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业余时间是指大学生课堂外的时间,扣除睡眠、饮食、生活必需时间后,剩下由个人支配的那部分时间[1]。对大学生而言,利用好业余时间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所以,安排好业余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大学生对业余时间的安排,找出大学生业对余时间的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特别是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通讯工具飞速更新换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愈发广泛,对业余时间的安排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深入学生宿舍跟学生沟通加上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学生在业余时间对手机的依赖逐渐增加,懒在床上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增多;蹲在电脑前玩游戏和看电视剧电影的现象不在少数;还有一部分学生把相当多的业余时间花在了谈恋爱上;迫于生活压力,做小时工的学生也有相当的比例;体育锻炼成普遍被大学生忽略。如何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教室和图书馆成为辅导员新的研究课题。
根据对高密校区化工系学生的调查和走访,结果分析如下:
(1)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业余时间的安排不同,因此对业余时间的需求量也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年级的同学认为业余时间充裕。大二、大三的学生(专科大二)在业余时间与大一学生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却认为业余时间不够用。除了准备考研的同学将业余时间用在准备入学考试上,大部分大四同学业余时间非常富裕。大一学生受高中学习的影响,能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所以对于业余时间量还比较满意。但还是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规划,才能更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业余时间普遍比大一的多,但是却不满足于自己的业余时间量,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对自己的业余时间安排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业余生活變得形式多样,需要参加各种学校的社团活动、自己喜欢的社会活动、谈恋爱和社交,因此业余时间也就变得有些不够分配了。大二、大三的学生(专科大二)主要还是应该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划合理化分与规划,理性的分析每件事情的重要性,通过规划更加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大四的学生业余时间变得很充足,大部分人也就对自己的业余时间量比较满意。大四学生首先应该确定自己的方向,就业,考研、出国或者其他方向,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徘徊上,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业余生活进行相应的规划,并严格地执行。
(2)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形式多样,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普遍偏少,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半小时不足10%,除了大一学生早晨强制性要求跑操外,极少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晨练;选择下午和晚上锻炼身体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篮球、羽毛球和轮滑。不少新闻评论反映25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滑趋势,大学生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大学生耐力不如中学生的报到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应该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大学生普遍对网络依赖性较大,且自控力较弱,不能合理利用网络。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普遍在社会中被应用,促使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年轻人上网成瘾,其中大学生也并不少见,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普遍存在对网络依赖性较大,控制力不强的问题,他们多利用业余时间上网看电视、娱乐,却很少在业余时间里合理利用网络。手机也常常出现在课堂和图书馆,扰乱课堂和学习秩序,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
对大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利用业余时间的现状,为帮助其充分、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每个学生都能在业余时间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帮助其发展其多方面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辅导员老师要开展目标教育,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合理规划大学生涯,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和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专业特色、社会客观需要和毕业后的职业追求,对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进行精心设计和全面规划。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和目标,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自我管理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建立有效机制,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同学制定合理的大学计划和学期计划,并严格按其执行。学生可以将每周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列出清单,并按照事情或者任务的重要性排列,将最重要的事情排在最前面,然后按照清单上的顺序一项依次去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效率。加快我们的生活节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3)调动学生锻炼身体兴趣,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首先,学校主导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指导作用,如各种球类俱乐部、运动协会等。学校和学院开展“大学生运动会”、“健身活动月”等活动,通过这些载体来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各类运动趣味活动,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最后,让体育成绩和每学期综合测评挂钩,敦促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4)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无论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5)帮助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远离网络游戏,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依赖症学生档案,对有网络依赖症的学生进行重点照顾,帮助其克服网络依赖。在教室、宿舍和餐厅等公共区域以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号召学生远离网络游戏,两手不再玩手机,一心只读圣贤书。
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对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合理利用时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升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及大学生自身对其重视,也需要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只有通过多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把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普遍开展。
参考文献:
[1]唐点权:《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分析》,《青年探索》,2002年第5期
[2]刘姝含张冬梅王杰<大连地区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科技视界》,2015年09期
[3]胜令霞《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以河南大学生为例》《中州学刊》,2011第5期
特别是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通讯工具飞速更新换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愈发广泛,对业余时间的安排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深入学生宿舍跟学生沟通加上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学生在业余时间对手机的依赖逐渐增加,懒在床上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增多;蹲在电脑前玩游戏和看电视剧电影的现象不在少数;还有一部分学生把相当多的业余时间花在了谈恋爱上;迫于生活压力,做小时工的学生也有相当的比例;体育锻炼成普遍被大学生忽略。如何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教室和图书馆成为辅导员新的研究课题。
根据对高密校区化工系学生的调查和走访,结果分析如下:
(1)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业余时间的安排不同,因此对业余时间的需求量也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年级的同学认为业余时间充裕。大二、大三的学生(专科大二)在业余时间与大一学生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却认为业余时间不够用。除了准备考研的同学将业余时间用在准备入学考试上,大部分大四同学业余时间非常富裕。大一学生受高中学习的影响,能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所以对于业余时间量还比较满意。但还是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规划,才能更合理的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业余时间普遍比大一的多,但是却不满足于自己的业余时间量,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对自己的业余时间安排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业余生活變得形式多样,需要参加各种学校的社团活动、自己喜欢的社会活动、谈恋爱和社交,因此业余时间也就变得有些不够分配了。大二、大三的学生(专科大二)主要还是应该对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划合理化分与规划,理性的分析每件事情的重要性,通过规划更加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大四的学生业余时间变得很充足,大部分人也就对自己的业余时间量比较满意。大四学生首先应该确定自己的方向,就业,考研、出国或者其他方向,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徘徊上,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业余生活进行相应的规划,并严格地执行。
(2)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形式多样,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普遍偏少,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半小时不足10%,除了大一学生早晨强制性要求跑操外,极少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晨练;选择下午和晚上锻炼身体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篮球、羽毛球和轮滑。不少新闻评论反映25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滑趋势,大学生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大学生耐力不如中学生的报到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应该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大学生普遍对网络依赖性较大,且自控力较弱,不能合理利用网络。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普遍在社会中被应用,促使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年轻人上网成瘾,其中大学生也并不少见,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普遍存在对网络依赖性较大,控制力不强的问题,他们多利用业余时间上网看电视、娱乐,却很少在业余时间里合理利用网络。手机也常常出现在课堂和图书馆,扰乱课堂和学习秩序,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
对大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利用业余时间的现状,为帮助其充分、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每个学生都能在业余时间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帮助其发展其多方面才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辅导员老师要开展目标教育,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合理规划大学生涯,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和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专业特色、社会客观需要和毕业后的职业追求,对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进行精心设计和全面规划。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和目标,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自我管理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建立有效机制,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同学制定合理的大学计划和学期计划,并严格按其执行。学生可以将每周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列出清单,并按照事情或者任务的重要性排列,将最重要的事情排在最前面,然后按照清单上的顺序一项依次去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效率。加快我们的生活节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3)调动学生锻炼身体兴趣,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首先,学校主导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指导作用,如各种球类俱乐部、运动协会等。学校和学院开展“大学生运动会”、“健身活动月”等活动,通过这些载体来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各类运动趣味活动,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最后,让体育成绩和每学期综合测评挂钩,敦促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4)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无论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5)帮助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远离网络游戏,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依赖症学生档案,对有网络依赖症的学生进行重点照顾,帮助其克服网络依赖。在教室、宿舍和餐厅等公共区域以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号召学生远离网络游戏,两手不再玩手机,一心只读圣贤书。
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对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合理利用时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提升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及大学生自身对其重视,也需要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只有通过多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把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普遍开展。
参考文献:
[1]唐点权:《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行为倾向分析》,《青年探索》,2002年第5期
[2]刘姝含张冬梅王杰<大连地区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科技视界》,2015年09期
[3]胜令霞《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以河南大学生为例》《中州学刊》,2011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