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去哪了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水浒》的看官,或许心下皆有个老大的疑问。
  初,史进因意气相投,结交了少华山的朱武等强人,后因不慎走漏消息,引来华阴县官兵的围捕,继而火烧庄院,杀散官兵,随朱武上了少华山。可史进又不愿当强盗,遂离了少华山去寻师父王进,但路没少跑,银子没少花,却连王进的影子也没寻着,这却是为何?
  原著中最后一次提到王进,是在第六回瓦罐寺外的赤松林里,史进对鲁智深说:“小弟亦便离了渭州,寻师父王进,直到延州,又寻不着。”至此,偌大一部千军万马风云变幻的经典名著,却再无王进的只字片语。看官们不竟要问:王进去哪了?
  欲知王进去处,咱还得从头说起。
  看官们都晓得,梁山上共有一百零五条男好汉和三条女汉子。但《水浒》里第一个出场的好汉,却并非那些个因杀人放火而被官府逼上梁山,或被梁山义士所逼无奈上山的英雄(如卢俊义、徐宁、安道全等)。相反,笔墨不多的王进才是小说里的头条好汉。施大爷为啥要安排个与梁山不相关的王进首个出场呢?其实这里头大有深意。
  首先,王进颇有身份,他的职业是万人敬仰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些读书不太仔细的看官,一上来便被这“八十万禁军”几个字给唬住了,实际上禁军教头并非官职,且宋时的禁军教头多了去了(宋史载有270人左右),《水浒》一书,有名有姓的禁军教头便有五个:王进、林冲、丘岳、周昂、王文斌。
  单论教头,《水浒》里遍地皆是,官方的有王进父亲王升、林冲岳丈张教头、金枪班教头徐宁等。民间的也不少,如柴进家里的洪教头、祝家庄的栾廷玉、曾家庄的史文恭等等。教头,说白了就是个武术教练。禁军教头,就是京师部队里的武术教练。那有人说了,王进不过是个教士兵练武的,他有啥好让人敬仰的呢?
  其实王进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职业,而在他的武艺品行和风度。先说武艺,原著里找不到王进对决高手的文字,但史进是王进一手点拨的徒弟,史进又是《水浒》里头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梁山上响当当的“天微星”,坐的是第23把交椅。排名有可能掺水,但杀人活命的战场,实力玩不了假。且看史进战绩,战童贯时,史进手起刀落,砍死吴秉彝。征辽时,史进连杀楚明玉、曹明济二将,端的武艺高强。史进如此威猛,不过是王进指点了半年左右的武艺而已。
  再说品行。放眼整部《水浒》,唯有王进才是最忠孝双全,最拿得起放得下的风度好汉。为啥?当初,王进父亲王升是朝廷的都军教头,曾一棒打翻了尚未发迹的高俅,打得未来的高太尉“三四个月将息不起”。高太尉得势后,将这口鸟气撒在了仇人儿子王进的头上。这时,王进是咋面对的呢?
  且看原著第二回,先是王进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看,便是老娘不说走,王进也会“这般计较。”哪般计较?此处不留爷,爷上延安去。京城呆不下,王进立马便去投奔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
  于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什么的,在王进眼里统统成了浮云。有人说了,一份大有前途的职业,王进说扔就扔了,的确是拿得起放得下,对娘也自是孝顺,可他这一走,不成逃兵了吗?忠却忠在哪里呢?嘻嘻!这话问的好。这一问,才看出王进心胸来。
  最后,说一说王进的风度。王进被高俅假公济私侮辱一番回家后,住处又被殿帅府拨来的两个牌军监视了。老娘担心走不脱,王进却是如何应对的呢?且看原著第二回,王进先安慰老娘:“不妨。母亲放心,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老娘放下心了。日晚,王进先叫张牌进屋,说要去酸枣门外岳庙烧香还愿,让张牌去打个前站。张牌去了,王进母子趁夜收拾了行李衣服,拴在马上。支走两个牌军,王进不慌不忙和老娘出了后门,“趁五更天色未明,乘势出了西华门,取路望延安府来”。由此而见,王进不仅忠孝双全,更是个临危不乱处事从容之人。小能见大,要说王进调度有方,有大将风度,一点也不为过。
  说完师父王进,咱再来说说徒弟史进。
  说史进之前,咱先说一说史进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史进老爹是华阴县史家村庄主,同时又是县里的里正。宋时的里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史家村是个大村,“村中总有三四百家,都姓史。”宋时人家,一家七八口人很平常,所以史家村起码有两千多人。
  史太公在县上当里正,史进因喜欢武术,四处拜师学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师父虽多,却不外乎“打虎将”李忠之流的江湖骗子。师父不咋地,何况徒弟?但史进整日被村人热捧着,哪晓得真假?一边勤奋练武,一边还请高手匠人,“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的人看他爹面子,都叫他“九纹龙。”
  自以为了不得的人,最怕别人说他不行。当史进偶听王进说他的棒法赢不了真好汉时,便“听得大怒”,大怒还不解气,又喝道:“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扠一扠么?”王进是个稳重人,颇能识人,此时便对史进的鲁莽个性有了一定了解。
  可巧王进母亲刚到史家村的当晚,心疼病犯了,在史家养了五七日的病。吃人嘴短,何况史太公又再三请求,王进只好陪史进扠一扠。且看原著第二回:王进“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才一个照面,不可一世的史进便被王进扠倒了。这下史进服了,爬将起来,请王进坐了,当场便磕头拜了师。但王进心里有分寸,为报史太公的收留之恩,尽心教了史进半年武艺,随后,任凭史家父子如何苦留,却毅然告辞而去。
  史进和王进的一段师徒缘分,至此方休。
  但实际上,故事却刚刚开始。
  王进走后,史家村的祸事一桩桩来了。首先,史太公死了。史进随王进学了真本事之后,更不愿务农了,每日只是打熬气力,演习武艺。史太公管不了,不过半年,得病死了。估计史太公和史进娘患的是同一个病,见儿子不成材,抑郁死了。
  接著,少华山的强人朱武、陈达、杨春三人想去华阴县抢粮,而史家村又是必经之地,便向史进借路来了。史进是里正儿子,晓得国家法度,岂能借路给强盗?于是两下打了起来,史进得了王进的真传,三人哪是对手?但朱武是个聪明人,一看硬的不行,便来软的,跑到史家庄,给史进磕头,又讲好话,最终以江湖义气的大绳,成功绑架了史进。   后来,史进和少华山强盗有交情的事儿,让人给告到了县里。八月中秋,史进邀三人来家里喝酒赏月,县尉趁机带兵抓人。史进仗义,哪愿让朋友受丁点儿委屈?于是点把火烧了庄院,杀散官兵,和强盗们上了少华山。
  朱武等人劝史进留在少华山坐头把交椅,史进却死活不愿意。史进要去寻师了,师父在哪呢?原著里最后交待王进行踪时,是这么说的:“王教头依旧挑了担儿,跟着马,和娘两个,自取关西路里去了。”王进这一去,从此便淹没在了滚滚红尘,再无消息。
  但咱完全可以顺水推舟,推测一下王进的行踪。
  依王进的武艺品行,及对时事精准的把握程度,不出意外的话,他和老娘顺利到达延安府,寻着老种经略相公,在他手下寻个差事是绝对没问题的。
  既然王进已经身在延安府了,史进千辛万苦来寻他,怎就寻不着呢?呵呵,看官们莫急,容我细细道来。
  王进离开史家村时,对史进说了这么句话:“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着在老种经略处勾当。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那么这个延安府老种经略处,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
  原来北宋一朝,曾和辽、金、西夏对峙并存,而延安府,就是当年大宋和西夏的边境。老种经略相公姓种,名谔。他的儿子,人称小种经略相公,名叫种师道,镇守渭州府。后来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便是小种经略相公手下的武官。
  王进离开史家村前,史进留他,他说了这么句话:“只恐高太尉追捕到来,负累了你,不当稳便。”王进明知高太尉不会放过他,他还能傻到再用王进的名字,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吗?
  且看王进刚到史家村时,是咋和史太公介绍自己的呢?原著第二回,王进对史太公说:“小人姓张,原是京师人,今来消折了本钱,无可营用,要去延安府投奔亲眷。”嘻嘻!王进到一个乡野村庄,尚且隐姓埋名,小心翼翼,何况是去投奔延安府?
  如此一来,王进可能就是用张三或李四的名字,投奔到了老种经略相公门下,凭他的身手品行,用他的话说,安身立命肯定是没问题了。所以,为王进的下落担忧迷茫的看官们,大可放心了。
  那有人问了,史进后来名气很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连东平府的小姐李瑞兰都听说了。原著第六十九回,李瑞兰遂问史进道:“一向如何不見你头影?听的你在梁山泊做了大王,官司出榜捉你……”秦楼楚馆里的小姐都听说了史进大名,王进能不晓得吗?那王进怎不和史进联系呢?
  这就和王进的性格有关了,前面说了,王进从史进叫嚣要和他“扠一扠”的那刻起,便知晓了史进是个不甚安分的人,但王进只想和老娘过“安身立命”的平淡日子,所以,王进自一脚离开史家村,便打心里不想再和史进继续交往下去了,更别提主动与他联系了。而这正是王进那拿得起放得下的真性情的真实凸显。
  或许,当史进背着行囊,在夕阳下转身离开延安府军营的刹那,师父王进正隐在他身后不远处,默默目送着徒弟远行呢!
其他文献
咫尺天涯  见  便是咫尺  不见  便是天涯  陌路风清  转身  便是迢迢  夏是年轻  眨眼  便是蛩响衰草  等不起的  生命枯萎  浪敲沙滩  风挽长裙  窗帘外  鸟在蝉鸣中午睡  书抱着字  不松开  松开  便成灰烬  漏断人静时  无相见  未必  无怀念  把一程程过往  腌制  生活变淡时  打开,佐餐  梅雨季  夜风润凉  蛩响深草  蛙鼓池塘  抱影,无眠  亮燈向晓 
我和村主任走进沙河村时,看见李娃在晒玉米。   村主任说:“这就是贫困户李娃,是个能人,就是孩子多,加上父母有病,生活比较困难。”   村主任又说:“媳妇嫌李娃在家土里刨食,气不过,独自外出务工了。”   沙河村位于平原腹地,沙河穿村而过,这里独特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水晶梨。我是驻沙河村扶贫第一书记,今天来就是想让贫困户种植水晶梨,脱贫致富。   “今年收入怎么样?”我问李娃。   “
30年前,一个8岁女童的“大眼睛”望进了千万人的心里,让“希望工程”被大家熟知。“希望工程”30载,有多少因为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重拾了希望。有多少贫困山区教育为之变化,有多少贫困孩子的命运为之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汇聚的爱心依旧传递。  “丁香绽放”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龙江学子实现梦想  在改革开放40周年、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30周年、哈尔滨银行成立21周年之际,201
把热爱献给教育,终生无悔   刚开始工作,他被分到了离家二三十里外的长红小学,面对的是陌生而破旧工作环境,通勤往返五十多里乡下泥泞的土路,但他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全新的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了漫长的班主任生涯。8年间,在工作中他肯挑重担从无怨言,当班主任教语文、数学,由于农村学校师资不够教师缺编,还兼教过思品、劳动、科学、健康等学科。爱人怀孕期间患严重孕高症、孩子生病、父亲4次住院,他都没有因为一己
天上的云开始多了铅色,又浓又矮,几只喜鹊从枝头俯下,飘到地上,跳几步,尾巴翘翘,又跳几步,尾巴又翘翘,米糠似的雪屑飘起来,落在土上,只湿一丁点。渐渐地,白絮开始纷飞,撒着欢儿、打着旋儿,天地一片动感。  雪落乡村,一切都罩在洁莹里,偶有鸽子腾落,像天上掉下几颗宝石。一只公鸡,很绅士地踏雪踱步,爪子不时前蹬后刨,找散落的粮食。院里有许多玉米还没脱粒,横躺竖卧地“囤”着,密密排列的籽粒挤得生热,雪凉凉
早听说雅鲁藏布流域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是藏族文化的摇篮。带着儿时的许愿,带着一个瑰丽的梦,我如愿以偿地得以在那里静心徜徉,感受“天河”带来的绵绵细语。  板块缝合带   汽车载着我们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开去。左边,远远的地平线上,是喜马拉雅山连绵不断的锯齿形山脊,脊顶被冰雪覆盖着,银光闪耀,山腰呈现闪烁不定的天蓝色……我正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身边的同事忽然问我:“你知道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关上电脑,收拾完办公桌上的杂物,她的眼皮已经沉重地抬不起来了。随着三三两两的人走向电梯,电梯里的人几乎都阖目不语,已近午夜时分,谁能不困呢。到了一楼,陆续走出写字楼,鱼一样游进深深的夜色里。  午夜的街灯迷迷蒙蒙似有几分醉意。她站在公交站牌前,一次次屏住呼吸抵挡住迎面而来热燥的汽车尾气。  Y201路公交车来了。她抬脚上去。刚坐上,车子晃晃悠悠地向前慢行,她就歪在车窗上,瞬间昏昏沉沉了。  车停住
“日饮一斤酒,日吸一包烟,吃喝不忌口,如此几十年”。这是对唐宗生最贴切的描述。44岁的他,可是村里的名人。因为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识多,自然受到村里人的尊敬。谁家有个大事小事,都爱找“老唐”商量。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求人办事,从不涉及到金钱。只需备上一桌菜,一壶酒,既不显得生分,又能表达感激之情。  唐宗生回村的这几年,佳肴酒局就未曾断过。小到夫妻吵架,大到长子升学。无论什么事,村民们都想让他帮忙
一见钟情,穿越十个村庄的爱恋  1999年9月的一天,家住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的熊庆华去河边画画,他将随风摇曳的金黄稻田、畅游于碧水之上的鸭子、嬉戏的孩童都收入画中……“你画的真好啊!”熊庆华循声转过头,只见一个长相秀美的姑娘正向自己走来。  女孩名叫付爱娇,1977年出生,比熊庆华小1岁。当天,她和女伴骑车30多里,穿越十个村庄来到永长河村,只为见见熊庆华这个十里八村无人不知的“奇人”——
铜山古城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是一座微型城堡。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城堡,却在历史上矗立成一道风景,矗立成一座碑。   而今,时光已经过去600多年。   600多年里,青苔已经蔓延在城墙的石头上;城头的雉堞,也已经满是沧桑。可是,站在这儿,站在垛口前,望着前面的大海,望着远处风起云飞,人,仍如面对着一段多变的历史,面对着一段跌宕的岁月。   铜山古城因为烽火修建。   铜山古城因为抵御外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