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iqi8627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课堂教学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产生了更严峻的挑战。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受到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与城镇小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着手,笔者就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7-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只有使学生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有效的提升,从而满足学生在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成长需求,基于此,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着其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关注个体差异
  在同一所农村学校中,往往会集中了周围各个村的学生,而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学生,往往在个性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便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而学生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因此在教育方面必然会受到一些影响;而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环境较好,正是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学生的个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缺乏自信,而有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个体差异的存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种差异的存在也是一种客观事实,教师不能生硬的进行统一,而应当尊重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差异,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村小學语文教学中,也要注重这种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在学习《背影》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然后通过小组内讨论的方式,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看着父亲的背影,是一种怎样辛酸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从中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也能够感受到来自作者内心对父亲的感恩和心疼,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父母的爱。
  3 注重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尤其是新课改指导下,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不够广泛,有的多媒体设备只有在进行公开课时才会使用,平时则成为了摆设,学生经常面对生硬的课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难保持。因此,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资源充分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专转化为动画、声音,使学生从感官上有更为直观的认识,这样便消除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枯燥和乏味。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是教学的一个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便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松鼠和松果》时,农村孩子见过松鼠的并不多,只能依靠想象,学生的兴趣也较为欠缺。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松鼠的生活片段以及松鼠吃松果的影片进行播放,这种动画的体现形式会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使他们看到真实的小松鼠,并且会产生更多想要了解它们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适当的讲解,便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多方面采取科学的评价,而不是单纯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以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基础。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必须要能够对字、词、句等基本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保证其他内容的有效学习。因此,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评价是一项基础性的评价内容,只有保证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够促进其有效的运用。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能力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只有在这种那个情况下,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5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受到经济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改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莉.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J].陕西教育,2012(10)
  [2]贾东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2(05)
  [3]孙喜杰.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大观周刊,2012(38)
  [4]杜仁杰.试论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一代:理论版,2012(0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3-01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数学的运用和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探索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为此我们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
期刊
中国画艺术,顾名思义,属于中国本土的绘画艺术,作为直接用“中国画”命名的画种,其内涵自然是十分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画艺术在发展中较为曲折,不仅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8-01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8-02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
期刊
【摘 要】 语文基础教学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抓基础从方法抓起:课前预习法、摘抄法、记忆法、指导法、纠错法,从而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学好语文。  【关键词】 预习;抄词语;背诵;作文指导;纠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
本文讨论了利用微型机对信号(动态数据)进行在线处理的机理,分析了在APPLE-Ⅱ微型机上实现信号(动态数据)在线处理的关键问题,介绍了进行瞬态信号捕捉的过程与特点。文中还论
当绘画进入当代,限制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什么?本文主要探讨与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审美性.处在中西方不同的美术史发展与理论探讨中,笔者认为,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创
【摘 要】 学生动手能力是教师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提高视障学生动手能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 培养;视障学生;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5-01  在工作中我们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本文就怎样培养学生的基础口算能力,结合一年级教学实践,
“伯胡斯拉夫·雷聂克——捷克的现代隐士”艺术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与中国美术馆主办,兹德涅克·斯科纳画廊出资赞助,展出了捷克诗人兼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