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加拿大小城首席行政官的职场规则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pp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奈莫(Nanaimo)是温哥华岛东岸中部的一座城市,名字来自印第安语,意思是“聚会的地方”,因为读音相近,当地华人戏称“奶奶庙”,有8万4千多人,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第8大城市,依山傍海,风景美丽。
  这个城市兴起于煤矿,1938年前的主要工业就是挖煤,后来伐木工业越来越重要,还有一家大纸浆厂。现在制造业萎缩,大部人就业于政府部门、服务业和零售业,住宅建设和退休养老也成了重要的经济成分。
海港城市纳奈莫位于温哥华岛东岸中部,依山傍海,风景美丽。

  很有意思的事,19世纪后期有很多中国人到这里谋生,主要在铁路和煤矿工作,据历史记载,一家煤矿在1891年雇用了228个中国工人。这里曾经有唐人城,唐人城的地方搬了两次,上个世纪60年代一场大火把唐人城烧光了。据统计,今天在这里以中国话为母语的大约有600多人。
  这就是杰瑞·百瑞(Jerry Berry)当了25年首席行政官的地方。他在这里出生长大,在政府工作了30多年,2009年退休。
  在加拿大,城市、镇和村由地方议会领导。议会有一位市长(镇长、村长,为了叙述方便,以下都以市长代指),还有一定人数的议员。他们要由本地居民选举,任期2至4年不等,各省的情况不一样。
插图/茶茶

  议会起领导作用,但是并不亲手去运作城市。议会雇佣专业职员做执行工作。议会定下任务、政策,职员负责行政管理工作。有些城市职员人数很多,有些村政府则职员甚少。不管是在村政府还是市政府,有一个高级职员管理其他职员,这个人就是首席行政官,在城市里一般叫城市经理。这种权力模式叫地方议会-经理制。这其实是股份公司的董事会-职业经理制度在政府的应用。首席行政官就相当于公司里的总经理,1908年美国率先开创这个制度,当时的首席行政官就叫总经理。
  正在加拿大访学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郑国栋,受南风窗传媒智库邀请多次与杰瑞交流,整理成一篇对话,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地方议会-经理制下城市经理的实际工作情况。
  从作者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加拿大等国家的地方议会-经理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施政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也不能夸大这个制度的作用,在实践中这个制度也暴露出了短期行为、当政治纷争胶着时施政亦陷入瘫痪等弊病。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道合适不合适,希望读者朋友们鉴察之。
  N-南风窗
  J-杰瑞
  首席行政官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N:首席行政官既要服务于议会,又要领导行政部门。那么,你给议会做哪些工作?
  J:首席行政官负责要找出问题、审视问题,评估政策选项,向议会提建议。这是首席行政官施展才能的地方。政府雇员需要为议会筹备很多报告。报告一般要说明问题的前因后果,让议会明白所以然,向议会推荐解决办法。我手下有1个副城市经理,3个总经理,还有5个部门主任,他们基本上就是我的领导团队,我组织他们讨论,把能预见到的各种情况,社会的、政治的、财政的、管理等各方面的,都包含进去,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做备案,商量好后交给议会。议会一般从我们的多个备案中选一个作为最后决策。
  这些建议实际上来自有专业知识的职员,如规划师、会计和工程师,只不过因为我是他们的上级,是我对议会负责,所以要由我提出。
  议会批准我们起草的法规、项目和报告后,我负责执行。我们的地方政府主要工作就是社区服务、饮水、废水、治安、消防、道路维修等工作,这是大家最容易看到的工作。
  N:说一件具体的工作吧,这样更容易明白。
  J:如果有时间又有钱,干什么事都不难,问题是资源有限。
  老城区的复兴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这30年的职业生涯里,复兴老城一直是重要战略,今天仍然是。你知道,在加拿大,城市不断扩张,由于市内地皮的限制,购物中心往往建在郊区,有钱人也愿意住郊区,老城区的商业就逐渐死亡。很多城市都在为这个问题头疼。
  我的第一阶段工作就是为议会准备多个选择方案。议会成立了一个“议会掌舵委员会”,包括议员、社区人员和老城区旅游餐饮等利益相关者,我们按照委员会批准的方案,密集地向社区咨询。
  这个项目需要借款,牵扯到老百姓的利益,因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是居民房产税,需要他们投票表决。为了让老百姓完全知情,我们组织了大量的民众参与,跟原著民、港口管理局、环保组织、商业人士等座谈,最后老百姓投票通过了。议会也批准了投票结果。
  第二阶段就是执行和建设。这时候的重点是在两年多内拆迁和建设。时间这么短,需要规划资源。这阶段的具体工作由一个团队来做,负责的是我。定时向议会汇报进度,当然也让民众知情,因为我们议会会议是公开的,老百姓可以进来听,也可以看政府网站的录像。
  市政府本来计划在老城区建一个会议中心旅馆,这个旅馆由私人投资,但是由于整个经济形势不好,旅馆没有建成,大大影响了会议中心的活力和成功。后来也有中国来的投资者要建旅馆,议会也没有批准,尽管大家都知道会议旅馆是必要的。这对首席行政官来说,情况就有些复杂,如果旅馆建成了,功劳是议会的,建不成,该指责谁呢?所以,城市经理不能跟议会走得太近。城市经理一定要按程序走,程序是议会批准的,即使有错,也不能怪到我身上。   怎样跟市长和议员打交道?
  N:你跟市长和议员是什么关系?
  J:议员们有不同的政治理念,背后有不同的利益团体支持,他们之间在决策过程中争吵,最后总要达成一个结果,就是通过投票表决。市长其实是解决议员们之间的问题,市长的角色是要引导议会往前走,跟议员们一起为本地居民制定前进的道路,开船的是职员,掌舵的是议会。
  一般来说,首席行政官必须尊重议会多数的意志,但是,又要尊重少数不同意见。怎么说呢,因为任何议员都代表着一部分群体,我们在准备决策方案的时候,尽量把各方利益都考虑进来。
  我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帮助议会里的新手。
  我们每四年选举一次,也就是说,每次选举后就来了一些新舵手,他们当中很多人其实是第一次出海,这时候我的作用就大了,我得通过提建议的方式给他们指出航道,告诉他们怎样通过既有的制度把事情做成。这时候,我有可能被看成碍事的,对某些民粹主义新手议员也是限制。
  现实中,世界常常是灰色的。我听说有的首席行政官向议会投其所好。有些人试图通过关系获得特殊利益,一旦被抓住,惩罚也是很严重的。从技术上来说,是议会决定民众的利益在哪里,我们政府雇员业要服务于民众,要保证议会遵守向民众咨询的程序,如果议会不遵守这个程序,城市经理和议会的紧张关系就产生了。
  N:有没有议员在某个项目上靠近你,给你什么“建议”?
  J:议员和市长给我建议一般是在议会上。有时候也会有议员试图按自己的个人喜好给我推荐什么,我就让他把想法表达出来,让他提到议会上去走程序。只有议会集体决定后我们才能执行。我要服从议会多数的决定,这是很简单的事实。
  议员是选举出来的政务官,他们背后有自己的支持者,有时他们也想走捷径为自己的支持者办事。一个好的首席行政官应尽力把各方价值和利益融合到议会决策过程中。如果某位议员不喜欢某个政策或者项目,他可以在议会里提出反对,尽他的力量修改游戏规则,而不是试图通过我绕过去。我重复一下,市长和议员的权力在议会,他们要影响力,就要在议会里争取多数支持。执行部门的权力是我的,他们不能越权。有些新手议员或许一开始不明白,慢慢就会明白的。
  N:一般来说,掌权者会尽量抓权,你跟市长之间有紧张关系吗?
  J:市长和首席行政官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市长是议会之首,首席行政官是全体职员之首。但是,市长的权力在议会,他要有影响力,就是争取全体议员都支持他,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议会投票来实现。
  市长和首席行政官相互尊重各自的角色当然好,我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多支持。但是,有时也有市长直接给职员下命令,甚至有议员直接找到职员。绕过我是不尊重我的角色和权力,这时候我就不得不尽力保证按程序办事,保护我的职员。
  也有种情况,市长跟首席行政官就是合不来,结局就是首席行政官辞职,另谋出路。
  要赢得信任,前后一致很重要
  N:从你的经历来说,对首席行政官的监督是什么?
  杰瑞:城市议会、民众、媒体,还有新兴的社会媒体,都监督我们。我当了20多年的城市经理,20年前说的话也会有人翻出来,所以,要赢得信任,前后一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有力的信念,没有良好的核心价值,不尊重法治,说一套做一套,根本就不会得到信任,也不配当城市经理。
  作为首席行政官,我并没有想着寻求特殊待遇。相反,跟普通民众相比,我的权利反而受到一定限制,我不能参加选举政治,不能参加一般民众可去的听证会,我要保持中立,遵循这些规则,就是法治。
  城市经理的职责是保证市法规、决议、规则得以实施和遵守,不管牵扯到谁。所以,确立职业道德文化很重要。作为城市经理,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N:加拿大在1913年引进了美国的地方议会-经理制,我从书本上学到了一些关于这个制度的知识,比如,选举出来的政务官未必有专业才能,不一定干好管理工作,所以议员们只负责决策,具体的执行工作由具有专才的首席行政官去做,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市长跟议员是平等的,议会内没有权力等级,决策的时候不会形成一言堂。议会的决策过程公开。这些毕竟是书本知识,能不能从你的经历说说实际操作如何?
  J:我们政府雇员基本上都是专才,各部门经理都是业务专家,这就保证了行政执行的质量。还有就是稳定性,只要愿意干,政府雇员可以干一辈子,人才队伍稳定,对政府业务熟悉。
  N:有什么短处吗?
  J:稳定的另一方面就是短处,政府职员的思维可能僵化,跟不上变化。所以,每次选举都会有新议员进来,带来新思维。
  N:有些议员可能是民粹主义分子,这也是个问题吧?
  J:社会上有各种利益群体,有时候,有些群体和民众会把某个人当作代言人选进议会。这样的人当了议员后就想着为自己的支持者干点事。他们一般没有大局观,提不出好政策,不会成为议会的多数,在议会里往往会边缘化,基本上干一届就到头了。
  有些问题可能要归结到人性上去,人性有善恶两方面,人性不改,问题总是有的。
其他文献
“是空调救了我一命!”夏季里,乐观而有趣的人们,总喜欢这样调侃时下的炎热天气。进入7月以来,广州更是热浪逼人,气温一直徘徊在35~37摄氏度之间,有时甚至更高。  燥热的天气如果遭遇停电,将是怎样令人煎熬的场景?毫无疑问,这不仅让工作无法持续,连睡眠等日常生活,都将受到极大影响。  但—这不是“如果”,而是一度普遍存在于广州的城中村。目前,经近三年的城中村专项整治行动,八成以上广州城中村的用电难问
被时代湮没的“小小星辰”、“饥饿游戏”以及宫斗幸存者,寻找尊严和价值的“炮灰”,他们都似在发出微茫的“呐喊”。  随着《小时代2青木时代》的落幕,今年夏天,郭敬明的电影首秀华丽结束,两部成本不足5000万的电影最终获得近8亿元的票房,再次印证了“小四”的市场魔力,以至于同期上映的多部青春片毫不留情地遭遇《小时代》的排片挤压。不过,《小时代》的市场冲击波却是在一片骂声中“逆光飞翔”。第一部刚上映之时
为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多年的行走,遇到过很多人,其中有一些,匆匆一面就成了知己。  回想这种情感是怎样结下的,却又说不上来,也从没有对它进行过逻辑性的解释,因为内心里觉得没有必要。两个有共鸣的心脏一旦靠近,自然就会在某一个刹那完成彼此认同。那是突然之间出现、未经过理性处理的一种体验,在进行时,你并不知道这个心理过程是怎样发生的。  恰恰因为不可言表,所以它才最真,情非起于一念之间,而是起于根本
布热津斯基并不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友好国家,但却不主张对中国一味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他认为假若美国外交得当,中国或许可以成为美国的“远东之锚”。  布热津斯基无疑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战略思想家,他绝少做学院式清谈,具有鲜明的务实特色。这可能与他辗转于大学和政府高层的经历有关。做教授,需要埋头书斋,从博采众长中成就一家之言;而为总统做顾问,却必须直面现实和难题,排除一切玄想,务求拿出切实可行而又棋高一着的对
一场冰雪冻雨灾害,令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脆弱之处暴露无遗,也促使我们反思。在雪灾反思中,我们需要摆脱感情的冲动,按照以下原则对问题发生的症结加以冷峻的审视,并思考解决之道:  首先,在思考解决之道的时候,我们必须瞻前顾后,充分考虑可供选择的解决之道的副作用和成本,并考虑应对办法。如为了化雪而大量使用融雪剂,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损害可观,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某种解决之道要我们付出的成本甚至高于灾害
据俄罗斯联邦基礎教育部官网2019年8月19日消息,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类福祉监督局、联邦教育和科学监督局及俄罗斯教育学院携手制定了《儿童个人移动设备使用指南》。  俄罗斯联邦各地区的教育当局、教育领域地方自治组织和国家教育组织积极寻求儿童个人移动设备使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防止移动设备使用可能给儿童带来的健康危害并提高教育效率,在分析儿童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的国际经验,充分考虑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通过一定的表现性行为才能体现,这种体现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了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
6月份通胀数据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CPI仅上涨2.9%,先前有许多经济学家预期在3.5%左右,甚至有人高估到4%以上,,当然这符合我的预期,我一直坚持今年或近阶段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通胀压力,有的仅是一些短暂的价格扰动或一些为投资炒作而人为制造的通胀预期,由于这样的预期与内在的通胀决定因素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高通胀预期注定要失败、现在可以说,通胀完全是“纸老虎”,上半年通胀率仅2.6%,远远低于社会
前一段时间北方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环境事关民生,成为公共话题是顺理成章的。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被问到这个问题,她说她也有口罩,但是没敢戴。温家宝在他的最后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了环保,表示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媒体少不了参与对雾霾的讨论。主流的分析依旧遵循我们多年来
颁奖词:好的政治拉近人心,增加交流,促进公共利益;不好的政治制造隔阂,引起纷争,导致重重苦难。已经正式卸任的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为了两岸经济融合,任劳任怨,不避“任谤”,实现了“大三通”和全面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的目标。  2012年9月19日上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与来访的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金门码头道别。陈云林登船之前,与江丙坤拥抱并耳语许久。过去4年间,陈江二人多次会面,此次依依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