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皮中的蟾蜍甾烯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g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蟾皮(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的干燥皮)中的蟾蜍甾烯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ODS、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中药蟾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运用IR、UV、NMR、MS及单晶X-衍射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从蟾皮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 14个蟾蜍甾烯类成分,分别为3,23-二羟基-γ-内酯-24-去甲-14,20(22)-二烯-21-胆酸(1)、3-表-酯蟾毒配基(2)、3-表-去乙酰华蟾蜍精(3)、3-表-蟾蜍灵(4)、3-氧-去乙酰华蟾蜍精(5)、3-氧-蟾蜍它灵(6)、3-氧-伪沙蟾蜍精(7)、3-oxo-Δ4(5)-resibufogenin(8)、3-oxo-Δ4(5)-cinobufotalin(9)、3-dehydroscillarenin(10)、3-氧-毛地黄毒苷配基(11)、digirezigenin(12)、bufogargarizin A(13)、bufogargarizin B(14).化合物6、9、10对HepG2、A549及HeLa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o)为0.11~1.67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其核磁数据;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蟾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6、9、10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其他文献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病变,主要与过多脂肪蓄积在肝细胞内有关.患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有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因此,应着眼于早期诊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因嘌呤高代谢或肾脏中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排出减少,导致血清尿酸钠(serum uric acid,SUA)浓度升高,MSU晶体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诱
梳理了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在药材、饮片、制剂质量研究及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中药Q-Marker的提出为中药质量研究和全过程控制提供了研究思路,并具有
目的 研究鱼腥草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636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谱、质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哮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观察.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
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中药国际化、产业化的关键,通过中药有效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关联链辨识质量标志成分,将化学物质与临床疗效关联,以此评价中药有效性、安
质量源于过程控制水平.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产品均一、稳定的要求.从而致使我国中药制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中药制剂的疗效及安全稳定.从保证中药制剂产品“
中药形成产业链长且行业跨度大,横跨一、二、三产业,药物成分经过多环节的传递与变化,最终体内的效应成分与原料药中原有成分的构成已大不相同,因此,中药质量控制应着眼于中
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概念.按照中药质量标志物确定的“五原则”,其中的“特有性”是确定中药Q-Marker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的中药质量
目的 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