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传统城镇的保护复兴策略r——以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推动着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有序的、稳定的系统.然而随着近现代工业的兴起,许多传统城镇的自组织发展机制被打破,城镇环境面貌、空间格局遭到了破坏,经济衰退使传统城镇逐渐沦为荒废衰亡的状态.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重庆市市级历史文化名镇铜罐驿镇代表了我国西南片区广大依山水而营建发展的传统城镇,同时又是近代铁路等工业文明冲击下重庆城市收缩的典型样板之一.文章引入自组织理论中最重要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铜罐驿镇的发展进程,发现近代工业使名镇在区域社会体系中成为相对孤立的封闭系统,其自身的发展从多维度趋向熵增而进入衰亡状态;当系统接受负熵而消除熵时,名镇将从衰亡走向复兴.因此,从耗散结构角度提出易于引入负熵流的保护规划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发展名镇文化产业,引起城镇产业功能涨落,形成新的稳定结构,促使城镇永续发展.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的各州均有各自独立的规划体系.本文以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区墨尔本所在的维多利亚州为例,解析其规划行政体系、规划编制体系和规划法规体系的特征和作用,在统一规范确保地方执行力、法定规划的唯一性和全覆盖、“央地”事权平衡三个方面,为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我国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而出现大量微型居住社区,城市微社区不仅承载着人们重要的品质生活,还塑造了城市的基调与品格.在实际住宅项目开发中,微社区由于建设规模小、建筑功能简单而容易被忽视,而其规划设计缺乏美学感和前瞻性,则造成居住品质不高和资源浪费等状况.笔者以人的需求与城市的关系为出发点,结合微社区的时代定位,探讨其规划美学内涵和规律,对设计现代高品质城市微社区有着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特色小镇加速发展.本文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以创新发展为牵引,深入研究该市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产业类型单一、产业层次不高、投资主体不强、激励引导不够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以区域发展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新阶段的规划理念,总结出新阶段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以期为推进高质量特色小镇建设和实践提供借鉴.
我国城市内存在大量老旧小区,其建筑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环境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安全问题和空间安全问题.本文阐述了城市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市汽发社区为例,分析其公共空间现状特征,从安全视角出发探究公共空间微改造的方法,为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后工业时代,城市经历着从生产经济到消费经济的转型,因“退二进三”留下的“城中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同时也伴随着绅士化演进.因此,本研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选取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为实证对象,从时间维度分三个阶段剖析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映射的绅士化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思考和提出建议.
基于类型学的“四生景观”分类方法对西来古镇的乡土景观要素进行挖掘和梳理.结合西来古镇可查找的规划设计过程与实地调研,分析其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模式变化(保护与修复的模式—现代适应性更新模式—活态市场化经营模式),总结乡土景观元素应用的保护与更新原则、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等四点原则,从中提出保护优先、文创融合、旧材新用等乡土景观元素应用策略,希望有助于同类型古镇与乡村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房地产业的迅速开发、城乡统筹及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实行,传统村落数量急剧下降.将旅游业的发展渗入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可以缓解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还能为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张家口地区的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本文以张家口重要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区域,以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数据,研究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文献资料查阅法和调查分析法,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旅游潜力评价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最终得出选取样本村的旅游资源潜力数据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资源的代表,是对城市公园的重要补充,也是目前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了口袋公园的相关案例,分析了其设计特色及不足之处,总结了口袋公园人性化、地域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并针对口袋公园的道路、照明、绿化、设施等细节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街边微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乡村建设是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社会革新式的发展趋势,当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也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章从文化自信的视角研究张家界市土家族石堰坪村传统村落的保护,旨在一方面响应张家界市文旅融合政策,可以更深地挖掘土家族传统文化,衍生文化产业链,激活地域经济;另一方面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为更好地保护发展村落,提出一些相应的思考策略.对文旅背景下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有一定借鉴价值.
本文选取广州市增城区的三个乡村建设项目作为研究案例,涵盖商业、工业、居住三种建筑类型,较好地反映了岭南地区的乡村建设状况.作者通过深入调研,从场地、空间、材料、构造等多角度对上述三个案例进行分析与研讨,揭示了岭南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状况,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