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以内婴儿子宫阴道积液临床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6个月以内婴儿子宫阴道积液的临床诊治。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例子宫阴道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结果

6例患儿年龄2 d至6个月,平均年龄57 d。6例中2例患儿合并尿生殖窦畸形,1例合并泄殖腔畸形,1例合并Muckusick-Kaufman综合征,1例合并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单纯处女膜闭锁。3例伴发单侧肾积水,1例伴发双侧肾积水及球形结肠,1例双手双足多(并)指、趾、先心病,1例伴发双子宫、双阴道、阴道斜膈综合征并肾囊性变。6例患儿均行腹部、盆腔彩超检查,5例行腹部CT或MRI检查和生殖道造影检查,3例行膀胱镜检查,4例行腹腔镜探查。6例均行子宫阴道积液引流,其中1例行处女膜切开引流术,1例行阴道斜隔切除积液引流术,4例行腹腔镜下积液引流(1例同时行肠造瘘术)。6例子宫阴道积液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至3年,均未复发。

结论

婴儿子宫阴道积液临床罕见,常是泄殖腔畸形或泌尿生殖窦畸形的一种表现,或某些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临床常表现为腹胀、排便排尿困难、盆腔肿物、会阴部异常等,极易误诊、漏诊;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及彩超、CT/MRI、造影、术中内镜检查等均有助于正确诊断。全面、正确认识该病以及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对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的现状,是各科临床医师在疾病治疗用药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全科医师应掌握的关于DILI的重点内容,对中国首部《药物性肝损伤防治指南》进行解读。
2015年10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的最新指南。它首次提出了"临床治愈"的治疗目标,强调一线药物治疗,并对特殊慢性乙型肝炎人群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就指南中与基层医生密切相关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提高基层医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
报道1例以"发热、肺空洞、肾脏占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通过详细展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揭示患者的最终诊断,并加强读者对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常表现、病理学改变等的认识。
通过阐述蜘蛛痣的成因、临床意义和可能形成机制,分析蜘蛛痣、肝硬化及肝肺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示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肝肺综合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常见的院内感染,增加患者的住院负担,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2013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提出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文章对指南提出后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目的分析胃息肉与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市人民医院2 125例胃息肉与4 92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胃息肉和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内镜检查原因、息肉部位、数目、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结果胃息肉检出率[3.1%(2 125/69 575)]低于大肠息肉检出率[24.5%(4 924/20 124),χ2=9 886.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或卒中门诊就诊、发生脑卒中后≥1个月的1 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89例、缺血性脑卒中841例,根据卒中后疼痛情况,分为CPSP组80例、非CPSP伴疼痛组467例和无疼痛组583例。3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合并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又名补体第一成分抑制因子(C1INH)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当其所致血管性水肿累及腹部时,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伴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常常由于急性腹部症状就诊。临床医师多对该病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报道1例C1INH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Klinefelter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男性性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性腺发育不良的病因,多在青春期因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者生育期不育而被诊断。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男性中老年时期以骨代谢或糖代谢异常为首发症状的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