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卡连柯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写道:“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在教育工作中也深感体会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爱能产生爱。它像温暖的春风滋润着每个人,让人感到温馨。让我们用爱的理念,滋润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一、心系学生,打开心扉
有个别的孩子会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他的心灵太需要关爱。社会需要伟人,也需要普通的劳动者,更需要关爱这样的孩子的成长。因此,我力求关爱到每一位学生,从细节中审视他们的缺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取长补短。面对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们既是严师,也是慈母。不仅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也要与家长和科任老师保持积极的联系。
记得刚开学的第二周,我刚踏进教室,班长就向我汇报,黄某某同学没来。正当我想打电话给黄某某家长时,有位老师走过来说:“你班有个学生家长押送来就走了,我让他进来他就是不肯,一直站在校门口。”于是,我把班级交给了同事就立刻向操场走去,在赶去操场时我本想大声呵斥他。但转念一想,呵斥有什么用呢?他不肯进来肯定有原因,为此,我摒住急躁的情绪拉他到大树下坐下,自言自语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有只兔妈妈,它有30只可爱的小兔子,可是有一天,一只小兔子贪玩天黑了也不愿意回家,兔妈妈在家里很着急,很心疼。于是兔妈妈把其他29只小兔子扔在家出去找那只顽皮的小兔子。这时29只小兔子肚子饿得咕咕叫,吵着要妈妈。可是兔妈妈却舍得其他小兔子只为了把这只顽皮的小兔子带回家。”我继续说,假如你是那只顽皮的小兔子你会怎么办呢?此时,他用歉意的眼神看着我。这时,我也伸出手等待他把手交到我手中。后来我向其他同学了解到,他是个留守儿童,跟着叔叔婶婶住,在家庭中比较缺乏爱。于是,我在平时生活中多关心他,上课多提问他。虽然他当时没有回答我,但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他从此按时到校。同时,我也庆幸当时我没有向他发火训斥。
学生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个体,我们要用爱筑起了一座座连接学生的桥梁,用真诚的微笑感动每个学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老师是爱他的,是跟他讲道理的,学生能对我們敞开心扉,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二、尊重学生,树其信心
海伦曾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在挑战面前,首先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可以发掘深藏于内心的自我潜能。
班级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单元。一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必定有先进生和后进生。后进生往往使老师感到头痛。如果教师对待班上的后进生平时经常批评他们、教训他们,不给他们好脸色的话,实际上只会打击他们的自售心,强化他们的自卑感。久而久之,其自售心化为乌有。如此心理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破罐破摔,要么藏头缩尾。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必须具备伯乐的慧眼,要善于帮助他们找到战胜错误的信心,要让他们从内心发出“我能行,只要我努力,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如我在班上开展“快乐大比拼”比赛,其中有一项比赛规则是这样规定的:每单元测验后,优等生获90分以上奖五颗星,中等生获80分以上也奖五颗星,后进生只要获得60分同样奖五颗星,对特差生,在老师讲解后再订正,如果能获得6吩照样奖五颗星。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后进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起“我也行”的自信心。在课外,我采取组内互帮法,各小组长负责检查组内后进生的作业情况,遇到有错的,组内其他成员辅导他们纠正,通过这一措施,让他们感觉到在班上不只是有老师的辅导,还有同学们的热心帮助,给后进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小小的一次鼓励,一次表扬,也可能让学生受益匪浅,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因此,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自然会转化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强大动力。
三、用爱温暖、健康成长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并且通过表面现象探求更深刻的本质。
如2013年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时。有一天,当我忙完所有工作准备回家时,在操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台阶上仰望着天边的云朵发呆,我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我班的学生。平时一放学,她就如小鸟一般蹦着轻盈的步子,哼着动听的小曲回家的。今天怎么还不回家?而且我也感到她的忧愁。我在心里打了许多个问号。我一边正琢磨着怎样询问与开解,一边慢慢地走到她身旁坐下。陪着她静静地望着天边的云彩。过了很久,她转向我问“老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我说:“我在陪着我在乎的人欣赏云朵呀!”这时,一颗颗晶莹泪珠从女孩的眼睛滴落下来。我轻轻地张开怀抱把女孩抱在怀里让她痛快哭哭。等她把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我才柔声说;“有什么难过的事跟老师说,老师不一定能帮你解决,但老师这里有怀抱,老师和你一起克服困难。”在我的劝说下她终于吐出心事,她爸妈吵架了,在争吵中她听见了他们说要离婚。我说:“刚才的云朵忽聚忽散,就像人间的分分合合,聚散总有它的理由,即使你父母离婚了,但总有他们的理由,但他们对你的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且老师会一直陪着你的。”她听后似懂非懂地说:“老师我知道了。”从那以后我就故意让她帮我分作业本、检查卫生等小事,在与她一起做事时多与她谈心。后来她又变回那只欢快的小鸟了。
我认为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用巧妙的方式“旁敲侧击”,用爱心和真心来帮助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灵健康,是满足学生当下的成长需要。
总之,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还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下雨天为学生撑伞或者关心一下学生是否淋雨,冬天关心一下学生的添衣穿戴,学生肚子饿时给他一块小小的饼干。那块小小的饼干或许是弦子记忆里最香的饼干。对学生慈母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尊重和理解,使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亲密、真挚的情感,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大家庭里的爱。使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使孩子们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光芒。
一、心系学生,打开心扉
有个别的孩子会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他的心灵太需要关爱。社会需要伟人,也需要普通的劳动者,更需要关爱这样的孩子的成长。因此,我力求关爱到每一位学生,从细节中审视他们的缺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取长补短。面对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们既是严师,也是慈母。不仅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也要与家长和科任老师保持积极的联系。
记得刚开学的第二周,我刚踏进教室,班长就向我汇报,黄某某同学没来。正当我想打电话给黄某某家长时,有位老师走过来说:“你班有个学生家长押送来就走了,我让他进来他就是不肯,一直站在校门口。”于是,我把班级交给了同事就立刻向操场走去,在赶去操场时我本想大声呵斥他。但转念一想,呵斥有什么用呢?他不肯进来肯定有原因,为此,我摒住急躁的情绪拉他到大树下坐下,自言自语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有只兔妈妈,它有30只可爱的小兔子,可是有一天,一只小兔子贪玩天黑了也不愿意回家,兔妈妈在家里很着急,很心疼。于是兔妈妈把其他29只小兔子扔在家出去找那只顽皮的小兔子。这时29只小兔子肚子饿得咕咕叫,吵着要妈妈。可是兔妈妈却舍得其他小兔子只为了把这只顽皮的小兔子带回家。”我继续说,假如你是那只顽皮的小兔子你会怎么办呢?此时,他用歉意的眼神看着我。这时,我也伸出手等待他把手交到我手中。后来我向其他同学了解到,他是个留守儿童,跟着叔叔婶婶住,在家庭中比较缺乏爱。于是,我在平时生活中多关心他,上课多提问他。虽然他当时没有回答我,但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我。他从此按时到校。同时,我也庆幸当时我没有向他发火训斥。
学生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个体,我们要用爱筑起了一座座连接学生的桥梁,用真诚的微笑感动每个学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老师是爱他的,是跟他讲道理的,学生能对我們敞开心扉,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二、尊重学生,树其信心
海伦曾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在挑战面前,首先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可以发掘深藏于内心的自我潜能。
班级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单元。一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必定有先进生和后进生。后进生往往使老师感到头痛。如果教师对待班上的后进生平时经常批评他们、教训他们,不给他们好脸色的话,实际上只会打击他们的自售心,强化他们的自卑感。久而久之,其自售心化为乌有。如此心理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破罐破摔,要么藏头缩尾。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必须具备伯乐的慧眼,要善于帮助他们找到战胜错误的信心,要让他们从内心发出“我能行,只要我努力,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如我在班上开展“快乐大比拼”比赛,其中有一项比赛规则是这样规定的:每单元测验后,优等生获90分以上奖五颗星,中等生获80分以上也奖五颗星,后进生只要获得60分同样奖五颗星,对特差生,在老师讲解后再订正,如果能获得6吩照样奖五颗星。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后进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起“我也行”的自信心。在课外,我采取组内互帮法,各小组长负责检查组内后进生的作业情况,遇到有错的,组内其他成员辅导他们纠正,通过这一措施,让他们感觉到在班上不只是有老师的辅导,还有同学们的热心帮助,给后进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小小的一次鼓励,一次表扬,也可能让学生受益匪浅,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因此,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自然会转化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强大动力。
三、用爱温暖、健康成长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并且通过表面现象探求更深刻的本质。
如2013年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时。有一天,当我忙完所有工作准备回家时,在操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台阶上仰望着天边的云朵发呆,我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我班的学生。平时一放学,她就如小鸟一般蹦着轻盈的步子,哼着动听的小曲回家的。今天怎么还不回家?而且我也感到她的忧愁。我在心里打了许多个问号。我一边正琢磨着怎样询问与开解,一边慢慢地走到她身旁坐下。陪着她静静地望着天边的云彩。过了很久,她转向我问“老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我说:“我在陪着我在乎的人欣赏云朵呀!”这时,一颗颗晶莹泪珠从女孩的眼睛滴落下来。我轻轻地张开怀抱把女孩抱在怀里让她痛快哭哭。等她把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我才柔声说;“有什么难过的事跟老师说,老师不一定能帮你解决,但老师这里有怀抱,老师和你一起克服困难。”在我的劝说下她终于吐出心事,她爸妈吵架了,在争吵中她听见了他们说要离婚。我说:“刚才的云朵忽聚忽散,就像人间的分分合合,聚散总有它的理由,即使你父母离婚了,但总有他们的理由,但他们对你的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且老师会一直陪着你的。”她听后似懂非懂地说:“老师我知道了。”从那以后我就故意让她帮我分作业本、检查卫生等小事,在与她一起做事时多与她谈心。后来她又变回那只欢快的小鸟了。
我认为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用巧妙的方式“旁敲侧击”,用爱心和真心来帮助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灵健康,是满足学生当下的成长需要。
总之,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还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下雨天为学生撑伞或者关心一下学生是否淋雨,冬天关心一下学生的添衣穿戴,学生肚子饿时给他一块小小的饼干。那块小小的饼干或许是弦子记忆里最香的饼干。对学生慈母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尊重和理解,使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亲密、真挚的情感,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大家庭里的爱。使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使孩子们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