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承担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身慈善公益和脱贫攻坚,助力社会发展和共同进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民营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8月,已入秋的贵州毕节天气凉爽、风和日丽。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大方县恒大一村错落有致的民宅、庭院、休闲广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现代乡村风景画。
  恒大一村村民高安飞散步在休闲广场,摆弄着健身器材,一脸幸福洋溢的笑容,谁也不会想到,她曾经是日子艰难到揭不开锅的贫困户。
  高安飞老家在大方县安乐乡白宫村杉林组。作为恒大易地搬迁扶贫对象,2017年2月,高安飞一家搬到了恒大一村的新家。100平方米的大房子,不仅家具齐全,还配备了电视机等基本的家电。她还在恒大援建的岩脚村蔬菜基地找到了稳定工作。
  如今,高安飞管理着十几名务工人员,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丈夫打零工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此外,他们家确权到两个恒大蔬菜大棚,每年保底分红收入1600元。
  从一个农妇到现在每月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工人,从窄小的旧房屋搬到宽敞的大房子,高安飞一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在贵州毕节,像高安飞这样,昔日贫困户过上幸福新生活的人不少。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毕节市是乌蒙山区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共有7县3区,总人口927.52万人,2015年底贫困人口达115.45万人。其中,大方县贫困人口为18万人,仍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
  恒大集团从2015年12月起帮扶毕节市,无偿投入110亿元,到2020年帮扶全市10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结对帮扶3年多来,恒大集团捐赠到位70亿元扶贫资金,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58.59万人初步脱贫,其中已助力大方县、黔西县成功脱贫摘帽。到2020年,恒大还将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44.41万人稳定脱贫。

构筑长效脱贫机制


  张宗云是毕节的一名贫困户,种了大半辈子地,他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之前种玉米亩产700斤左右,市场收购价每斤1.2元,除掉成本每亩收入仅500元。现在改种青贮玉米,亩产4吨左右,恒大援建的养牛场按450元/吨的价格收购,除掉成本每亩收入为1500元,是之前每亩收入的3倍,还节省了劳动力。
  今年,张宗云家种植了13亩青贮玉米,仅这一项预计就能增加1.3万元收入。
  张宗云的变化,源于恒大在毕节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恒大助力毕节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开创了毕节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先河,并以点带面迅速带动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推进形成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疫病防治、市场营销四大体系,建立起集种母牛供应、优质肉牛饲养、收购、加工、销售等全方位的肉牛产业体系。
  这一方面成倍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为毕节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恒大看来,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更能造血,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基础,这样才能确保脱贫后不再返贫。
  为此,恒大投入45亿元,从乌蒙山区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出发,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带动20万户、70万贫困人口发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产业,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 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实现就业,确保增收。
  截至目前,恒大已帮助毕节建设60980栋蔬菜大棚,建成36.7万亩蔬菜大田基地;引调并繁育72945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母牛,改良27万头土种牛;建设36.9万亩中药材和经果林基地。
  同时,引进79家上下游企业,形成“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 基地”的帮扶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机连接,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建立起长效持久的脱贫机制。

搬得出更稳得住


  易地搬迁扶贫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的目标,必须依托产业带动。恒大无偿投入57亿元,针对基本丧失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2个县城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解决22.18万贫困群众的移民搬迁问题。
  截至目前,毕节全市已搬迁18.18万人,2020年7月30日前剩余4万人全部搬迁入住。
  “我们一家4口挤在大山深处不到20平方米的破旧老房子里,唯一通往外面的路是一条窄小的泥巴路,一下雨泥泞不堪,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我们夫妻俩又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回想起以前的生活,辛奎的眼里满是辛酸和无奈。
  而如今,在恒大的帮扶下,辛奎一家搬进了恒大新村100平方米的新房,并在新村配套蔬菜大棚里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同时,确权的蔬菜大棚一年分红有1600元,配套牛产业每年分红4800元,在老家种植10多亩青贮玉米,一年收入近两万元,辛奎家庭年收入从之前的不到40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5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为此,恒大组织贫困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8万人就业问题。
  截至目前,已幫助毕节培训113217人,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75461人,人均年收入4.2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39岁的丁学志由于患有严重疾病,不能干重活,二女儿智力残疾需要时常照顾,无法外出打工。全家收入仅靠种植家里的两亩地,年收入不过2000多元。   “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参加了恒大的吸纳就业培训班,没想到的是,培训结束后被推荐到了恒大在大方县援建的纯种安格斯牛第七育种场工作,每月工资4000多元,还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现在,这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太多了。”丁学志乐呵呵地说。

教育扶贫拔穷根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在大方县还实施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
  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一所完全中学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13080名学生“上学难”问题,并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补足大方县教育资源缺口。
  设立3000万元的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奖励资助600名偏远山区优秀教师、900名贫困家庭优秀学生。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慈善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时,恒大集团组织员工“一助一”帮扶大方县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4993人。

多地脱贫攻坚


  恒大还复制、推广毕节帮扶经验,助力广东、河南、陕西、云南等多省份打赢脱贫攻坚战。
  恒大集团是最早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企业,累计为广东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超38亿元。
  2017年开始,恒大复制推广帮扶毕节的经验,无偿捐赠4亿元,结对帮扶惠州市惠东县、博罗县26个贫困村;2018年捐赠5亿元、2019年捐赠6亿元,帮扶河源市连平县、和平县实施乡村振兴。
  在惠州市,恒大建成6个产业扶贫重点项目,新建及改造93 处学校、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新建及改造72.73公里道路,新建及提升157处基础设施,完成484户村屋立面改造。截至目前,各项精准帮扶措施覆盖10567户34250人,助力26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在河源市,恒大根据当地需求援建占地面积3000亩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占地面积2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河源乃至广东省乡村振兴样板工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标杆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今年12月底前建成交付使用。
  在河南省周口市,恒大捐赠16.5亿元,实施产业、教育、保障扶贫,兴建学校、医院和产业园区等。
  在陕西省捐赠10亿元,实施教育扶贫,为教育基础设施紧缺的贫困县和重点区域捐建32所小学和幼儿园。
  在江西省寻乌县捐赠500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援建扶贫小镇和蔬菜大棚基地。
  在云南省昭通市捐赠一亿元,围绕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大型蔬菜产业基地,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5万人。

民企扶贫的“恒大模式”


  整市帮扶毕节,恒大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帮扶模式。
  一是直接参与,助推脱贫攻坚。恒大不仅出资金,更重要的是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了321名优秀扶贫干部和15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扶贫队员,与大方原有287人的扶贫团队组成2108人的扶贫队伍,常驻乌蒙山区,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戰,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
  通过有效探索,恒大变点式帮扶为整市帮扶,变间接帮扶为直接参与,变单一捐资为立体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并通过以扶引商和转变发展观念等方式,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是政企协作,形成强大合力。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在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恒大创新帮扶工作机制,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齐心协力、并肩作战。
  三是精准识别,实现精准帮扶。在毕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恒大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2108名扶贫队员用3个月时间走村入户,采集了毕节全部34万多户、100多万贫困人口的详细资料。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恒大扶贫团队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库的海量资料和信息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汇总、统计和分析,形成贫困户发展意愿分布、精壮劳动力分布、致贫原因分布等39个子数据库。
  四是目标计划管理,确保高效执行。恒大制定的毕节市10县区帮扶方案及实施计划,按企业独有的目标计划管理体系,将所有工作目标任务都量化到项目、到岗位、到个人,分解到年、半年、季度、月和周,调度到日,既保证进度,又保证质量。
  五是市场导向,确保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是永久脱贫的根本。恒大与当地政府一道,运用市场手段把分散的土地适度集中,连片建设产业基地;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合作社进行合作劳动;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
  以发展蔬菜产业为例,恒大援建育苗中心、蔬菜大棚、现代化灌溉设施和初加工基地等,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生产经营,同时引进地利集团、三元朱等上下游龙头企业,指导合作社进行生产。
  蔬菜瓜果成熟后,龙头企业到田间地头采收并集中洗拣分,然后分销到国际国内市场。这种“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户 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建立起持久的、可内生发展、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合作机制,为贫困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六是远近结合,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恒大投身脱贫攻坚,不仅立足于确保百万贫困人口按时脱贫,同时也着眼于长远的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改革都在加速推进,十项国企改革试点全面推开,重要领域混改、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革等也在深入开展。  联通推出混改方案,神华国电闪电重组,50亿混改子基金成立,公司制加速推进,国企改革可谓是动作频频。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改革都在加速推进,十项国企改革试点全面推开,重要领域混改、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革等也在深入开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基础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如何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实现全面振兴。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走自己的路  首先,中国乡村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不能盲目照搬别国模式,需要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美国的模式不能照搬,欧洲的模式不能照搬,日本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因为中国乡村的要素结构、中国的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都不
10月27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水坪村村医葛德福,来到广东佛山禅城中心医院,参加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免费提供的村医进修培训。  2017年12月,复星基金会等单位启动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围绕守护、赋能与激励3个核心方向,开展村医守护工程。  除了优秀村医推选,“守护”的内容还包括村医保障工程(专业培训 保险赠送)、慢病签约管理奖励(现为龙门梦想计划)、贫困大病患者救助、智慧卫生室建设等。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在宣传党的政策、反映人民心声、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尽管如此,以往,面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个别地方的基层党员、领导对待新闻记者的惯性思维是,围、追、堵、截,以为这样就会罩住记者的眼睛,封住群众的嘴巴,进而掩盖基层已经暴露的突出问题。  聚焦基层群众关切、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守望社会公平正义,是《民生周刊》全体编辑记者的初心、使
“在解决温饱之后,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40年中,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
“这是一百三十六个七岁以下孩子马背上的远征。”  “这是两年十个月用摇篮承载走过三千里的行程。”  “这是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坚定。”  “这是护送革命种子全部到达目的地神圣的使命。”  6月1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北京市六一幼儿院暨延安第二保育院成立74周年之际,为重温延安第二保育院“马背摇篮”的光辉历史,探寻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北京中视星广文化联合创作编
《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  这一次,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真正体会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几个字的分量。  因为审议预算报告时提了一条意见,3月11日晚上她就收到财政部办公厅的一封代表建议意见回复函:“根据您的意见,我们已在《报告》第31页倒数第4行,增加‘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三月的北京,万物复苏,朝气蓬勃。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通过他们,人民的期盼将转化为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给全国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防灾减灾工作引起全社会的空前关注。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更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防灾减灾责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社区和社会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
“老有所养”是所有人的美好期望,但有一些老人的养老之路却异常坎坷。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逐渐遗忘这个世界,甚至把自己弄丢,养老对于他们本人及其亲属都是一件难事。  他们需要治疗,更需要长期照护。然而,大多数养老机构不具备接受失智、失能老人的能力,家庭的照护也面临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  如何让失智、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护对于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是巨大考验。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清华大
近年来,海淀区在中小学家校共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很多学校都打造了家校共育平台,开设了家庭教育课程、家长课堂,教师也在积极地成为家长的“合作伙伴”。  徐玲今年有了一个新身份,家庭教育指导师。  作为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的副校长及英语教师,她2018年参加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成为海淀区首批3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之一。  近年来,海淀区在中小学家校共育方面进行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