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目标靶控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丙泊酚目标靶控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诱导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血浆药物浓度靶控输注组(P组)和效应室药物浓度靶控输注组(E组),每组30例.C组采用丙泊酚2 mg/kg单次静脉推注;P组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4μg/ml;E组设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4 μg/m],三组均采用瑞芬太尼浓度为4 ng/ml的血浆靶控输注,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0.2 mg/kg.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脑电双频指数、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记录各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 (T2)、3 min(T3)、5 min(T4)、10 min(T5)的MAP和HR,记录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三组T0时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时MAP及HR均显著低于本组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时MAP及HR显著低于E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显著低于C组[6.7%(2/30)比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作为目标靶控输注浓度更适合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其他文献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腹膜疾病,其特征为腹腔内部分或全部脏器被一层致密灰白色、形似蚕茧、质韧的纤维膜所包裹,多造成梗阻性病变,因膜形似蚕茧,故得此名[1],目前将发病原因不明、无手术史及腹膜透析史且无特定药物治疗史者定义为原发性腹茧症[2].现结合我科收治的2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讨论。
期刊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种与常见脑白质病不同的,以头痛、癫痫、视觉异常、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和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临床相对少见,临床医生认识不足,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RPLS患者做相关报道并总结如下。
期刊
@@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的表面通透性参数(PS)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及化疗早期(第1个化疗周期)的变化,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80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一线药物进行标准化治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对原发肿瘤进行CT-p检查.在化疗4个周期后对肿瘤进行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并按评价的结果将患者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
目的 探讨小叶毛细血管瘤(LCH)的临床、病理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认识.方法 对69例LCH患者的标本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69例LCH患者年龄4~ 80岁,平均42岁,男34例,女35例,病变发生在头颈部50例,其他部位19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主支气管合并颅内1例.肿瘤大小平均约1 cm,部分呈息肉状.肿瘤大部分位于皮肤或黏膜内.其中1例发生在左主支气管呈菜花状同时合并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