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恶性肿瘤β-catenin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catenin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小儿恶性肿瘤中突变率较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都有关系.肝母细胞瘤中突变率约48%,肾母细胞瘤中突变发生在有WT1突变的病例中,神经母细胞瘤中已发现有a-catenin突变。

其他文献
通常认为ABO不相容活体供肝肝脏移植可能会由于抗体介导排斥(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导致移植物失功,但是随着近年来各种技术及方法的改善,日本进行了部分ABO不相容活体供肝肝脏移植以缓解器官短缺的矛盾,疗效有明显提高,
期刊
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是由外伤或手术造成的一种急性胆管病变.这种病变存在病理演变复杂、处理困难的问题,极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1].外伤造成的BDI较为少见,多为辗轧伤、戳伤、火器伤等,约占腹部内脏损伤的3%~5%,常伴有肝脏或其它脏器的损伤,在剖腹检查中容易被发现。
期刊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肽.CRF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作用为促进腺垂体合成与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内分泌、神经化学、行为等多种生理反应有关,广泛参与消化管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控.CRF引起胃肠动力功能改变最常见的类型是胃排空延迟、延缓小肠蠕动及结肠运转加快.CRF通过CRFR2作用抑制胃排空,而刺激结肠动力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物24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8例,嗜铬细胞瘤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例.结果 1例中转开放手术,23例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98 min;出血量50~300 mL,平均140mL,均未输血.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第2天下床活动并进流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5~7 d出院.随访6~24月,未见
HER-2/neu基因又称c-erbB-2或erbB-2基因,是1985年确认的v-erbB-2相关的原癌基因.自从HER-2被发现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以来,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将乳腺癌中HER-2(HER-2/neu)相关知识综述如下。
目的 探讨CD24表达在肝细胞癌(hepata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HCC、26例癌旁肝硬化、7例肝硬化、5例正常肝组织CD24表达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40例HC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D34表达情况,根据CD34
原癌基因Pleiotrophin于1989年被发现,在肿瘤发生发展和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Pleiotrophin分子信号很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促进轴突再生、轴突再生导向、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4个环节,并可能在轴突再生导向和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Pleiotrophin基因有望成为提高周围神经修复效果和重建神经肌连接的基因调控靶点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是钙调蛋白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整个凋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凋亡正性调节因子之一.DAPK被认为是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联系,在肿瘤早期诊断、评价预后及基因靶向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9岁.  主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月余.  现病史:患者2007年8月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在四川某医院行LC,术后渐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期刊
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所引起的慢性下肢缺血在临床上最常见,对于血管流出道好的采用血运重建或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但对于血管流出道差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上述方法则不适用。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利用干细胞多重分化活性及高度自我更新的潜能,定向分化为具有血管活性的内皮细胞,在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有很好的前景。
期刊