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旦净丑,唱做念打,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
舞台聚光灯下,在上海电视台节目《最美合唱团》30多支合唱团队伍中,有一支合唱团行知合唱团很是特别,他们用京剧融合阿卡贝拉,二度诠释叶国辉的《京剧印象》,这首改编曲打破传统四声部,运用了八声部,曲调叠加起来,就像梦境一样,有种一层一层呼唤的感觉,观众听后顿觉“妙哉”。
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只是特例之一。
在上海,还有一些合唱团,他们以独有的方法,重新塑造歌者,体现融合創新之美。在他们眼中,合唱,不仅在于唱,更多是注重协作、培育精神、塑造价值观,对于老师、学生和社会而言,合唱还承载着更多丰富的意义。
合唱,打开世界的另一扇窗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在《最美合唱团》的演播大厅,当二十多名五六岁的孩子登上舞台,苦练半年声乐,齐声合唱的一瞬间,台下的家长和老师不停地抹泪。
这是一群天生有着严重听力障碍的孩子,就算植入人工耳蜗,他们听到的世界依然和我们不同。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蜗牛宝宝合唱团”,很多人认为,为听障儿童建一支合唱团,这件事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它却真切地实现了。
音乐的力量,打开了这群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一扇窗。
“孩子们登上舞台,就是最闪亮的星。” 一个普通工作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沂北路265号的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康复科教师李永勤告诉《新民周刊》,来到这里的孩子,生下来就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缺陷,程度严重的,连120分贝飞机起飞的声音也听不见。
有人做过实验,依照现有的技术,没有任何一款助听仪器能够真实还原现实世界的声音,人工耳蜗仿真音效听到的声音嘈杂,音乐旋律也会受到干扰。“很多孩子连说话都说不利索,可想而知,能唱出一首完整的歌曲,还要合唱,有多难。”李永勤说。
2018年底,一次偶然的契机,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副院长袁玥赟接触到了这群孩子,当时康复中心老师的一句话令她动容:“如果音乐学院的老师,愿意教我们就好了。”袁院长当即决定要做这件事,让音乐的种子在这群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袁院长综合了许多音乐家的建议,最终从几大声乐中,选择了合唱。一方面孩子们在一起,可以多听、多看、多观察;另一方面,合唱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和耐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口部肌肉的运动能力,调节音准音色,有效配合孩子康复。“学唱歌和技能不是我们的初衷,合唱的过程,正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过程。”
很快,温凯蓝和陈慧两名老师,经过严苛的选拔,以立德树人的标准,成为了这群特殊孩子们的合唱老师。2019年初,合唱团排练正式开始,双方经历了漫长的“磨合期”。
“第一次排练,说实话有点崩溃。你一个音弹下去,孩子们都在乱唱。” 在这间声乐幼儿教室,刚上完课的上海音乐学院社会教育学院教师陈慧还记得,第一节课光教“啊”的发音就教了一堂课。“所有孩子只能发出一个调,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升调和降调。”
陈慧告诉《新民周刊》,教听障孩子与大学生完全不同,听障孩子连讲一句话都要中断几次,因此没有捷径和方法可走,只能一个调一个调地仔细“抠”,反复播放音乐,配合升起、降下的手势进行发音指导。比如,有的学生音高天生很好,从一两个音拓展,模仿练习,三四次就有调了;而有些孩子资质弱一点,就要多鼓励,打好基础。
两年来,孩子们身上有了很大改变。康复中心老师李敏提供的一张第三方机构统计表显示,康复中心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社会适应总分平均67.05分,比均值50分高出了17.05分,数据表明,大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明显领先于同龄幼儿。

合唱配合下的听力咬字、呼吸功能、口齿清晰度的康复训练也颇有成效。李永勤回忆,当时小班插班生李文辰(化名),是个遗传性听障孩子,父辈祖辈都是听障,由于父母发现得晚,送来时,孩子的能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心理方面也不够自信,和老师对话时,文辰的眼神总是很闪躲。
直到加入合唱团,小姑娘性格比以前开朗自信了许多,连舞蹈队也是C位领舞。同样改变的还有小谢,汇演当天,小谢妈妈坐在台下激动又欣慰,她说,小谢每周三合唱日,都会自己准备鞋子和衣服,日子都记得牢牢的。“不管孩子唱得怎么样,我都一直夸奖他,孩子的劲头更足了。”
袁院长认为,对于蜗牛宝宝们来说,敢于开口,站在台上就是胜利。接下来,学院将总结两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发一套课程体系和一套匹配的教材。
金牌作词人甘世佳,也专门为“蜗牛宝宝合唱团”写了一首团歌《“蜗牛”的远方》,歌词中这样写道:“我从没听过新苗的破土声,依然歌唱十里春风,我从没听过山的呼啸声,依然努力向上攀登……”
沪语唱唐诗,又嗲又糯又甜
相比较蜗牛宝宝合唱团的兴趣普及,有着25年悠久历史的福山外国语合唱团,走的是更加专业和创新的道路。
这是一所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外国语小学,校园背后就是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作为一所有“国际理解教育”特色的学校,孩子们演唱各国语言的歌曲可以说张嘴就能来。2019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福山外国语小学合唱团的孩子们,带来的一首拉丁语《Veni Creator Spiritus》,惊艳了在场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