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及优化方式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关键。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物理模型等,优化物理实验教學,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实验,从而真正奠定学生物理学习根基。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106-01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实验教学的优化和升级,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调动学生实验热情。
  1.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信息化时代,初中物理教学也应该全面实现信息化、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途径,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等,为学生创建智慧、数字化课堂。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技术,更加适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相比,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另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资料,获得实验素材更多,思维更加开阔,也更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优势互补。
  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关教学中,由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对于初中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可能会存在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成像结果分成三种情况,分别是: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等。还有物距和像距动态变化规律、物距、像距等方面的大小关系等,这些复杂的知识点,教师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的播放出来。教师先播放一段Flash动画,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也可以奠定学生的实验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实验片段组合起来,在实验中,学生根据Flash动画的内容,就可以整体把握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2.配合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提升推理能力
  建模思想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合理引入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另外,物理模型开展实验教学,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中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利用物理模型可以展示实验操作的难点、重点,化难为易,强化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效果的记忆。
  比如,在“水固体、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变化的实验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对这三种形态变化产生混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够知识重复强调,而是要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物理模型。这就需要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在课前先了解“水是怎么凝结成冰的”,以及“水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了解了这两个问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去解释这两个问题,有的学生解释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分子就会缩成一团,形成固态的冰,受热膨胀之后,就会形成气态,变成水蒸气。同时,强调水分子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冷的时候吸引力会增强,热的时候吸引力会减弱。这种解释不完全正确,但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引出物理模型,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水的变化,每个水分子用一个小球来表示,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用一个小圆柱表示,在电子屏幕上播放,低温的时候,吸引力增强,水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固态,或者液态,但是随着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力转化为斥力,分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进而形成气态。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相关实验,学生的实验热情会更高,实验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3.联系生活情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个关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验素材,能够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到实验当中,创建生活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实验提供支持。在生动的物理情境支持下,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启发,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每一步的操作会更加准确,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也会因此得到发展。
  比如,“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学生生活常见的照镜子,以及透过水看物体。通过营造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提问:这些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大家会发现什么,谁能够说一说其中蕴藏了什么物理原理吗?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都会陷入思考,这就达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目的。接着,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会发现,镜子中的像与人是相同的,而透过水看物体,会发现物体好像折了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相关实验,最后总结出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创建了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实验优化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助力于我国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改革。从中发现,物理实验教学优化包括很多内容,初中教师唯有从实际出发,将培养学生能力与物理教学目标相结合,才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发挥出先进教学方法的优势,更好的为当代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2019(30):13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广大教师有必要将问题导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争取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从而更好的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
摘 要: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极其重要的一门主要学科,而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语言表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能够在语文学科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在于能够将我们的所学所用融入到生活中,增強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内化成为一种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帮助我们生活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
摘要:“问题解决”做为近几年来数学教育研讨的热点课题,是未来教学的趋势,在小学阶段问题做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生成要素,其解决的策略应以适应小学生能动性为主导,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来解决所产生的问题,形成知识的自然过渡。问题做为数学课的重要组成要素,其解决的策略应从多角度着手。  关键词:趣味性;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体系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实现创新和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