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诊误治与防范”栏目征稿
【摘 要】
:
【出 处】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07年34期
其他文献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是钙调蛋白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整个凋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凋亡正性调节因子之一.DAPK被认为是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联系,在肿瘤早期诊断、评价预后及基因靶向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 主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月余. 现病史:患者2007年8月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四川某医院行LC,术后渐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期刊
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引起的慢性下肢缺血在临床上最常见,对于血管流出道好的采用血运重建或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但对于血管流出道差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上述方法则不适用。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利用干细胞多重分化活性及高度自我更新的潜能,定向分化为具有血管活性的内皮细胞,在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有很好的前景。
期刊
β-catenin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小儿恶性肿瘤中突变率较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都有关系.肝母细胞瘤中突变率约48%,肾母细胞瘤中突变发生在有WT1突变的病例中,神经母细胞瘤中已发现有a-catenin突变。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研究对于胰性脑病的认识局限于胰酶损伤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病变.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发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合并的脑功能障碍可能由多种因素所导致.除胰酶损伤因素之外,真菌和细菌感染、细胞因子作用、营养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发生.以上各因素协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脱髓鞘性改变,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胃肠管间质瘤为一种胃肠管最常见的原发性间质细胞肿瘤,具有偶发性及无症状性的特点.外科治疗仍是无转移胃肠管间质瘤的首选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针对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点,通过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能够改善该病的预后。
目前国内临床治疗的胃癌患者大部分属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患者较少.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化疗能使原发肿瘤降期,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有改善患者生存率的可能.本文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效果评估、化疗用药等几个方面对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进行综述,来说明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进展期胃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的 探索进展期大肠癌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化疗的安全性.寻找预防大肠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 60例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成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在肿瘤创面和沿淋巴结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植入药物后伤口愈合、吻合口漏、伤口感染、肠梗阻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与对照组的吻合口漏、伤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
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的正常修饰方式,异常的DNA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胆囊癌中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标记物,在胆囊癌的发病、诊治、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