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蝶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zh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看见大白斑蝶,并不是在野外,而是在温室之中。
  温室以白色细网围成,两边是不锈钢角架,分高低两层,用来摆放马缨丹、大红仙丹、繁星花等蜜源植物。网室顶以一支黄白色的太阳灯,一支蓝紫色的植物培养灯规律地穿插着,以提供各层色温。里头放了十余种中大型蝴蝶:大凤蝶、无尾凤蝶、青带凤蝶、大琉璃纹凤蝶、琉璃纹凤蝶、红纹凤蝶、端红粉蝶、紫斑蝶、小紫斑蝶、青斑蝶、桦斑蝶、大白斑蝶等等。网室中还摆放了马兜铃、爬森藤等食草,偶尔有机会看见蝶在上头产卵。
  我对这个温室赞叹着,数百只蝴蝶在十几平的温室中,就像刚冒出来的茶树嫩叶随采随得,他们不必费心找寻蜜源解渴,也不必在森林中麻烦地辨认食草。老板用略带闽南腔的国语说,借这次展览,我们可以传播保育的观念,同时传递生物知识。
  我兴奋着,自己仿佛是魔术师,随手就能擒拿薄翅天牛、独角仙、台湾大蝗、两点赤锹形虫,乃至身着棘刺、肥硕的长尾水青蛾幼虫,或从土里掘出仿如哥斯拉怪兽的锹形虫幼虫。一群又一群都市孩子以眼神赞叹着、崇拜着,而我掌握了给谁摸、不给谁摸这些昆虫的权力。
  这里是展览馆,昆虫们就住在网室或水族箱里,你只要花三百块,就不用在阳光下挥汗如雨,去追踪一只琉璃纹凤蝶的飞行轨迹。
  大白斑蝶,可能是网室中族群数量最多的。理由十分简单,大白斑蝶飞行缓慢,且不知为何,它对人似乎毫无戒心。多数时间,它们倒吊在网室上缘,合着翅膀冥思着。由于它们的翅鳞较少,不像凤蝶这般容易破损,于是解说员常以食、中指夹住它翅翼的基部,以铅笔将它蜷曲的口器轻轻挑起,拉成一条长线,展示给参观者说:“这就是口器,很像吸管吧。”或者找一只紫斑蝶,用力一甩,雄蝶便会露出粉扑状的鲜黄毛笔器(散发费洛蒙的求偶器官),以求吓走敌人。小朋友围着看,惊呼着、嬉笑着、兴奋地不断抽搐着鼻头。
  然后,虚弱的蝶被往上一抛,赶紧用脚再黏抓住网眼。
  一个星期后,马缨丹因为思念阳光,不愿再开过量的花。任凭我们加重花宝的分量,也显得极为忧郁。我们不得不轮流将花盆用电梯运送到屋顶,让它们和阳光会面。温室里的蝶濒死或死亡时,翅翼破碎不堪,我们戏称为“乞丐蝶”。这里没有蜥蜴、蜘蛛、螳螂、鸟类的攻击,只有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为了拍一张蝴蝶停在身上的照片,用手指搜捕无处可躲的蝶。当然,还有我及其他的解说员,将蝶视为课本一样随意翻阅,读后即丢。
  蜜源不足,只好喂食。在封馆时,工读生们开始“采收”蝴蝶,放进大型捕虫网中,然后再一只一只拉出口器,将其浸在稀释的养乐多中。没有体力,蝴蝶无法应付明天的展览,也无法在观众面前展示精神奕奕的舞姿。然而蝶仍然不愿做温室中被豢养的宠物。每天早晨一到,我们的第一件工作便是捡拾满地的蝶尸,以免引起参观者的恶感。遇有少数翅翼完整的,便留下来做标本制作示范。
  老板终于下令宣导参观者不得用手抓蝴蝶,理由是保护动物。有一位母亲兴致勃勃地二度带她儿子来“抓蝴蝶”,在劝阻下,气愤地退票而去。她拉着孩子的手说:“不能抓,还有什么好玩的!走!”
  我为自己及那位母亲感到脸颊发烫,因为我知道老板跟我们说的真正理由是,再这样抓下去,这些蝴蝶根本撑不完一个月的展期。老板数着蝴蝶的数量,像在忧虑着逐渐少去的钞票。几天后,老板到邮局领了个包裹回来。打开,是一沓一沓的三角纸。纸里夹着一只只的大白斑蝶及各种青斑蝶。
  老板说:“专程找人到垦丁抓来的,还好来得及。”蝶在被喂食后,逐渐恢复了惊吓的意识,于是急急鼓翅飞去。但它们不晓得,自己的一辈子,即将被囚于这十几平的华丽牢笼。有的则毫無声息,安静地平躺着,长脚勉力地微微颤动。它们已经不需要喂食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运送过程,它们更需要的是一口氧气。但这里不提供蝶的急救设备,病恹恹的蝴蝶也提不起参观者的兴趣,它们被安排制成单盒的新鲜标本,让孩子们买回去当作暑假作业。老板找人做标本时,我像一个怯懦的士兵,找了一个便溺的借口开溜。
  为了不让参观者失望,老板决定,大白斑蝶是唯一可以让观众尽情合照的蝶。有一位出奇有耐心的母亲,在女儿头上、身上、口袋前停满了十余只的大白斑蝶,记者拍下了,成为优良的公关照片。孩子们都喜欢大白斑蝶,因为他们不会像凤蝶那样机灵、远远地躲开。据说,赏蝶人因此称它“大笨蝶”。
  原来亲近人类、不畏惧人类,其实是一种愚蠢的表现啊!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远离蝴蝶区和昆虫区,只愿待在标本区解说。
  台湾黑蟋蟀的水族箱里,四处都是断肢残骸,仿如战场;台湾大象鼻虫有时张开翅鞘一飞,便撞上那只控温控光、有时还会造雾以平衡湿气的生态箱的玻璃,发出响亮急切的敲击声;星天牛总是立在枯木上,想念雨季;适才羽化的杜松蜻蜓,遗忘了自己会飞行特技,对着灯光思索着翅膀的意义;大白斑蝶则没有机会用它的超大翅膀,顺着风流滑翔,只能被迫停在孩子的衣服上,让闪光灯灼痛复眼。
  展览近尾声,老板便开始将翅翼残破、却仍未结束生命的蝶,从展览馆的窗口丢出去。高楼的强劲风切,将他们瞬间卷到数十米之外。我从窗口看出去,多数蝶已失去驾驭风的本能,像一只折坏的纸飞机,朝下缓坠。另一个解说员说,一定有人奇怪,台北市区怎么会出现大白斑蝶。
  我的眼角,有一种酸楚涌了上来。
其他文献
小时候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砂器》,讲战后日本东北部一对失去土地的父子。他们到处流浪,在雨地里赶路,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在大雪飘飞的农舍前乞讨。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大雪天里父亲讨来一碗粥,在砂锅里煮热让儿子喝,儿子推让让他先喝,他去尝试温度,结果嘴被烫起大泡,疼得原地乱跳,随后父子俩哈哈大笑……这个温暖的镜头让我哭了,现在也不知为何。  后来父亲得了麻风病,儿子被养父收留,又逃跑了。机缘巧合下
依附于人总要付出代价。  “从前有一匹马,它有一个危险而凶猛的敌人——狼,所以每天战战兢兢度日。在绝望之余,马突然想到要找一个强壮的盟友。于是它找到了人,它对人说,狼也是人的大敌,提出和人结盟的建议。人毫不犹豫接受了,并说只要马能跟他合作,将快腿交给他指挥,他们可以立刻去杀掉狼。马答应了这个条件,允许人将马缰和马鞍装在它身上。于是人就骑着马去猎狼,把狼给杀死了。马高兴地松了一口气,向人道谢,并说:
我是1924年生,在北京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关起门来长大的。我的祖父比较保守,他说:“女孩子就是不能让她到外面的学校去读书,一到外面读书,女孩子就学坏了。”可是女孩子也要读书,读什么呢?读《女诫》,学三从四德,因此对女子的教育是“新知识、旧道德”。我的祖父绝对没有想到我会到欧洲、美洲,在中国各地到处乱跑。家里人也都没有预想到,我会过这样一种生活。但不管过怎么样的生活,我保留的还是新知识与旧道德。  我
海子临终绝笔写到: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然而当他终于面朝大海时,春却未来,花也未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概是每个饮食男女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吧。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奔忙,费尽心力,而生活却早已离我们而去。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这是我向往的生活,可如今我的生活里,有埋头苦干的四季,却嗅不到春天的花香扑鼻;有浓雾重重的前路,却望不见海面的潮涨潮落。  我时常向自己发问,到底是哪里
城市化的潮流,让现代人对乡村和城市的情感愈发复杂微妙。城市成了物质和欲望的赛马场,乡村(自然)则成为灵魂的栖息地。“天人合一”自古深入人心,对乡村和城市的不同态度,其实是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思考和最终的选择。“乡里人终需走进城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这或许是现代人绕不过去的心路历程。但是,在当下城市与乡村的两难选择下,在向未来的推进中,城与乡的气息如何息息相通,却能看出一个人的生命智慧。  就有
蘭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因闻到芬芳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我是在春天结束的时候来到人间的。当我经历过漫长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才真正有机会与春天接触。  我觉得这样挺好,假如春过半了,我匆匆降临,就像酒宴进行到正酣,你才赶到,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你身上,那多么尴尬。经历过夏天秋天冬天的我,对于事物的变化已经更加从容,我会打开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门槛上的白色阳光。因为长期的准备工作,我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缕春风,第一片落花,第一声春雷,第一抹春色都是完整的,
春,立春节后,必有大风,天常寒冷。春分节后,东风解冻,农事方動。清明节前,草木甲圻,甫种豆麦。谷雨节后,遍种莜麦、胡麻。  夏,立夏节后,时方和暖,坚冰始消。小满节后,即种荞麦。夏至以后,虽三伏盛暑,早晚不离锦衣。  秋,立秋节后,天已深凉。处暑节后,夏田方熟。白露节前,三后四日,严霜即降,草木渐凋,莜麦尽收,野无田禾。寒露节前,百草皆枯,人皆衣裘。霜降节后,天雨雪,土工不兴。  冬,立冬节后,地
当一切轻轻地静了下来,缓缓向前的河流,每一个细小的波纹,慢慢地完成了荡漾。深处的冷,此刻也舒展開来,彩排着傍晚一出戏的序幕。  故乡白天昂扬的山,层林尽染的景致,背负着浑圆的落日。红水河边上的瑶女,唱着通俗易懂的歌谣,晚风吹拂着她的刘海,像鸟儿振翅的羽绒。  夕阳西沉,依稀可见她凹凸有致的倩影。  而黑暗总是会来。沿河岸弯曲的小径,是为月光铺设的回廊,蟋蟀和苋菜纷纷来到路边。她走进院子,关了门,也
因为学校离家很近,大学期间我每礼拜都回家。去年考英语四级的时候,前一个礼拜日临走我爸问:下礼拜考英语四级了吧?我说是啊。礼拜四的时候,我爸又破天荒给我打了个电话:听说礼拜六考英语四级啊?我说是啊,应该就不回家了。我爸:嗯那太好了,你好好考试,我和你妈出去玩一趟!  我爸和同事吃饭,捎上我一块儿。有一个叔叔说,你闺女戴眼镜啊,一看就是有学问的孩子!我爸:都說戴眼镜看着聪明,小时候她学习不行特意配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