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思维走进美术课堂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无疑是贯穿整个课堂的灵魂。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成功的关键。因此,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过程,正确把握学生在教学各环节思维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维;美术课堂;人才培养
  前阶段市美术中心组开展活动,让我上一节示范课,我选择了苏教版美术第七册第八课“我设计的小设施”这一课。课上下来,中心组教师对这节课的各个环节怎么处理,各持己见。课后,我也进行了积极思考,并对本课进行了理论分析。
  课堂环节一:教师走进教室,用眼睛四处搜寻,然后找出一只杯子,在饮水机前接了一杯水,并一饮而尽。问:同学们觉得这个饮水机漂亮吗?能改得更漂亮些么?(篇幅所限,饮水机图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鱼形饮水机”让学生欣赏,并介绍:杯子放在鱼肚子里了(导入课题“生活中的小设施”)。
  理论分析:起始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课间那种不安定状态,也还没得到集中。所以,在开头阶段,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有趣的导入,使学生的思维能迅速调整到最佳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一阶段,本课是如何将思维集中化的呢?一是将教师的思维具体化,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设计小设施的思路,即从生活中的需要入手,发现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让学生去解决,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具备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在下阶段具体的思维训练中才能得以解决。
  课堂环节二:多媒体播放城市里的各种设施(电话亭、垃圾桶、雕塑、电梯、健身设备等),学生欣赏并觀察其特点:色彩丰富,造型各异,有的还有装饰图案。教师介绍这些设施的特点:图形组合法。多媒体再播放一鱼形雕塑,让学生欣赏并观察其特点:实物联想法。提问:学校里有哪些类似的雕塑?学生回答:垃圾桶(企鹅垃圾桶、足球垃圾桶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学校里的小设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问:你还想到哪些没有拍到的小设施?
  理论分析:当学生的思维由旁观者的角色进入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时,教师必须将思维的过程具体化。这是因为,七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而其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尽可能在具体的感知中进行训练和加强。具体化的思维不仅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更主要的是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积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思维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这一阶段,本课是如何将思维具体化的呢?首先通过欣赏一组城市里的小设施,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形象储备,而且将上阶段学生的思维横向拓展。然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非常熟悉的校园小设施上。在教师谈话式的启发下,通过欣赏教师精心选择的典型对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利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在思考问题。教师再通过将“小设施的作用”“小设施的设计方法”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在具体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自然地掌握了抽象的概念,从而将思维向纵深推进。
  课堂环节三:带领学生到校园寻找没有拍到的小设施,学生惊叹原来还有这么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小设施。问:我们可以把这些小设施变得更漂亮么?如果让我们改可以改成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可改成篮球形、奖牌形、其他动物形等。教师再启发学生:可以在哪些地方再增加一些小设施,让它变得更漂亮?让学生讨论设计未来的校园小设施。
  理论分析:随着认知、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过程达到一定的高度,便进入了潜思维的阶段。这时如果偶遇诱因,便能立即导致灵感的闪现,而其是建立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一阶段,本课是怎样将思维发散化的呢?一是让学生在校园里随意观察,期望不同的学生接触与自身思维相似的诱因。比如,哪个小设施需要改进,哪个地方需要增加什么小设施,诱发自身思维相关信息,从而进行相关创作。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思维体验过程后,如何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清晰的思维方法,并能在以后的思维过程中主动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及课堂教学实际,在最后阶段进行思维巩固化训练。七年级的学生,在具体的形象思维刺激下,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其突出的表现是大多数学生对他们的思维过程不善于进行监控、检查和调节。所以,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谈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画画的思路,采用的设计方法,表现对象的介绍等,让学生逐渐过渡到无声的思维,思维的自觉性不断发展起来。二是课堂接近尾声,学生的思维已经接近松弛,并急于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不同的思维内容采用不同的展示方法,同样能起到巩固思维的作用。如本课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设计贴在校园示意图上,这样学生也会考虑到如何安排自己的小设施的位置。三是相同的思维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本课的结束阶段对城市小设施的欣赏及教师的总结,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扬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础会计任课教师要重视新生的专业教育课,上好第一堂专业课,唤醒学生对会计的职业兴趣。让学生接受并重视这门课,树立做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梦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而不乏味。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愉快教学  基础会计是财经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第一门必修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好与坏将
摘 要:以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内地西藏中职班为例,针对学校藏族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的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德育工作经验,探究加强内地西藏中职生爱国意识培养的一些德育措施,以促进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德育建设,为祖国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内地西藏中职班;爱国意识;措施;优秀人才  西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职业教育全面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持续深入地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内涵,深化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加快构
摘 要:人才的供给对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新形势下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人才是社会最为稀缺的,高职学校的主要目标正在于向社会输送创新和综合能力较强的高职人才。教师要立足新课改大背景,对如何深化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培养高职生创新与综合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计;创新;综合能力;改革;人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不仅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摘 要:通过研究奥斯卡获奖动画中的灵魂人物的外形和性格,阐述优秀的动画片人物的个性特点,启迪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创造性地原创新时代的新故事。  关键词:学前教育;动画;奥斯卡奖;人物  学前教育可以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更加聪明。幼儿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原创新时代的新故事,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因而故事课和语言表达课程不容小觑。  一、奥斯卡奖动画片奖的分类  奥斯卡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关于死亡的话题,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个体尤其是未成年人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和态度,容易采取极端的言行。在当前,要重视生命教育,开展死亡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  死亡教育意图指导个体透过思考人生的终点——死亡来反观整个人生历程,树立敬畏、尊重、珍惜、热爱生命的态度,维护生死尊严、丰富生死智慧、强化生命追求。初中阶段的死亡教育
摘 要:“逆向思维”是针对正向思维而言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习惯了正向思维定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破学生因“思维惯性”而带来的思维“死角”和“误区”,训练他们学会由果索因,创造性地进行逆向思维,重建思维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成为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学地理;逆向思维;探究性;训练  初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探究性特点十分显著的学科,它对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空前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尝试新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才  根据有关高校近年来对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令人堪忧。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在逐年攀升,这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摘 要: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教育突出问题,教育部统筹给农村教学点配置了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为约6.7万个教学点配备资源接收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资源的配置让我们边远山区的学校真正享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教育闭塞等一系列问题。资源配置之后,关键是要学会使用,提高利用率,这样才能从根本
随着优质教育的普及,社会对学校的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小学,我们的教育必须为培养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服务。因此,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开展体验教育活动,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形成了“在实践中体验,在仁爱中成长”的主体性德育、发展性德育的特色之路。同时,学校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体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