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城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
  
  这个海拔2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城一直是印度的避暑胜地,即使在盛夏7月,这里的平均气温也只有16.4℃。大吉岭曾是锡金王国的地盘,被印度和英国统治了很多年后,与噶伦堡一起进入了印度的版图。当年英政府在噶伦堡和大吉岭都修建了许多别墅、山庄,每当印度进入40℃高温的夏天,那些来自德里、加尔格达和孟买的政府官员和英国商人,都会搬到大吉岭和噶伦堡来避暑。大吉岭就是这样一个保留了英国殖民建筑和传统的喜马拉雅南麓小镇,既是外国人青睐的旅行地,又是被当地人钟情的度假地,雪山、茶园、云雾、尖屋顶的别墅旅馆和餐厅,伴随着琳琅满目的印度特色摊档,是一个让过客愿意停留的惬意山城。
  上大吉岭,一定要先到西里古里,从那里坐小火车或者吉普车,攀升近2000米到这个美丽的山城,沿途经过山谷、茶园、小镇,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线。从大吉岭驱车上老虎岭,可以远眺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而附近的噶伦堡是另一个别有风味的英国殖民特色小镇。
  
  位置
  
  大吉岭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与中国西藏和锡金交界的地方。 
  在大吉岭,有两样东西是不能错过的——干城章嘉和玩具小火车。当然,大吉岭远不止这两样。
  到大吉岭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和尼泊尔的NAGRAKOT类似的小山村,美丽的山林中零星点缀着漂亮的避暑山庄。但我忽略了印度是一个有着11亿人口的国家,即使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偏僻之地,也彰显出它地大人多的特色,和尼泊尔的小家碧玉完全是两回事。当那天夜幕降临,从西里古里出发的吉普车载着我们驶上接近大吉岭的山路时,那万家灯火铺满整个山区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而同伴老郎GG的问题是:在这几乎住满人家的山上,他们靠什么为生?凭直觉的答案是:红茶。大吉岭有很多茶园,盛产由英国殖民者引进种植的红茶,著名的大吉岭红茶是世界上最好的红茶。大吉岭人在山坡上种植茶、金鸡纳和小豆蔻,来大吉岭旅行的人大多会从商店里买上两包上好的红茶带走。
  虽然如今的大吉岭已经修建了各式新款房屋,让街道看起来有点混乱,但我还是能一眼就发现那些英殖民遗风的老房子,那些当年的避暑山庄们依然风姿绰约。听从了LP和一位欧洲女人“very very nice”的双重推荐,我们选定了一栋尖屋顶的绿色房子,Old main ledevuelodge,当做我们在大吉岭三天的家。宽敞的大房间,英国乡村风格的家具布置,挂着落地窗帘的拱窗,舒适的大床和沙发,经典的套间浴室,让我有种遁入乡村的错觉。
  与印度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在大吉岭你能深深感受到藏传佛教的传统。我们在一个寺庙里遇到一群来自四川甘孜的喇嘛,他们大约十年前来到这里修行,不仅会说藏语、四川话、印地语,还能说流利的英语。正值印度教的一个节日,他们也要在寺庙里戴上面具表演藏戏,看来宗教之间的融合在大吉岭进行得不错。
  到大吉岭的重头戏之一肯定是干城章嘉,这座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海拔8585米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位于珠峰以东120公里的尼泊尔-锡金-印度边境上,大吉岭的老虎岭是观赏它的最佳地点。世界曾目睹过8000米巨峰在她们的登顶纪念周年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景象:2003年,有超过三百支登山队聚集在珠峰脚下,然而干城章嘉却始终孤独寂寞着……幸好有大吉岭,让我能在这样气候舒适景色宜人的田园中真切地欣赏云上的干城章嘉。当初升的太阳把山城的房子照亮,我看到大吉岭真的是一个云中之城。人们忙着和干城章嘉合影,做到此一游、立此存照状,我也忙着摄下同伴和那对印度夫妻快乐的面颊。
  大吉岭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小火车,而且一直还在运行中,可通往西里古里与加尔格答沟通。当年英国殖民者为了避暑而修建的铁轨,沿着陡峭的山路穿越森林爬升1500米,铁轨宽度只有印度普通铁轨的一半,全靠蒸汽机带动,速度之慢可以想见。从西里古里到大吉岭,乘坐吉普车爬这段路只需三个多小时,而小火车要开上整整九个小时!平均时速只有大约十公里,和一个人慢跑差不多,时常可以看见当地人小跑着蹿上行驶中的火车。
  
  1999年,这个用30年代的蒸汽火车头牵引的小火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那可是真正的蒸汽机火车头,铁轨铿锵,浓烟弥漫,汽笛声声入耳。喷出来的气体混杂着煤灰,我们坐在它携带的两节车厢里,只要伸出头就免不了变得灰头土脸了。小火车带着我们穿过村镇,翻越山岭,沿途常有当地人,特别是孩子们热情地对我们挥手打招呼,身边是不断超越我们的各种车辆:汽车、吉普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
  在大吉岭的三天,我们每天都要数次穿行它的商业中心乔拉斯林荫道,沿街商店鳞次栉比。殖民时代留下的建筑,以及英国老房子改造的旅馆、餐厅总是引我注目,餐厅里的服务也还透着一股老英国风格。而最让我惊讶的是那个仿佛与过往年代碰面的晚上,一段悠扬的舞曲把我和同伴吸引到半山,音乐来自一座写了某某俱乐部招牌的老房子,穿着随意但很得体的一群男女坐在庭院里喝茶,聊天、欣赏音乐。一位先生走过来,彬彬有礼地邀请我们加入他们的私人聚会,那一瞬间,我感觉时间倒退了100年。由于混血儿多的缘故,据说大吉岭是印度美女最多的地方之一,我开始幻想,是否能在某个街口偶遇那位出生在大吉岭一个英国富商家庭、名叫费雯丽的美人……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家,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吧。
  
  户外探险提示
  
  交通:
  无论从印度哪里出发,都要先坐火车到西里古里的New Jalpajguri火车站,或者从尼泊尔最东部的卡卡比塔过境到西里古里。西里古里到大吉岭是70公里的盘山公路,吉普车每人80-100卢比,三个半小时到。如果乘坐小火车要11个小时。建议在大吉岭参加小火车体验之旅,全程10公里,往返两个多小时,每人250卢比,可以领略小火车的玩具感觉。
  
  住宿:
  大吉岭有很多旅馆,各种价位,一般简单的家庭旅馆双人间每间150-300卢比。英式老房子改造的旅馆,房间宽敞,多村风格布置,带有明显的旧时代烙印,一个房间600到1500卢比都有。
  
  特产:
  大吉岭红茶是全世界有名的红茶,有家大吉岭茶店Darjeering tea shop,出售的红茶比较地道,有不同的档次和价格,买前可以品尝。
  
  户外:
  大吉岭有喜马拉雅山区的徒步线路,一般3~5天,可以近距离观赏干城章嘉。最好请当地旅行社代理租车和雇佣向导、背夫。
其他文献
栏目主持 王鹏    炎热的夏天渐渐地远离,凉爽的秋风已然悄悄吹起,奥运光辉过后的北京,已经有些初秋的样子了。9月,《户外探险》七周年的纪念刊,选择了喜马拉雅的主题,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小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读者关注我们的选题,并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10月的杂志,我们的特别策划选择了“主题旅行”,但愿——主题,能够让你的旅行更精彩。    湖南读者 飞儿  在我所喜欢的书中,有一本叫做《大师
时光如同沙漏,洒下点点滴滴的斑斑记忆,回忆起那碗平淡无奇的白米粥,里面充盈着的都是满满的爱。  夜晚,当星光闪现时,我缓缓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刚一进园区,那刺骨的寒风吹过我的脸颊,钻进我弱小的身体里,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好冷啊!”我一边上楼一边缩了缩脖子,挪移着瑟瑟发抖的身体,一小步一小步捱到了家门口。推门进去,温暖的灯光下,餐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粥出现在我的眼前,阵阵暖意瞬间把我包围,寒意,就
奔腾的老车  策划/田小童  很多初级阶段的越野爱好者都难免有种“武器制胜论”的思想在作怪,认为只要车好就所向披靡。当然,车好≠技术好≠情况处理正确≠运气好≠结果好。而一些仅有或者偏爱老车的高手,他们在用小米加步枪创造奇迹。    何旭东:(网名:没事折腾,大何),36岁,1995年开始自驾车旅行,12次进藏,2000年单人单车东西穿越混善达克沙地,2002年单车进入北羌塘无人区,2003年单人单
青藏铁路停靠站:沱沱河车站  行者:红杏  与户外相关:自驾车     五道梁站——荒凉    海拔4636米。荒凉,荒凉,还是荒凉。中国移动终于有信号了。在这个风沙弥漫的地方,我眯着眼睛爬上了火车站的站台,看着脚下延伸远方的铁轨,荒凉和文明激烈碰撞在小站的站牌前,站在站牌下的我好像想了很多东西,也好像啥都没想。  随后过风火山,没生命感觉的红色山峰,只有一个石碑告诉人们——“海拔5010米,你高
在野外做饭,是简单模仿家庭厨房里的面食谱,还是总结升华各地食物加工妙法?是一成不变地煮方便面、还是不拘一格选取食物?比如我们在概念上知道的新疆馕,思想上认为它本是属于饭馆里的食品,但对于当地人来讲,它其实就是一种非常适合携带到野外的干粮,但同时,我们也没必要艰苦到就着凉水。牛肉干和硬得咬不动的馕来果腹。本期推荐的三种饼的野外再加工法,都有取材容易,营养平衡、加工便捷、食物在外保存期长的特点。现在把
早上,爸爸很神秘地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在一座山前,爸爸让我下了车。山不算高,長着松树和柏树,都带着春天特有的新绿。一条由石阶铺成的路,从山脚一路向上延伸。  踏上一级级台阶,我们在一座大理石雕塑前停下了脚步。爸爸说:“今天我们要见的人就是他——梁柏台爷爷。”随后,他走到雕塑跟前,恭恭敬敬地献上了一束鲜花,我连忙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我抬头仔细地观察着雕塑。上方是梁柏台爷爷的雕像,他穿着笔挺的西装
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大海一样,让人同时联想到生命之初与死亡之末。大自然在海洋中缔造了很多神话,即使在纳米都能做面包机的今天,海洋依然是一个谜。然而人类并没有向她抛洒理应的敬畏,反而人类特有的偏要、愚蠢在践踏着海洋的权威。我们在刀叉越伸越远,高级的餐巾掩饰不信嗜血的残忍。在一片蔚蓝色下,捕杀的罪恶正进行。    大海的恩惠 自然的杰作    鲸鱼不是鱼!  这并不是什么科学知识,也不是探险名言。所有受过
两个字  一个在纸的左边  一个在右边  一个胖点  一个瘦点  两个字都笔墨清晰  像是无意中被写在上面  却又充满巧合  两个字  现在我伸手去盖住其中一个  另一个便显得孤单  两个字  没有固定的距离  它们的中间  可以是一条直线  也可以是一条曲线  还可以使它们  成为圆上的两点  我去看它们  每一次的感觉都不同  再过了一段时间  或许更久  白纸已经变得发黄  而字不变  当我
左上图为美籍保加利亚画家克里斯托(christo)和他的妻子美籍法国人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克里斯多(christo)是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美籍艺术家,从50年代起开始活跃于巴群与纽约两地,他最为世人熟知的创作是将公共建筑物、桥梁,甚至是海岸线等层层包裹起来,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幽默景观。他曾用白布包裹了澳大利亚南威尔士800公里长的海岸线,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山谷中拉起了高
那弯弯的轨道,宛如离人分别后解不开的愁眉,随着流浪的方向,平行到天涯海角。铁轨铿锵的声音,如同打击乐的平衡节奏,一点点敲击旅人的灵魂。  当踏上列车的刹那,我想,远方就在铁轨的前面吧。    火车快开  撰文/尘紫    旅行,还是坐火车去比较彻底。  我出生、成长都在北京,走出这个城市是我的一个简单而又奢望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实现了,父母终于肯放我去旅行了,于是我坐着火车跑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