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护体系亟待建成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kaizh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有所养”是所有人的美好期望,但有一些老人的养老之路却异常坎坷。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逐渐遗忘这个世界,甚至把自己弄丢,养老对于他们本人及其亲属都是一件难事。
  他们需要治疗,更需要长期照护。然而,大多数养老机构不具备接受失智、失能老人的能力,家庭的照护也面临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
  如何让失智、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护对于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是巨大考验。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裴晓梅。
  民生周刊: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据统计,我国约有1000万人罹患此病,在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是老人。目前对于这些老人的照护存在哪些问题?
  裴晓梅:目前来看,我们可以帮助失智失能老人的力量非常有限,这和长期照護体系不够完善密切相关。
  这个体系包括针对失智、失能老人的服务,这种服务和医疗服务有区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医疗服务是有病就治病,但是老年人主要面临的是慢性病和失能失智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模式主要针对疑难杂症或者急症,对于长期照护需求,其实很难发挥作用。
  长期照护服务主要内容就是医院护理、康复、家庭病床,再加上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起居照料,这都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不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他失能的程度就会更严重,他需要的护理可能就更多。我国的照护机构、养老机构、护理院康复医院、康复中心的服务都属于这类服务。这类服务正在零零散散地建立,但是不成体系。
  造成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目前并不太清楚,也不能完全治好,所以我们对他的服务很困难。心理咨询师、专业服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作用,帮助减缓这种症状,但是我们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太少了。
  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很少有康复治疗师的系统培养,我们的康复治疗师基本都是短期培训出来的,严格来说其实是不合格的。在专业人才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一个长期照护体系很难建立。
  民生周刊:很多养老院、老年福利院不能接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一些老人带来困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裴晓梅:养老机构不收这些失智老人,是因为他们没办法收。没有能力就不收,这还是一个负责的态度。有的机构没有能力照顾失智老人却接收了,可能会照护不当,甚至虐待老人。
  很多养老机构不懂得如何去应对失智老人的各种需求,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照护他们。这种需求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理解,因为专业人员不足,所以服务不足。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老年服务这方面花了很多钱,但有时候却没有解决问题,比如投资建新的养老机构,却不知道怎么管理,造成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低,钱没少花结果并不好。
  其实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建立一套系统,与其投资建立新的养老机构,不如投资建立专业培训项目。认真地培养老年病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康复治疗师,还要培养优质的护士。现在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但据我了解,他们的师资、教材都不好,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
  另外,我们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养老机构上,对于失智老人来说,没有什么人比家人照顾得更好了。照护失智老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进养老机构,而是在家里有人陪伴。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没有安全感,对于失智老人更是这样的。所以帮助他们留在家里,留在他们熟悉的地方,比把他们送到养老院去要好得多。
  当然,养老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些家庭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不能照顾,而老人又完全不能自理,就得有养老机构来照顾他们。
  民生周刊:每一个失智老人背后是一个备受压力的家庭,怎样给这些家庭更多支持?
  裴晓梅: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子女比较少,照顾不过来,但是如果给予好的社区支持和帮助,家庭仍然可以担负很大的责任。
  比如,建立社区照护中心,子女上班去了,把老人送过去,晚上再把他接回来,这种方式比把他完全送到养老院好。不过我们需要有一些措施,鼓励子女这样做,鼓励子女和需要照顾老人住在一起或者住得比较近。如果我们的社区非常友好,社区里大部分人都认识这个老人,他就可以在社区里到处走,即使走丢失了,大家也能把他送回来。
  这些家庭确实也会面临经济上的压力。有的地方在进行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在考虑对失智老人的补贴了,补贴的钱可以打到老人或者照顾他的亲人的账户上。虽然补贴不见得够用,但是至少他们做出了一个姿态,要支持家庭来做这件事。未来随着财政的投入,这样的补贴可能还会增加。其实绝大多数家庭子女都是愿意照顾老人的,只不过是经济和各种各样的负担太重了,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时间来做这件事情,给他点帮助,他就受到了鼓励,愿意去做。
  另外,还应该对失智老人的家属开展教育,社区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组织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教育他们如何照料老人,告诉他们照料老人的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适当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民生周刊:长期护理保险已经自2016年开始试点,近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您觉得这个试点效果如何?相关制度如何完善?
  裴晓梅:有的地方做得比较好,试点主要是在城市,而且是地方财政资金比较充裕的城市,比如上海、青岛。这些大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是从医保的结余里拿出一部分,财政补贴一部分,有的地方个人也交一部分,有的地方还动用了一些福利彩票基金,拼凑起来。
  各地方的试点模式其实都不太一样,大部分还是和原来的医保资金的结余有关。但是有些省市的医保没有结余,各地不平衡,需要政府进一步统筹考虑。
  建立一套长期照护体系,要注意服务、专业人才、公共资金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找出一些好的公共资金的使用办法。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意义非常大。过去政府对老年人照顾主要集中在城镇的“三无老人”和农村的“五保户”,范围比较小。但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只要老人失智、失能达到一定程度,不论他的家里情况怎样,都会获得保障,这样公共资金使用的覆盖面就非常大了。这实际上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扩展,会带给大家一种安全感,就是在你有需求的时候会有人帮助你,这一点对于老人来说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現在都在搞网上信访,我不会操作电脑,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写信。给很多家单位都写过信,就只有你们主动跟我联系……”听见家乡人的声音,远在广西南宁的喻老爹激动不已。  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却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了一道无形的“鸿沟”。  这不,前不久老家在湖北仙桃的喻老爹就摊上事儿了。多年心结终解开检察长高鹏接待来访群众。  今年10月,湖北省仙桃市检察院收到控诉人喻老爹
已有690多年历史的花园村,改革开放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资源极度贫瘠,靠山吃不了山,连日常生活用水经常还得去隔壁村打。  1978年,花园村年人均收入仅为87元。1981年以来,在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的带领下,经过近40年的创业拼搏,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3.5万元。  今天的花園村,村如其名,楼房整齐划一,街道宽敞整洁、绿植环绕,百花园花香四溢,湖面碧波荡漾。湖畔,99米高的雷迪森大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改革都在加速推进,十项国企改革试点全面推开,重要领域混改、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革等也在深入开展。  联通推出混改方案,神华国电闪电重组,50亿混改子基金成立,公司制加速推进,国企改革可谓是动作频频。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改革都在加速推进,十项国企改革试点全面推开,重要领域混改、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革等也在深入开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基础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村如何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实现全面振兴。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走自己的路  首先,中国乡村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不能盲目照搬别国模式,需要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美国的模式不能照搬,欧洲的模式不能照搬,日本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因为中国乡村的要素结构、中国的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都不
10月27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水坪村村医葛德福,来到广东佛山禅城中心医院,参加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免费提供的村医进修培训。  2017年12月,复星基金会等单位启动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围绕守护、赋能与激励3个核心方向,开展村医守护工程。  除了优秀村医推选,“守护”的内容还包括村医保障工程(专业培训 保险赠送)、慢病签约管理奖励(现为龙门梦想计划)、贫困大病患者救助、智慧卫生室建设等。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在宣传党的政策、反映人民心声、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尽管如此,以往,面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个别地方的基层党员、领导对待新闻记者的惯性思维是,围、追、堵、截,以为这样就会罩住记者的眼睛,封住群众的嘴巴,进而掩盖基层已经暴露的突出问题。  聚焦基层群众关切、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守望社会公平正义,是《民生周刊》全体编辑记者的初心、使
“在解决温饱之后,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40年中,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
“这是一百三十六个七岁以下孩子马背上的远征。”  “这是两年十个月用摇篮承载走过三千里的行程。”  “这是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坚定。”  “这是护送革命种子全部到达目的地神圣的使命。”  6月1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北京市六一幼儿院暨延安第二保育院成立74周年之际,为重温延安第二保育院“马背摇篮”的光辉历史,探寻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北京中视星广文化联合创作编
《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  这一次,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真正体会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几个字的分量。  因为审议预算报告时提了一条意见,3月11日晚上她就收到财政部办公厅的一封代表建议意见回复函:“根据您的意见,我们已在《报告》第31页倒数第4行,增加‘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三月的北京,万物复苏,朝气蓬勃。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通过他们,人民的期盼将转化为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给全国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防灾减灾工作引起全社会的空前关注。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更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防灾减灾责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社区和社会公众的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