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外交迷航”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华出口在澳大利亚总出口额中占比超过30%,远超澳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和美国。然而,澳大利亚的经济利益与战略姿态,正在被拉向相反的方向。
  据澳大利亚媒体8月4日报道,澳可能派军舰,监视中国与俄罗斯今年9月在南海的联合军演。毫无疑问,这是堪培拉对华盛顿亚太战略的积极配合。早在1980年代,澳大利亚曾有个代号为“通道行动”的计划,监视苏联军舰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当时这个行动计划是西方阵营与苏联冷战对抗的一部分。不过,时代变了,澳大利亚依然坚守在“前沿岗哨”位置,难免让人产生时空错乱感。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如何平衡中国这个“繁荣保障”与美国这个“安全基石”之间的关系,这个挑战将长期困扰堪培拉的战略决策者。

恐惧和贪婪


  2014年11月16日,也就是G20布里斯班峰会落幕的那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提了一个问题: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驱动因素是什么?阿博特咧嘴一笑:“恐惧和贪婪。”
  这是一番被澳媒体抖出的私人谈话。阿博特“很不外交”的回答,在澳国内曾小小地哗然了一把。不过,澳学者琳达·雅各布森认为,阿博特抓住了澳对华态度的两极化本质。
  恐惧和贪婪,这样略带哲学意味的概括,与澳大利亚民意还是蛮契合的。澳大利亚智库“罗伊研究所”近年来的系列民调,似乎能对此做出解释。在关于“哪个国家对澳经济最重要”的提问中,选择中国的受访者比例(76%)远超第二位的美国(16%)。原因不难理解,因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多年来都是澳大利亚经济繁荣的保障。在被问及是否应跟着美国在南海宣示航行自由时,选择“支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4%,反对者仅为20%。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是澳大利亚安全的基石。
  恐惧和贪婪,有一个演变过程。1971年,也就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前一年,前年刚去世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高夫·惠特拉姆,以在野的工党党首身份访问中国。第二年赢得大选就任总理后,他抢在美国之前推动与中国建交。当初澳大利亚的对华心态,被视为战略上的高瞻远瞩,甚至展现了对美国的“外交独立”。惠特拉姆的继任者,基本都继承了他的对华接触政策,但他们眼中看到的主要是“经济中国”,尤其是从霍华德总理时期开始,中澳贸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澳大利亚对中国经济上的依赖,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对华出口在澳总出口额中占比为5.1%,2015年已超过30%,远超澳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15%)和美国(5%)。
  节点出现在2007年。这一年,澳对华出口在总出口额中占比达9.4%。也是在这一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澳最大贸易伙伴。这一年上台的陆克文总理,在对华外交中开始突出安全因素。2009年的国防白皮书,34次提到中国,2000年版白皮书仅为13次。更为关键的是,这份白皮书明确指出亚洲“(美国)单极时刻的终结已经开始”,“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强军事国家”。
  2009年版的国防白皮书虽未直接提中国威胁,但这层意思被陆克文自己说出来了。维基解密透露,陆克文在与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私下交流中,称该白皮书反映了澳大利亚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担忧。如果那时还比较暧昧,那么2016年版的国防白皮书则直白多了。比如,明确反对中国将南海岛礁军事化,呼吁中国军事透明,支持“航行飞跃自由”。为此,澳政府还宣布未来10年增加军费260亿美元。不难想象在这笔款项中,有相当部分需要从对华贸易红利中筹措。
  为何获得的好处越多,反而越担忧呢?美国学者阿尔伯特·赫希曼在《国家权力与贸易结构》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国内既得利益集团,有可能成为助长迎合崛起大国的“商业第五纵队”;经济大国能从“附属国家”对其贸易的依赖中获得政治权力,从引发后者对前者的警惕。表面上看,赫希曼的这个论断,似乎能很好地解释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担忧,为何随着贸易依存度的增加而增加。
  不过,2007年之前,美国和日本一直是澳大利亚的最主要贸易伙伴。澳外交和贸易部年度报告中,多次提及与美日的经济关系能增加澳大利亚的安全。但类似的表述,在澳对华贸易的任何官方文件中都看不到。以此来看,赫希曼的学理性解释,就站不住脚了。更现实的解释是,澳大利亚把赚取的外汇贴上了“姓资”和“姓社”的标签。或者说,把对美日贸易视为喝养生汤,能强身健体,但把对华贸易看作是抽大麻,抽着爽,但对身体不好。恐惧和贪婪,也是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心理魔障。

安慰与困惑


  澳大利亚2016年的国防白皮书,一如既往地把美国定位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澳大利亚对美国在安全上的需求不难理解。这个总人口与上海市相当(2400万人),陆海空三军战斗人员不足6万的国家,没有超级大国美国的庇护,守护7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及漫长的海岸线,或许只能依靠上帝的垂青。也就是说,澳大利亚需要维护的利益,与维护利益的能力之间存在独特的巨大落差。正因为如此,澳大利亚的战略史,也是与超级大国结盟并维护这一同盟体系的历史。
  去年6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罗里·梅德卡夫,写过一篇题为《我们的美国盟友:安慰与困惑之源》的文章。该文大致意思是,一方面,绝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认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对国家安全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又担忧澳美同盟带来的战略风险和不确定性。梅德卡夫只是从民意角度分析了澳大利亚的困惑,但这种困惑更大的影响还在于战略层面。
  罗伊研究所这些年的跟踪民调显示,2005年以来,认可美国对澳大利亚安全重要性的比例保持在63%至87%的高位。但该研究机构今年6月另一份民调显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让澳大利亚民意出现了分化。51%的受访者认为,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澳大利亚都应该与美国保持紧密关系,但有45%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特朗普式”人物当选,澳大利亚应该与美国保持距离。特朗普的崛起,早已不再被视为美国的政治插曲或政治玩笑,甚至反映了某种潮流或趋势。美国政治对澳大利亚同盟战略造成的困惑,不会止于一届美国大选。   另一个困惑是美国对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影响。维基解密公布的发给美国驻堪培拉使馆的电文,透露了陆克文在2010年6月遭工党内部逼宫而下台的细节。美国使馆在其中做了什么不得而知,至少不可能与陆克文的去留毫无关系。维基解密的电文显示,陆克文的“罪行”是“以下犯上”,他劝奥巴马政府与中国在亚太达成战略和解,而当时美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如何与中国展开战略竞争。
  果不其然,陆克文下台后第二年,奥巴马选择在澳大利亚国会,高调宣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确定2500名美国大兵将进驻达尔文港。此前,陆克文的继任者吉拉德在访问华盛顿期间,喊出“美国无所不能”、“澳大利亚未来都会是美国的盟友”这样的话。此后的阿博特总理,更是表示“很少有澳大利亚人视美国为外国”。这样的表态,以带有就职宣誓的意味出现在澳大利亚政治中,足见华盛顿的影响力即便不是翻云覆雨,也是举足轻重。
  由美国总统而不是澳大利亚总理宣布美国将驻军澳大利亚,这伤了某些澳政治人物的心。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认为,奥巴马这话不应该在澳国会讲。他在接受澳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的亚太战略包括拉澳大利亚遏制中国,奥巴马事实上逼迫堪培拉“招供”了这一点。但与吉拉德和阿博特相比,现任总理特恩布尔在言辞上少了些许媚态。他在今年1月的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我们务必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尤其要保持头脑清醒,目前是一个特别需要我们聚焦国家利益的时刻。”特恩布尔看似带有“自主”色彩的说辞,与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行为,其间的差异是否有着某些难言之隐?

迷恋与迷失


  “澳大利亚政府需要小心谨慎,别让对自由世界领袖的迷离眼神,分散了我们认清现实的注意力,国家利益要求我们切实而非口头上,保持与华盛顿的同盟关系,也要维护与北京的友好关系。”这是特恩布尔2011年10月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演讲中说的一番话。当时无官一身轻的他,有较大的表达真实自我的空间。一个月后,特恩布尔再次用“迷离眼神”一词,来形容吉拉德看奥巴马在澳国会演讲时的表情。以迷离眼神看美国,是因为对澳美同盟的迷恋。
  2001年4月17日,也就是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发生后半个月,3艘澳大利亚军舰不顾中国警告通过台湾海峡。当时澳方对中方警告的回应是“行使航行自由权利”。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与澳“权利”之间的联系,逻辑链条或许有点长,但对同盟关系的迷恋,使澳大利亚感觉需要表示一下对澳美同盟的忠诚。如今澳大利亚在南海行使“航行与飞跃自由”权利,动机与十几年前本质上并无不同。不过,地点的变化反映的是亚太战略环境的变化。不仅澳大利亚,即便美国军舰现在也不敢轻易在台湾海峡行使航行自由权。
  特恩布尔自己也没有跳出对澳美同盟的迷恋,其任内公布的2016年版国防白皮书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份白皮书提“基于规则的秩序”多达40余次,并把中国定位为现状挑战者,与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对表”的意图非常明显。在南海仲裁问题上,澳外长毕晓普的表态,更像是直接拷贝白宫发言人的讲话。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修·怀特所说,澳国防白皮书发出了一个信号,即澳大利亚愿意加入对抗中国的行列,以确保规则不被改变。与历史上一样,堪培拉依然是华盛顿对外战略的海外执行机构。
  澳大利亚习惯了在美国全球主导优势下开展外交,也习惯了“不用考虑大国政治”的对外战略。在修·怀特看来,澳大利亚决策者们需要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上个世纪的确定性,在21世纪已不再适用,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主导的优势’这一澳大利亚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基石,不可能再持续”。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学者斯科特·布基尔认为,经济上对中国日渐增加的依赖,以及与西方国家军事关系的持续巩固,所造成的经济与战略利益的两极化,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澳大利亚最重大的外交和国防政策挑战。“总体上说,澳大利亚的经济利益与战略姿态,正在被拉向相反的方向。”
其他文献
据俄罗斯联邦基礎教育部官网2019年8月19日消息,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类福祉监督局、联邦教育和科学监督局及俄罗斯教育学院携手制定了《儿童个人移动设备使用指南》。  俄罗斯联邦各地区的教育当局、教育领域地方自治组织和国家教育组织积极寻求儿童个人移动设备使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防止移动设备使用可能给儿童带来的健康危害并提高教育效率,在分析儿童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的国际经验,充分考虑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通过一定的表现性行为才能体现,这种体现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了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
6月份通胀数据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CPI仅上涨2.9%,先前有许多经济学家预期在3.5%左右,甚至有人高估到4%以上,,当然这符合我的预期,我一直坚持今年或近阶段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通胀压力,有的仅是一些短暂的价格扰动或一些为投资炒作而人为制造的通胀预期,由于这样的预期与内在的通胀决定因素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高通胀预期注定要失败、现在可以说,通胀完全是“纸老虎”,上半年通胀率仅2.6%,远远低于社会
前一段时间北方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环境事关民生,成为公共话题是顺理成章的。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被问到这个问题,她说她也有口罩,但是没敢戴。温家宝在他的最后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了环保,表示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媒体少不了参与对雾霾的讨论。主流的分析依旧遵循我们多年来
颁奖词:好的政治拉近人心,增加交流,促进公共利益;不好的政治制造隔阂,引起纷争,导致重重苦难。已经正式卸任的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为了两岸经济融合,任劳任怨,不避“任谤”,实现了“大三通”和全面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的目标。  2012年9月19日上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与来访的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金门码头道别。陈云林登船之前,与江丙坤拥抱并耳语许久。过去4年间,陈江二人多次会面,此次依依惜别
纳奈莫(Nanaimo)是温哥华岛东岸中部的一座城市,名字来自印第安语,意思是“聚会的地方”,因为读音相近,当地华人戏称“奶奶庙”,有8万4千多人,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第8大城市,依山傍海,风景美丽。  这个城市兴起于煤矿,1938年前的主要工业就是挖煤,后来伐木工业越来越重要,还有一家大纸浆厂。现在制造业萎缩,大部人就业于政府部门、服务业和零售业,住宅建设和退休养老也成了重要的经济成分。海港城市
“我亲爱的朋友弗拉基米尔·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对俄总统普京的这种称呼,在8月9日圣彼得堡会晤后记者会的四五分钟讲话中,出现了4次。在国际舆论的解读中,埃尔多安对普京的亲昵称呼,不仅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更是外交战略的需要—他需要用向普京展示亲昵,来表达对西方在未遂军事政变中“不够意思”的不满,而且还有愤怒。这似乎预示着,土俄关系要进入“蜜月”期了。  这距离2015年11月土空军击落俄战机仅9个
2010年9月,朝鲜发行6枚一套的新邮票,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相比穷困的朝鲜一切从简,富裕的韩国则有足够的财力好好操办。政府集会、国家祭奠、阅兵等形式都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倒是韩国文艺工作者为纪念朝鲜战争60周年拍摄的4部影视剧似乎更能折射出民间对那场战争的看法和对现实的思考。这4部影视剧分别为电影《走进炮火》、《小小莲池》和电视剧《战友》、《一号国道》。    影视剧与政治正确性   
据新加坡教育部官方网站2015年8月6日报道,2015年10月14-15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新加坡政府首次联合举办的“高等教育的未来”(Higher Education Futures)国际会议将在新加坡召开,讨论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机遇与挑战的新举措。  新加坡教育部部长王瑞杰、经合组织副秘书长史蒂芬·卡普费雷尔(Stefan Kapferer)将在开幕式上发言,新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以爱为主题的课文不在少数,这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爱,往往都是通过文本解读而实现的,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不同风格的文本在描述爱这一主题时,手法往往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解读课文的时候,需要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这样才能契合课文的解读需要。《散步》是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莫怀戚。课文从表面来看,写的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