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提问变得有效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注意精心设问,注重思维含金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回答积极性,判断评价延时,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应答性的提问多,不断追问、深问少,提问缺乏思维含金量。学生常处于应对场景,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因而课堂热闹,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最佳时机,注意要精心设问
  (一)准备铺垫为引新
  准备铺垫阶段,教师在激活相关旧知时,应把新知从它的“生长点”上引出来。如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并问:你们怎样摆的?能画出三角形吗?让学生回忆生活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感知三角形的本质特征。这样,什么是三角形的新知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二)新旧交界宜迁移
  旧的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会产生影响和作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的迁移”。新知需要旧知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新知。
  (三)新授知识要点拨
  新授阶段,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的阶段,更是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思维品质的阶段。把新知从“生长点”上引出来后,教师要针对新知的形成脉络进行提问,在“点拨”上下工夫,使每一问都能在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中起点拨、催化的作用。
  (四)思维关键重巧问
  一位教师在教学《奇数与偶数》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进行“摇奖”活动。奖品有汽车、彩电、冰箱等。规则是:转动圆盘,指针指向几,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数到这一格上的奖品就属于摇奖者。
  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盘,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动手,结果却没有一个获大奖。
  师:大家都参加摇奖了,可为什么都只能得小奖呢?
  学生被教师的问题吸引了。他们细心观察,结果发现:偶数号中的都是小奖,奇数号才中大奖。由于奇数加奇数是偶数,偶数加偶数还是偶数。摇奖规则决定任何人都不会中奇数号大奖。当学生们沉浸在发现规律的喜悦中时,教师又及时在思维关键处巧妙设疑:“那怎样才能中大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起来。真是巧设疑,思维起。
  (五)小结阶段常梳理
  小学生无法自己梳理知识,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会相对地呈现“点”性。在小结阶段教师就要围绕探求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各“点”,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梳理。通过提问把所学知识纳入认知网络,可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二、处理问题多少关系,注重思维含金量
  教师在课堂中要处理好问题“多”与“少”的关系,注重问题的思维含金量,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促进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数学平均每节课提问三十多个,最多的有五十个。我们经常见到热闹的场面:教师问题一出,小组讨论或回答马上开始。因为没有深入的思索,学生回答肤浅,也不会批判地接受同伴的意见。问题过小、过易,数量就多,探索、思维空间就小,不思索就能对答如流,当然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还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课堂生成也少。
  三、处理问题大小关系,要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大,数量就会减少,解决起来复杂,思考空间也大。这里说的有空间的“大问题”,是指整个课堂进程围绕它们展开的关键性问题。这些大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很有益处。但如果问题太大,就会增加回答的难度。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问答只会在少数优生中展开。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都参与教师的提问。
  四、注意提问方法技巧,激发回答积极性
  (一)寻找角度法
  同一个问题,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一样。比如:什么是正方形?这种提问一般化。如果改为: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就会引发热烈的课堂讨论。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正方形概念,还会带出菱形概念。
  (二)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提问时创设情境,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先展示古代马车飞驶而去的情境,由情境自然引出问题:人们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圆有哪些特征?
  (三)故意设疑法
  这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辨别清楚概念的关键处唱的反调。教师故意不相信现有结论,鸡蛋里挑骨头,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意识。这样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发逆向思维,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
  (四)曲径通幽法
  教师不正面揭开问题的实质,而是迂回地指向问题,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常说的“曲线提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五)刨根问底法
  在课堂讨论交流中,经常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浅尝辄止,回答不全或不得要领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刨根问底法,使学生的思维朝指定的目标逐步推进,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到达理解的彼岸。
  五、鼓励性评价要及时,判断评价宜延时
  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有时候,问题的答案有对错之分,更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学生答错或不会答,原因复杂,教师可重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角度或添加辅助性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也应“留白”后再作评价,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补充说明或修改、完善答案。
  总之,追求师生课堂对话的高效性,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领着高效有价值的课堂对话。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提问,让课堂提问生动而有效,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小儿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要知道,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不会引起疾病。  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能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小儿吃过热、过硬的食物,或家长擦洗婴幼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黏膜而引起发炎、溃烂。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腔黏膜干燥,也可引
【摘 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和拼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分为三部分就如何将更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phonics教学法渗入到英语课堂教学,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进而提高学生英语的自学能力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Phonics教学法;单词发音  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新学期开始时当我拿到手上的教
摘要:目前学术界忽视了抗战爆发后冯友兰在中西对比过程中的一个民族化、个体化的转向,而这个转向与冯友兰追求现代化的努力和合转生为“阐旧邦以辅新命”这个最高追求,这就是其“道术多迁变”背后始终不易的学术宗旨,也是通向其终极关怀的指针。“阐旧邦以辅新命”实质上就是通过德体技用实现国家现代化。“阐旧邦”指的是通过继承中国本有的“组成社会的道德”以保持中国的特性,同时以实现中国现代化这个“新命”为目的的“阐
【摘 要】知识渊博指的是个人的知识广而且深,传统教育采用的是积累或者应试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各项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浪潮中,国际教育异军突起,在民办教育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知识渊博的学生方面做法独特,效果显著。  【关键词】国际教育;知识渊博;探究;阅读  传统教育采用是积累或者应试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各项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此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以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如何提高第一学段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课外识字量至关重要。枯燥的识字方法不为学生所接收,而“摘录本识字”、“认姓名识字”、“读商标识字”和“诵经典识字”,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快乐中、在兴趣中识字,提高识字量。  【关键词】课外识字;摘录本识字;认姓名识字;读商标识字;诵经典识字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喻成“瓶子”,那识字教学就是“瓶颈”,如何解决这个“颈瓶问题”,让学生高效快捷、快乐有趣、积极主
【摘 要】少先队教育是培养一代少年儿童的独特领域,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少先队组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活跃的因素。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是少先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依托少先队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少先队活动中,让心理健康之花尽情地绽放,这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工作者都应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少先
【摘 要】新课标侧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数学教学生活化即是对新课标的响应。通过创设数学的相关生活情境,倡导数学体验的学习方式,重组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这三大途径,可提高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重要意义;有效策略  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突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的特点。新课程改革的推动
【摘 要】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机构,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我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校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努力做到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过程一致、教育方法互补,共同培育新一代的阳光少年。  【关键词】家校合力;共育;客家文化  近年来,许多国家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
【摘 要】学生的学习错误是教学过程的生成资源。在关注错题的前提下,引导辨析,利用错误,突破易错题,能让错题成为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错误的价值,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错题;数学课堂  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原生态,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要怕孩子出错,而应充分发掘错误,利用错误,化弊为利。  一、关注错误,加以重视  关注孩子的错误首先是发现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的
摘要:以人为本,体现出新中国60年的崇高目标和不懈追求。新中国发展实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文透过新中国60年的时空变换,梳理以人为本的发展脉络,探析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新中国; 60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4-0026-04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