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学校教育在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带领下,我国各级学校都在音乐教育中做出了重要的教学改革。本文主要针对中学音乐教育中所进行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音乐;民族音乐;传承
曾经,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们一度封闭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各种各样新鲜文化的填充和冲击。由于长期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这些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文化形式一度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这其中,流行音乐的兴盛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星新闻不绝于耳。流行音乐也成为各种传播媒体的宠儿。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这对于我们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遗产而言,是个不小的损失。作为民族文化精髓之一的民族音乐,不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发展中。因此,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教育者,我们必须重新重视民族音乐,并要将其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创作出新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并将其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那么,在中学校园中,教师应该怎么样去践行这一行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呢?
一、 明确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一) 传承民族音乐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都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的。其旋律悠扬洒脱、自由奔放,歌词质朴醇厚、意味深长,是我国民族发展的有力见证,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因此,传承民族音乐就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 传承民族音乐有助于打造我们的民族形象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民族形象。它是一个国家砥砺奋进的基础。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厚重历史和文化,体现了我们民族大气磅礴、质朴谦和的民族形象。因此,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在世界面前展现我们良好的民族气质。
(三) 拉动区域经济繁荣
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中,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软硬实力,打造民族音乐文化名牌,有助于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中学校园内如何有效地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呢?
二、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的具体策略
(一) 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青少年對流行音乐的喜爱,是因为流行音乐具有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在旋律上流畅明快、在歌词上朗朗上口的特点。同时,流行音乐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能引起青少年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它更加受到青少年的喜爱。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和音乐特点,来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少数民族歌曲着手,让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教材中的少数民族歌曲,为学生讲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蕴含在其中的文化故事,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史和丰厚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如结合蒙古族民歌高亢的曲调、自由的节奏、悠扬的旋律和歌手粗犷的嗓音,使学生了解到蒙古族人民自由奔放、热情爽朗的民族特征;结合朝鲜族歌曲的旋律优美、自然流畅,使学生感受到朝鲜族富有感染力的民族表现力。并通过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歌词,感受到其勤劳奋进、团结不屈的精神内涵。在这样不断地学习和熏陶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逐渐增多。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了解增多,在爱国热情的引领下,学生自然会对民族音乐更加注重和关注。
(二) 借助多媒体展现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多媒体以其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营造了恰当的教学氛围,带来了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尤其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更加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在日常的生活中,民族音乐与学生们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很少。尤其是他们的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和服装服饰等等,这些如果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就会显得非常地苍白空洞,无法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愿。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大大地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多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当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画面和歌舞场景之后,就会真切地感受并理解到他们的各种民俗和风情。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会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在教授这一歌曲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新疆风光的视频片段,绿草如茵、高峻天山、骏马飞驰、牛羊成群……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体味到青春的生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景,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 将演唱与舞蹈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少数民族人民所拥有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往往都是演唱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等等,都具备这样的特征。这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也可以将这一表现形式融于教学当中,使学生全身心的放松和投入,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例如对朝鲜族歌曲《阿里郎》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边跳边唱,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朝鲜族歌舞的体验,还可以有效地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音乐课堂上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将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传递给学生,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旸.初中音乐课堂上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审美体验[J].中学课程资源,2015,(10):57-58,21.
作者简介:
白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
关键词:中学音乐;民族音乐;传承
曾经,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们一度封闭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各种各样新鲜文化的填充和冲击。由于长期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这些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文化形式一度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这其中,流行音乐的兴盛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星新闻不绝于耳。流行音乐也成为各种传播媒体的宠儿。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这对于我们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遗产而言,是个不小的损失。作为民族文化精髓之一的民族音乐,不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发展中。因此,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教育者,我们必须重新重视民族音乐,并要将其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创作出新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并将其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那么,在中学校园中,教师应该怎么样去践行这一行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呢?
一、 明确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一) 传承民族音乐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都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的。其旋律悠扬洒脱、自由奔放,歌词质朴醇厚、意味深长,是我国民族发展的有力见证,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因此,传承民族音乐就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 传承民族音乐有助于打造我们的民族形象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民族形象。它是一个国家砥砺奋进的基础。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厚重历史和文化,体现了我们民族大气磅礴、质朴谦和的民族形象。因此,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在世界面前展现我们良好的民族气质。
(三) 拉动区域经济繁荣
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中,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软硬实力,打造民族音乐文化名牌,有助于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中学校园内如何有效地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呢?
二、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的具体策略
(一) 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青少年對流行音乐的喜爱,是因为流行音乐具有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在旋律上流畅明快、在歌词上朗朗上口的特点。同时,流行音乐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能引起青少年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它更加受到青少年的喜爱。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和音乐特点,来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少数民族歌曲着手,让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教材中的少数民族歌曲,为学生讲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蕴含在其中的文化故事,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史和丰厚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如结合蒙古族民歌高亢的曲调、自由的节奏、悠扬的旋律和歌手粗犷的嗓音,使学生了解到蒙古族人民自由奔放、热情爽朗的民族特征;结合朝鲜族歌曲的旋律优美、自然流畅,使学生感受到朝鲜族富有感染力的民族表现力。并通过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歌词,感受到其勤劳奋进、团结不屈的精神内涵。在这样不断地学习和熏陶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逐渐增多。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了解增多,在爱国热情的引领下,学生自然会对民族音乐更加注重和关注。
(二) 借助多媒体展现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多媒体以其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营造了恰当的教学氛围,带来了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尤其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更加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在日常的生活中,民族音乐与学生们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很少。尤其是他们的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和服装服饰等等,这些如果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就会显得非常地苍白空洞,无法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愿。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大大地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多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当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画面和歌舞场景之后,就会真切地感受并理解到他们的各种民俗和风情。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会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在教授这一歌曲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新疆风光的视频片段,绿草如茵、高峻天山、骏马飞驰、牛羊成群……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体味到青春的生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景,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 将演唱与舞蹈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少数民族人民所拥有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往往都是演唱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等等,都具备这样的特征。这也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也可以将这一表现形式融于教学当中,使学生全身心的放松和投入,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例如对朝鲜族歌曲《阿里郎》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边跳边唱,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朝鲜族歌舞的体验,还可以有效地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音乐课堂上进行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将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传递给学生,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更好地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旸.初中音乐课堂上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审美体验[J].中学课程资源,2015,(10):57-58,21.
作者简介:
白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