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神疾病的“去隐喻化”与“再隐喻化”:桑塔格与《刘晓东》rn1978年,苏珊·桑塔格的《作为隐喻的疾病》问世,这篇重要的批判文章肇始于她与癌症搏斗的亲身经验.十二年后,姊妹篇《艾滋病及其隐喻》出版,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成为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也陆续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中文版由程巍翻译出版于2003年,该书对“疾病隐喻”的分析和批判——尤其是传染性流行病,如结核病、麻风病、梅毒、艾滋病,及恶性的肿瘤病,如癌症,如何被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一种道德评判或者政治态度,一种疾病的隐喻又如何进入另一种疾病的隐喻①——已经成为人文社科的常识.对文学研究而言,说桑塔格的研究路径和观点主宰了文学中的疾病研究和想象也不为过.毫无疑问桑塔格的研究极富洞见,且有实际社会意义,她所揭开的扭曲的疾病之神话,让原本便受苦的病患免于罪恶、羞耻和恐惧.但随着思想传播的泛化和固化以及时代新状况,桑塔格的分析脱离其批判语境后,也逐渐显现出其盲视和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