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指中国的绘画。国画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美术绘画史的一项重要瑰宝。因此,国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国画学习中,不仅需要学习国画的基本绘画理论,提升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而且更应该掌握其传统艺术精粹。基于此,文章将详细阐述如何国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国画;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一、 引言
  国画源于古代,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帛画。这是一份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其奠定了我国国画的基础。国画包括山水、人物、花鸟三类,线条细致、笔随意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积淀,民族性特征显著。国画作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画简单中国画,这是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
  二、 挖掘绘画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国画虽是我国一门优秀文化艺术之一,但其历史距离初中学生久远。国画作品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绘画者与学生并不处在同一时期,他们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经历不同,导致学生并不能了解创作者之所以创作这份绘画时所思所想。自然而然,学生由于对创作者、创作故事的不了解,甚至都不会主动接触国画,或者接触了也只是走马观灯,除了映入眼帘的山水、虫鱼,脑海中什么都没有留下,谈何对学习国画的兴趣呢?因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想学生喜爱国画,有学习国画的兴趣,首先应该解决学生与国画之间的历史隔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PPT演示、播放视频动画等手段,对国画创作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大多国画作品与我国禅、道知识相关,教师除了书面介绍之外,可以采取趣味性的讲法将枯燥的禅、道知识与幽默风趣的讲法相结合,让学生不再感到绘画仅仅是绘画,它还包括各种文化底蕴,从而加深学生对绘画背后的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对于北宋时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这份国宝级的文物,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找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对宋代市井生活有感性了解,在课堂向学生们分享我所了解的《清明上河图》,在学生分享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对学生所讲知识点进行补充。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提供学生对其中场景进行扮演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愉快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解析优秀国画作品,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
  古代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一系,既有形式构成和形式元素的共性,又有有别于其他绘画的个性品质。中国画具有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禅、道哲学知识,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写实写意含义。国画的水墨、线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创作者思想的传达具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义。初中美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其表现手法、色彩、线条和布局结构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不仅掌握创作者、创作时代的知识,获得知识积累的乐趣,而且促进学生对国画艺术的理解,扩大学生国画知识面,提升学生感悟、体会、评析作品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艺术解析时还应注意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留意学生的反馈,多点学生思考、讨论、感悟、分析的机会,教师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比如,选择徐悲鸿《八骏图》进行赏析,教师可以着重从图画的构图、色彩、造型、工笔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国画的工笔美、意境美,深刻了解徐悲鸿画作“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意态,从中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豪气勃发、一往无前的精神形象,从而提升对国画的绘画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四、 加强国画笔法训练,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赫伯斯·斯宾塞曾说道:“教育的最大目的不是寻求知识,而是实际行动。”除了传授学生国画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之外,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国画知识进行运用。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国画工笔、创作技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国画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采取临摹绘画和自由创作的方式,增加学生国画训练的不同形式。不论是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讲清国画绘画的重点与注意事项等事项,介绍绘画的笔法和墨法。临摹时,学生应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注意绘画的一气呵成,在临摹中体会原作者的心态、意境。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具有耐心和不苟精神,引导学生在临摹中发现绘画的乐趣。临摹是创作的基础,当学生对临摹有一定掌握后,教师可以规定贴近学生的自由创作主题。例如,在国画笔法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安排简单人物绘画练习,以“印象中的人”“古代的我”等为主题,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与创作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及时纠正与指导。在创作时,不能受限于表面的肖像,重在使学生理解“像与不像”“似与不似”的哲理,注重教会学生表现的主人公神态、精神面貌的表现,以及如何使欣赏对象透过表象理解创作者所传达的情感、精神。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给予及时的赞美夸奖,如果机会允许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定期举行画展,使学生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激励,并且鼓励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对国画的艺术欣赏和绘画能力。
  五、 结束语
  国画自身所具有的地位和艺术价值使得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其带来的重大影响,其成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愈发璀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讲授国画,是历史赋予教师的光荣,也是挑战。因此找到适当的方式使学生走近国画、了解国画、热爱国画,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增辉.初中中国画课堂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158.
  [2]張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梁红丽,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通过史实来概括和分析北洋政府时期民主政治存在的事实、原因及启示,进而使我们用辩证、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北洋政府。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探究历史真相和社会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国课程教学变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下,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美术教师更要抓住教育发展机遇,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创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以构建高效、高质的教学课堂,更好地发挥美术课程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笔者也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思考,通过阐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解决美术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以构建一
摘 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学校教育在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带领下,我国各级学校都在音乐教育中做出了重要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针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所进行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音乐;民族音乐;传
摘 要: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不涉及高考,但是却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人们加深了对音乐的认识,也更加重视音乐教学。但是在高中阶段,因为学生面临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挑战——高考,于是音乐教学总是或多或少的被“排挤”,不能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音乐教学
摘 要:器乐是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器乐教育能够丰富课堂形式,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内容从分析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了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器乐;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指声乐教学,音乐课堂也往往以教师示范、学生跟唱为主,音乐
摘 要:幼儿教育是一生基础教育的起点,是素质教育的摇篮,幼儿长期在充满古典音乐的环境中,智商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古典音乐熏陶是必要的。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古典音乐欣赏还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们尚未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古典音乐;幼儿园;幼儿全民发展  古典音乐的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每个幼儿都需要音乐,每个幼儿都应该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人文类学科,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音乐教育对学生在审美视角、内在素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新课改大环境下,对初中音乐教师内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把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充分运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课程和微课融合现状开展分析,并挖掘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出科学、高效的优化策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