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是他们的画布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7o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上图为美籍保加利亚画家克里斯托(christo)和他的妻子美籍法国人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克里斯多(christo)是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美籍艺术家,从50年代起开始活跃于巴群与纽约两地,他最为世人熟知的创作是将公共建筑物、桥梁,甚至是海岸线等层层包裹起来,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幽默景观。他曾用白布包裹了澳大利亚南威尔士800公里长的海岸线,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山谷中拉起了高80-130米、长381米的橘红色帷幕,称之为“山谷帷幕”。1985年他在巴黎成功地捆包了一座桥梁,引起轰动。90年代他又在日本山野中立起了数百把巨伞。
  
  地景艺术是关于大地的艺术,它是在大地上,利用大地材料创作的作品。地景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不到千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一场运动,它与当时蓬勃兴起的各种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思潮诸如极简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等都有着普遍的联系和直接的血缘关系。与此同时,地景艺术的诞生,又与当时人们热衷于早期人类文化遗存及关注艺术回归自然的特殊人文环境和艺术理念密切相关。对于地景艺术家们来说,他们想要扮演的是一个艺术反叛者的角色。在他们看来,地景艺术的意义不仅是以巨大的体量、突兀的形式产生震撼,更在于是对现有艺术形式的一种颠覆,按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反叛就是进步。”
  克里斯托,1935年生于保加利亚,1958年24岁时即已开始了他的“捆扎艺术”。他的小型包裹艺术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它来自作品中围堵、隐藏、插入、模棱两可和暧昧含混的混合意象。他的作品的美感,不仅在于包裹本身,也来自纤维织物拉扯牵伸之间所产生的张力。从1968年开始,克里斯托把包裹对象转向大型建筑物,他的第一件大型作品是包裹贝纳美术馆。第二年他又以《里外包裹》为题包裹了芝加哥当代美术馆。所谓的里外包裹,是指美术馆的三面外墙用深褐色帆布覆盖,而地下画廊的地板则用灰褐色布遮盖,布上每天坐满了从世界各地赶来的艺术家,作为作品的因素之一共同参与创作。
  
  从1969年至1976年,克里斯托完成了三个最庞大,最富有戏剧性的地景艺术作品:《包裹海岸》、《峡谷垂帘》和《飞奔的栅篱》。其中,《包裹海岸》用了92900平方米塑料薄膜和60公里长的绳索,包裹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1609米海岸峭壁。《峡谷垂帘》是用重达3.6吨的橘黄色尼龙布,垂挂在美国科罗拉多来福峡谷360米的两个斜坡之间。《飞奔的栅篱》则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和索诺马县,用白色尼龙布制成高5.5米,长达40公里的栅篱。
  
  自此之后,克里斯托的地景艺术作品越来越大型化,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成了他关注的目标。人们不时会因他的奇思妙想和宏伟气势所震撼,不由发出惊叹:“原来大地可以变成这种模样!”
  1983年,克里斯托在美国佛罗里达开始了他又一项巨大的作品的制作,在东海岸的比斯开湾中,他用74万平方米的粉红色、闪闪发光的塑料织物,雇用了四百余名工人,围住了11个小岛。作品完成后在蓝天映衬下,这11个小岛宛若在海湾里静静躺着的硕大无比的睡莲。成百上千架飞机飞临小岛的上空,见证了这件作品的美妙。
  
  1991年,在经过近六年的策划组织之后,克里斯托耗资2600万美元,在日本东京北面128公里的山坡和美国南加州的田野上,分别插上了3100把高五米、宽六米,重200公斤黄色和蓝色的大伞,题为《日本——美国——伞狂想曲》。绵延在山坡田野上达20公里,蔚为壮观,在日本和美国两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冒险!”这是克里斯托地景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他说:“我的创作几乎是濒于不可能的边缘,但这正是令人兴奋之处。我面前的道路总是显得十分狭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种充满风险的艰难过程。”
其他文献
一枚清影  在河边沉思  山林安静下来  鸟声和心灵都躺在月光里  一只萤火虫  还在不知疲倦地打更  满天星斗  正在树梢上栖宿  这是故乡送来的一片秋风吧  假若此时,我是一袭月光  就能倚靠在山峦的肩头,就能够  照亮村庄的房屋和道路  一炉炭火,便能  温暖一夜风声  一根银发,便可  开出一串泪花
西藏永远是旅行者们向往的地方,蓝天绿草不必多言,那神秘的藏族风情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到西藏旅行,不管是走马观花般的城市休闲游,风驰电掣的自驾狂奔游,还是千辛万苦的徒步深度游,都一定会带回不少民族风味儿浓厚的有趣物件儿。这里缺的不是商品而是发现它们的耐心。    淘在拉萨    地点:  拉萨是西藏旅行的聚散地,人在这里交融,物在这里交汇。从北京东路的路口进去先是一个菜市场,再向里走,在三岔路口处才是
栏目主持 王鹏    炎热的夏天渐渐地远离,凉爽的秋风已然悄悄吹起,奥运光辉过后的北京,已经有些初秋的样子了。9月,《户外探险》七周年的纪念刊,选择了喜马拉雅的主题,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反馈,小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读者关注我们的选题,并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10月的杂志,我们的特别策划选择了“主题旅行”,但愿——主题,能够让你的旅行更精彩。    湖南读者 飞儿  在我所喜欢的书中,有一本叫做《大师
时光如同沙漏,洒下点点滴滴的斑斑记忆,回忆起那碗平淡无奇的白米粥,里面充盈着的都是满满的爱。  夜晚,当星光闪现时,我缓缓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刚一进园区,那刺骨的寒风吹过我的脸颊,钻进我弱小的身体里,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好冷啊!”我一边上楼一边缩了缩脖子,挪移着瑟瑟发抖的身体,一小步一小步捱到了家门口。推门进去,温暖的灯光下,餐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粥出现在我的眼前,阵阵暖意瞬间把我包围,寒意,就
奔腾的老车  策划/田小童  很多初级阶段的越野爱好者都难免有种“武器制胜论”的思想在作怪,认为只要车好就所向披靡。当然,车好≠技术好≠情况处理正确≠运气好≠结果好。而一些仅有或者偏爱老车的高手,他们在用小米加步枪创造奇迹。    何旭东:(网名:没事折腾,大何),36岁,1995年开始自驾车旅行,12次进藏,2000年单人单车东西穿越混善达克沙地,2002年单车进入北羌塘无人区,2003年单人单
青藏铁路停靠站:沱沱河车站  行者:红杏  与户外相关:自驾车     五道梁站——荒凉    海拔4636米。荒凉,荒凉,还是荒凉。中国移动终于有信号了。在这个风沙弥漫的地方,我眯着眼睛爬上了火车站的站台,看着脚下延伸远方的铁轨,荒凉和文明激烈碰撞在小站的站牌前,站在站牌下的我好像想了很多东西,也好像啥都没想。  随后过风火山,没生命感觉的红色山峰,只有一个石碑告诉人们——“海拔5010米,你高
在野外做饭,是简单模仿家庭厨房里的面食谱,还是总结升华各地食物加工妙法?是一成不变地煮方便面、还是不拘一格选取食物?比如我们在概念上知道的新疆馕,思想上认为它本是属于饭馆里的食品,但对于当地人来讲,它其实就是一种非常适合携带到野外的干粮,但同时,我们也没必要艰苦到就着凉水。牛肉干和硬得咬不动的馕来果腹。本期推荐的三种饼的野外再加工法,都有取材容易,营养平衡、加工便捷、食物在外保存期长的特点。现在把
早上,爸爸很神秘地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在一座山前,爸爸让我下了车。山不算高,長着松树和柏树,都带着春天特有的新绿。一条由石阶铺成的路,从山脚一路向上延伸。  踏上一级级台阶,我们在一座大理石雕塑前停下了脚步。爸爸说:“今天我们要见的人就是他——梁柏台爷爷。”随后,他走到雕塑跟前,恭恭敬敬地献上了一束鲜花,我连忙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我抬头仔细地观察着雕塑。上方是梁柏台爷爷的雕像,他穿着笔挺的西装
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大海一样,让人同时联想到生命之初与死亡之末。大自然在海洋中缔造了很多神话,即使在纳米都能做面包机的今天,海洋依然是一个谜。然而人类并没有向她抛洒理应的敬畏,反而人类特有的偏要、愚蠢在践踏着海洋的权威。我们在刀叉越伸越远,高级的餐巾掩饰不信嗜血的残忍。在一片蔚蓝色下,捕杀的罪恶正进行。    大海的恩惠 自然的杰作    鲸鱼不是鱼!  这并不是什么科学知识,也不是探险名言。所有受过
两个字  一个在纸的左边  一个在右边  一个胖点  一个瘦点  两个字都笔墨清晰  像是无意中被写在上面  却又充满巧合  两个字  现在我伸手去盖住其中一个  另一个便显得孤单  两个字  没有固定的距离  它们的中间  可以是一条直线  也可以是一条曲线  还可以使它们  成为圆上的两点  我去看它们  每一次的感觉都不同  再过了一段时间  或许更久  白纸已经变得发黄  而字不变  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