材质等方面做了改进,增强隔墙的稳定性。
  关键词:内燃式热风炉 改造 设计
  中图分类号:TF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70-02
  1 前言
  某1000m3高炉配3座内燃式热风炉,采用悬链线拱顶、“苹果形”燃烧室、格栅式陶瓷燃烧器,设置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将煤气和助燃空气预热到180℃,设计风温1170℃。
  该高炉于2004年投产,实际生产中,由于除尘效率不好,格子砖堵塞、渣化情况较严重,于2008年更换了燃烧器、格子砖及燃烧室火井墙,开炉后热风温度在1050~1100℃。2011年底发现隔墙开裂,2013年由于火井隔墙向内倾斜倒塌、堵塞燃烧器,烧炉不顺,热风温度仅在900~1000℃,导致焦比升高,能耗增高。因此热风炉需要大修改造,改造后要求风温提高到1200℃,热风炉寿命提高到10年以上。
  针对该高炉热风炉现状,同时结合国内部分800~2600m3高炉内燃式热风炉改造后的情况,提出了3种改造方案,通过对改造方案、布置形式、热风炉形式、燃烧器等方面的分析对比,最终优选出了1套改造方案,同时也对现有热风炉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
  2 方案优化
  2.1 热风炉改造主体方案的对比
  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类似的内燃式热风炉改造主要有3种方案:方案一,对原有3座热风炉内部耐火材料进行改造;方案二,增加1座热风炉,对原有2座热风炉内部耐火材料进行改造;方案三,新建3座热风炉。
  方案一没有增加热风炉,占地最小,投资也最低,总工期较短,但是对高炉生产的影响最大,高炉停炉时间最长。因为现有热风温度仅为900~1000℃,远低于设计风温,若一座热风炉中修,仅2座热风炉无法维持生产,高炉必须停炉直至3座热风炉全部中修完,因此采用该方案是不利的。
  方案二新增1座热风炉,占地、投资、总工期适中,新增热风炉投产后,原有3座热风炉可以逐一停炉中修,这样始终有3座热风炉处于生产状态,仅新老管道对接时高炉停炉几天,影响较小。
  方案三新建3座热风炉,高炉停炉时间也较短,但是占地、投资最高,总工期最长,也较为不利。
  为保证热风炉改造时高炉能正常生产,减小今后热风炉维修对高炉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和稳定风温,拟选择方案二,即新增1座热风炉,并对其中两座热风炉轮流中修。今后如果高炉扩容,还可以将现有第3座热风炉中修后投入生产。
  2.2 热风炉的布置方式的对比
  根据现有总图布置状况以及工艺特点,新增热风炉的布置形式可采用“一列式”和“并列式”。“一列式”——新增热风炉布置在原有3座热风炉同一中心线上,占据了原有换热器区域。“并列式”——新增热风炉布置在原有3座热风炉南侧预留绿化带。两种布置方式对比分析如下:
  (1)操作维护。新增热风炉采用“一列式”布置,与现有热风炉一致,有利于操作控制;采用“并列式”布置,与现有热风炉不一致,由于管道走向、长度变化较大,阻损不同,对烧炉操作控制造成一定影响。
  (2)占地、投资。“一列式”占地小,投资低;“并列式”占地大,新增管道较长,投资约增加400~500万元。但是由于采用“一列式”布置时,原有换热器需移地大修,考虑该费用以后,二者基本相当。
  (3)施工难易程度及工期。“一列式”场地受限,施工困难,工期略长,施工成本略高;“并列式”不受场地限制,施工方便。
  (4)不利因素。“一列式”占用原有换热器区域,须对换热器系统设备、管道等进行移地改造;而“并列式”不占用原换热器区域,换热器设施可以根据其运行状况确定何时更新,相对有利。“并列式”热风管道较长,“一列式”热风管道较短,热风管道越长,散热损失越大,投资也就越高,也就越不利。
  因此,采用“一列式”布置,与现有热风炉基本一致,便于以后生产操作、维护,而且占地较小,更有利。
  2.3 热风炉形式比较
  目前,由于顶燃式热风炉取消了隔墙,减少了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新建高炉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新增热风炉设计了2种形式:内燃式热风炉或者顶燃式热风炉。对其对比分析如下:
  (1)操作控制。内燃式热风炉与现有热风炉一致,更有利于操作控制。
  (2)占地、投资。占地二者相当。顶燃式热风炉本体投资低于内燃式热风炉。但是顶燃式热风炉热风出口标高与现热风主管标高不一致,需要设置热风竖管将其连接起来,而且顶燃式热风炉的热风、煤气、助燃空气管道中心标高较高,框架、平台及走梯等相对投资也高,以致单座顶燃式热风炉投资高于单座内燃式热风炉。
  (3)检修维护。内燃式热风炉煤气、助燃空气、热风阀门的位置比顶燃式热风炉低得多,检修。维护相对容易。
  (4)不利因素。内燃式热风炉固有的隔墙结构是其薄弱环节,稳定性较差,但是国内外均有成功应用的实例,如武钢所有高炉均采用内燃式热风炉,其本体内衬均经过了长期、高温的实践检验,未发生隔墙开裂倒塌的问题,证明采用内燃式热风炉也是可靠的选择。顶燃式热风炉没有隔墙,结构简单、稳定;但是连接热风出口与热风总管的热风竖管的结构复杂,内衬的稳定性较差。
  目前两种形式技术都很成熟,均可实现最高1200℃以上高风温,且有长期成功的运行实践。对本高炉而言,采用内燃式热风炉,更有利于生产操作、检修维护,投资略低,对现有内燃式热风炉而言,通过优化耐火砌体结构和耐火材料材质等措施,是能够增强隔墙的稳定性的。   2.4 热风炉燃烧器比较
  内燃式热风炉燃烧器也有2种方案:矩形燃烧器和格栅式燃烧器,现在对这两种燃烧器进行分析对比。
  从燃烧器特点来比较,矩形燃烧器,燃烧火焰较长;与之相配合的“眼睛形”燃烧室,蓄热室的死角小,有利于气流在格子砖中的均匀分布。格栅式燃烧器,燃烧火焰较短,燃烧完全;与之相配合的“苹果形”燃烧室,蓄热室的死角大,气流在格子砖中分布的均匀性稍差。
  从操作维护来比较,采用格栅式燃烧器与现有热风炉一致,更加有利于操作控制。
  对新建热风炉而言选用这两种燃烧器投资相当。现有热风炉改造采用矩形燃烧器必须更换全部隔墙,燃烧器及部分炉篦子,投资较高。采用格栅式燃烧器则可酌情更换部分火井墙,燃烧器及炉篦子视破损情况看能否保留,投资相对较低。
  同时,采用矩形燃烧器烧炉时,由于火焰较长,高温区相对分散并趋于燃烧室中、上部,有利于燃烧室结构稳定。格栅式燃烧器烧炉时高温区相对集中在燃烧室下部,对该部位燃烧室的耐火材料要求相对要高,因此燃烧室中下部耐火材料要选用性能指标较高的材料;而且在燃烧室中下部燃烧以后会产生大量烟气,对隔墙冲击较大。
  目前两种燃烧器均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采用矩形燃烧器更为合理、可靠。
  3 改进措施
  现有内燃式热风炉隔墙出现开裂、倒塌的现象,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增强隔墙的稳定性。主要在砌筑结构和耐火材料的材质、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3.1热风炉隔墙砌筑结构
  (1)采用自立式隔墙,内衬设置合理的滑动结构和膨胀结构,这样隔墙能够自由的膨胀和滑动,不会因为膨胀无法吸收导致变形、倒塌。
  (2)隔墙略加厚。隔墙越厚,隔墙砖温度梯度越小,那么产生的变形就均匀,隔墙就越稳定。但是隔墙越厚,蓄热室断面积就越小,综合考虑隔墙只能加厚约30mm。
  3.2 热风炉本体用耐火材料
  (1)燃烧器上部温度变化比较剧烈,更宜采用耐火度和荷重软化温度高,具有良好高温稳定性和抗热震性的红柱石砖,有利于延长隔墙寿命。
  (2)提高低蠕变高铝砖的性能指标,使之与炉内温度、应力分布、化学侵蚀特点相适应。
  (3)严格控制耐火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才能保证隔墙的寿命。
  4 结语
  本文对国内已经投产的类似的内燃式热风炉改造项目的3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并针对该1000m3高炉内燃式热风炉目前生产情况,综合考虑了投资占地、生产操作、检修维护、对生产的影响、不利因素等方面情况,最终优选设计方案为:新增1座内燃式热风炉,采用“一列式”布置,对原有2座热风炉内衬进行改造,燃烧器采用矩形燃烧器。
  同时为增强现有内燃式热风炉的隔墙的稳定性,在其砌筑结构、耐火材料的材质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做了改进,该项目设计方案实施后,可以满足送风温度提高到1200℃和热风炉寿命>10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舒军.高温内燃式热风炉的发展及特征[J].炼铁,1998(2):12-15.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电力系统的重点管理对象,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电力系统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分析电力系统中安全管理问题的产生现状,提出当前常用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指出电力系统安全管理中仍应努力的方向。研究的目的是防止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再次出现,对于已发事故能够及时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减少已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系统 安全生产管理 管理措施 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TM73
摘 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SR防渗材料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中的应用,为新型防渗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经验。  关键词:SR 防渗材料 面板坝 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28-03  1 工程概况  宁波溪口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部,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发电厂房和升压开关站等组成。电站
摘 要:在总结输电线路故障评判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影响电网可靠运行的雷击故障、污闪故障、微风振动故障等线路故障,从事故现象、形成原因、故障特点、危害等方面入手,分析各类故障的防范措施,对于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输电 安全 故障 防范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35-02  1 线路故障及评判标准  线路
摘 要:火力发电厂中,输送带做为燃料的输送媒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输送带的粘接检修也困扰着各个发电厂输送带的应用,虽然目前输送带的热硫化粘接能使输送带得到更好的运行,但是复杂的粘接工艺,使很多电厂宁愿选择冷粘接来暂时保障输送带的运行。其实,只要方法得当,粘接工艺标准,冷粘接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来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以保障输送带的运行。  关键词:输送带 粘接 寿命 伸缩量 修补剂 固化 
摘 要:传统的单机器人难以适应复杂的任务以及灵活多变的环境,因此多机器人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多线程技术为机器人编队建立Petri网模型,运用Petri网模型对系统各线程对共享区资源的独占性存取,线程之间同步协作进行模拟分析,提出机器人编队的多线程软件解决方案。  关键词:机器人编队 多线程技术 Petri网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摘 要:对国内干式变压器的发展情况作简要回顾,分析目前产品的结构,结合当前国家对产品的节能和环保的要求提出看法和建议,最后对干式变压器经济运行作展望。  关键词:干式变压器 环氧浇注式 结构特点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M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57-02  1 前言  干式变压器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时间要追朔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变压
摘 要: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主仪控系统负责电站90%工艺设备的控制和调节,主仪控系统作为电站的“神经”上传、下达所有指令,并作为“五官”向操作员提供直观的信息,为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该系统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性、负荷因子和稳定性。而仪控系统设计的前提是及时收到完整、准确的工艺系统输入数据。鉴于目前数字化仪控项目执行经验,仪控系统设计输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已经成为制
摘 要:介绍车载多媒体中手机与车载多媒体互连的发展状况和市场情况,分析目前很多厂商车载多媒体手机互连的设计方案。阐述基于HTML5的Web App的优点及关键技术。进一步在Android操作系统框架下,基于HTML5网页技术实现手机与车载多媒体设备的互连。手机内应用程序可以映射到车载多媒体屏幕上,进一步增强了互动性,并有效减少开发成本,使得HTML5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手机-车机互连的新技术之一。
摘 要:测井深度测量是石油测井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对测井安全、测井解释、油气田后期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标准化管理,统一测井资料深度的准确性,为此,建立“延标一井”,它的建立为延长油田勘探开发区域内测井深度的一致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延标一井 深度校正 套管节箍深度 深度记号  中图分类号:TE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58-02  1 “延
摘 要:介绍铝电解槽电压降低后容易引起极距的降低,而极距降低后容易引起电流效率的降低,指出在低电压下应通过优化电解质成分、降低铁碳压降、降低炉底压降保持较高的极距;同时在极距相对稳定后,电流效率的提高应以保持低过热度为突破口,而铝水平、分子比、氧化铝浓度三项技术参数对电解槽过热度影响最大,合理分子比的确定、合理铝水平的确定、提高氧化铝浓度的合格率是保持低过热度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低电压 低极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